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讲童诗】2020年2月2日:没有一个春天不会

标签:
教育情感文化 |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漫读《倾听春天》
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教体局教研室
倾听春天
金 波(著名诗人)
房檐上的积雪化了,
春姑娘摇响了雨铃。
天空飞过雁阵,
湖水睁开了亮眼睛。
我听见蚯蚓在耕耘,
我听见蒲公英在播种。
蛋壳裂开了,
小鸟呼唤着母亲。
树枝上绽开新芽,
远远近近一片绿蒙蒙,
啄木鸟飞来飞去,
在为每一棵大树叩诊。
在热闹中,在宁静中,
我听见春天已经来临。
【芦苇絮语】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最近都被“困”在家里吧?!老师也一样呢。目前,我们被新型冠(ɡuān)状病毒“困”住了。越是困顿,越要努力。想想那些患病的人在与疾病作斗争,想想以钟南山爷爷为首的那么多医护人员奋战在第一线。我们就没有理由不珍惜,不努力啊。昨天中午,我下楼,发现楼下的小树发芽了,长出新叶了,很是惊喜。我知道:春天离我们不远了。我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今天我们一起读金波先生的《倾听春天》,让我们一起用心灵倾听。
你听,你听——
房檐上的积雪化了,
春姑娘摇响了雨铃。
天空飞过雁阵,
湖水睁开了亮眼睛。
春雪融化,春雨滴答,大雁南飞,湖水澄澈……诗人由近及远,从上到下地听,为我们呈现了春季的特征。然而,这一切,诗人不是直白地告诉,而是巧用了——拟人的手法,化平常为神奇。“春姑娘摇响了雨铃”“湖水睁开了亮眼睛”,读来亲切,我们的眼睛也为之一亮。
你听,你听——
我听见蚯蚓在耕耘,
我听见蒲公英在播种。
蛋壳裂开了,
小鸟呼唤着母亲。
读到这一节,同学们是不是觉得很新奇? “蚯蚓翻土”“蒲公英播种”“蛋壳裂开”“小鸟呼唤母亲”……自下而上,大自然发出的细微声音,诗人都能听得见。这,就是“诗人的耳朵”!我们不妨往深处想一想:为什么诗人偏偏就听见这些细微的声响?“蚯蚓耕耘”“蒲公英播种”“新生命的诞生”,从动物到植物再到新生命,这是春天里典型的美好意象。这些美好的意象,会带来美好的意味、美好的意蕴。春天像新生的小鸟,一切都是新的,充满着希望,充满着力量。同学们,你们不就是振翅欲飞的小鸟吗?春天里,我们还要像蚯蚓一样在学习的园地里辛勤地耕耘,还要像蒲公英一样把爱、温暖、希望的种子播散……
你听,你听——
树枝上绽开新芽,
远远近近一片绿蒙蒙,
啄木鸟飞来飞去,
在为每一棵大树叩诊。
灵敏的诗人,还听见新芽绽放的声音,听见啄木鸟叩诊的声音。这样的“听”,由此及彼,可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新生的小树要健康成长离不开啄木鸟医生啊。
你听,你听——
在热闹中,在宁静中,
我听见春天已经来临。
这样的结尾意味深长,且充满张力。既是结束,又是开始。诗人在热闹中倾听,在宁静中倾听,承上,总结;启下,听见春天来临。此时此刻,你我的心也随之豁然,随之开朗,随之雀跃,欣欣向荣的春景仿佛就在眼前!在这样特别的日子,读这样的一首诗,仿佛一束光,将我们照亮——没有一个冬天不会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读这首小诗,需要同学们调动全身的感官。低年级同学可以结合《找春天》(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这篇课文来读,可以边读边想象,边读边带上动作;中高年级同学可以采用联结、图像化、提问等策略,入情入境地读,不仅能使诗歌“呈于象,感于目”,还可以“会于心”,从中读出思考,读出情趣,读出深意,读出信心,读出希望……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仿照诗歌,当一回小诗人,写属于你的《倾听春天》。
诗歌是“语言的王冠”“情感的珍珠”。让我们多读好诗,用诗歌照亮自己,点亮他人。写到这儿,我的脑海涌现出俄国伟大的诗人普希金的句子,且让我改写一下,与你们共勉。“困顿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春天将要来临,/春天必然会来临。//”
附:找春天
转:作家童喜喜两位画家朋友的抗疫漫画:《为什么要坚持少出门》。亲爱的孩子们,特殊的日子,要好好保护自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