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边玉芳教授讲座启示(一):语文教学测评,原来可以这样精彩

(2015-09-02 17:28:11)
标签:

教育

情感

文化

分类: 行吟课堂

边玉芳教授讲座启示(一):

语文教学测评,原来可以这样精彩

安徽安庆宜秀区教育局教研室   王亚敏

【案例呈现】

课程标准与测评标准的对应

水平了解逗号的用法知识(学生再认逗号用法规则来证实具有逗号的知识)

水平2:理解逗号的用法(学生用自己的话陈述逗号用法规则来证实对逗号用法的理解)

水平3:将逗号用法规则应用到新的例子中(学生将逗号正确插入到3个或更多语句之间来应用逗号用法规则)

水平4:以不同方式用逗号将语句分开,重新建构意义(逗号改变句子意思,学生能够写出不同意义的理解。)

【我的思考】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这样几个关键词:“了解”“理解”“应用”“建构”,这与布鲁姆认知学习目标分类:“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一脉相承。由此,我想到了:一、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唯有细化,才便于教学。二、教师做到心中有“标”,才不会“乱弹琴”。这一点,“上海的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国家督学尹后庆先生说:无视教学现状和课程标准规定,屡屡出现 “考试要求>日常评价要求>作业要求>教学要求>课程标准要求”的怪圈”,我们一直对“教什么”“怎么教”关注较多,而对“为什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探讨得较少,缺少对学科课程的整体思考。从边教授举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如果教师做到心中有“标”的话,教师教学就会循序渐进,学生也会得到最适宜的教育。三、如此细致的“标准”,究竟由谁定?老实说,我们的《课程标准》,尤其是《语文课程标准》还是“大而化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过于笼统,以至于我们的语文老师拿到同一篇课文,不同的老师可以有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这样教学的“怪象”,真的不全在我们老师身上,因为课程标准没有一个很好的界定,不同的老师由于对课标把握的程度不一样,故不知该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四、面对不完善的“标准”,我们该怎么办?一味地求全责备,不是上策,我们唯有不断地加强学习、研究,研究课程标准、研究文本、研究学生,将学生最需要的东西教给他们。比如,阅读教学教在关键处,习作教学建立一个比较好的训练系列。

语文教学科学测量之路漫漫,吾将上下求索。

                                      (9.2/2015草书于龙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