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穷人》第一课时评课稿

(2016-07-06 14:45:19)
分类: 团队作品

                         太湖县新城小学  刘娟

早就想听听汪名师的课,一直苦于没有机会。今天终于目睹了名师上课的风采,心中不得不佩服。老天好像在考验汪老师的应变能力,临到上课前学校突然停电了。我们来学习的老师则在一边议论:“停电了,这课还怎么上呀?要知道,汪老师准备了一大堆课件呢……”可接下来的真实课堂,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汪老师的聪慧、机智和从容。对于汪名师执教的《穷人》第一课时的教学,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收获。

一、文体意识目标强。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在小学课本中属于名篇。对于快要升入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也接触过一些小说,但是要把小说的三要素说清弄清也是件难事。《穷人》一文共27个自然段,容量相当丰富,要做到面面俱到、一览无余,三天五天也是有东西可讲的,而传统教学讲的太碎太细无助于学生鉴赏水平的提高已成为共识,所以,必须忍痛割爱,大胆取舍,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方能做到长文短教,教而有效。在梳理课文内容时,老师紧扣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来展开教学,把重要的段落单独拎出来,突出了重点,彰显了小说这种文体意识,正好与我们的课题研究《文体意识观照下的阅读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不谋而合,可见汪名师执教这节课的良苦用心。

二、循循善诱不急躁。

 因为这节课老师是借班上课,师生之间互不了解,显得陌生。虽说老师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向学生发放了预习单和助学单。自觉听话的学生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贪玩的学生提前没有预习的话,课堂上面对老师的提问很可能会卡壳。面对这种复杂的情况,老师都做好了预设。老师在引导学生思考时,非常的沉着,一点都不着急,真正做到了循循善诱。比如老师在教授第一自然时,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透过这些描写,你读懂了什么?”后,下面无一人举手,老师连忙说:“同学们,老师今天来不是为了为难大家的,我是来帮助大家的,请放心说。”再如“请同学们大胆说,讲错了没关系。”慢慢地,学生们在老师春风化雨般的浸润下,循循善诱的指导中渐渐地举起了手,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见解。

三、注重习惯的养成。

      虽说环境陌生,学生陌生,老师并没有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味地赶课程,而是俯下身来教学,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写字的姿势要端正;指导学生把话说清楚,一个句子分成两个句子来说,意思清楚明白,没有歧义。再如有位学生在总结第一自然段环境描写的作用时,说了这样一句话:“这样写的好处是,让读者的心情一会平缓,一会陡峭。”等孩子说完,老师首先肯定了他的说法,接着指出了“陡峭”一词用得不准确,不能用“陡峭’来形容人的心情,把它换成“紧张”一词好些。这些细微之处,足以表明老师对学生的习惯、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2016.7.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