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浮梁-2024年4月瑶里古镇(一)
贵阳张老者,游览日期:2024年4月18日
瑶里古镇,古名“窑里”,始建于西汉末年,因其是景德镇陶瓷的发祥地而得名,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东部,地处皖、赣两省,四县(安徽祁门、休宁、江西婺源、浮梁)交界处。因古镇境内茶、瓷文化底蕴浓厚,故又被称为“瓷之都、茶之乡”。
瑶里古镇沿瑶河两岸而建,占地面积203.2平方千米,山林面积150平方千米,耕地面积9.34平方千米,
现遗存古矿坑127条,古窑址67座、水碓149乘、古作坊600处、古码头100个。
境内赣派建筑旅游资源丰富,素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的美称。
古镇内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建筑群有明清商业街、宗祠、进士第、大夫第、翰林第、老屋、狮冈胜览等。同时古镇还保留了许多革命历史遗址,如陈毅旧居(原名“敬义堂”)、抗日动员大会会场、瑶里改编纪念碑等。
古镇内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建筑群有明清商业街、宗祠、进士第、大夫第、翰林第、老屋、狮冈胜览等。同时古镇还保留了许多革命历史遗址,如陈毅旧居(原名“敬义堂”)、抗日动员大会会场、瑶里改编纪念碑等。
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其名著《琵琶行》中就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描写,说明当时浮梁茶叶市场已颇有名气。
瑶里古镇内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建筑有明清商业街、宗祠、进士第、大夫第、翰林第、老屋、狮冈胜览等。其中明清商业街是徽饶古商道上最为繁华的商业街之一,全长1000多米,分为上街头、中街头、下街头三部分,整条街共有上百幢店铺,鳞次栉比排列在街道两旁,大部分保存得非常完好。
瑶里古镇, 等你探寻的时光秘境。 漫步其间,
仿佛每一步都踏着历史的回响。 古韵遗风, 每一砖一瓦都藏着岁月的低语。
瑶里古镇,以山水为底色,建筑为笔触,勾勒出浑然天成的景致。青苔覆盖的石墙、蜿蜒的石板路与灰瓦红墙的民居交织,形成静谧的视觉韵律。
古宅静谧而神秘,似乎藏有无数故事。高大的院墙将其与外界隔绝,绿苔藓爬满了砖石,更显出岁月的痕迹。宽阔的大门上镶嵌着精致的木雕,寓意着富贵与吉祥。古宅深院,寂静悠长,仿佛尘封了时间的记忆。青砖灰瓦,斑驳陆离,流露出岁月的沧桑。
古宅,寂静,仿佛尘封了时间的记忆。红砖灰瓦,斑驳陆离,流露出岁月的沧桑。
古巷幽幽,青石板铺就,两侧古老斑驳的宅墙相依,蜿蜒曲折,就像一条条神秘的时光隧道,吸引着游人不断深入,仿佛要带游人穿越到明清时代。
古宅已经荒废,仅剩宅墙还屹立不倒,失去了昔日的繁华和热闹。不舍的是这里的古宅,以及那些让人感到震撼的历史和文化。这些古宅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变迁,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它已经逐渐被人们所遗忘,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青石铺就的古巷小径,曲折蜿蜒,引领着旅人步入一个又一个古老的梦境,古村落的每一砖一瓦都镌刻着岁月的痕迹。
古巷里,那些古老的石板路,青红色的砖墙,以及飘散在空气中的淡淡古香,都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怀旧情感。
踏入古宅院门, 岁月静好, 恍如隔世。古宅幽静深长,
岁月沉淀的墙, 静默诉说往昔辉煌。 古宅幽静,岁月沉淀,尽显古朴韵味。 古宅里藏着岁月的秘密,
静听往昔的细语。
夕阳洒落古巷,金色的余晖中,古朴的建筑被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辉。
疏影横斜的古巷,斑驳的墙面上爬满了青藤,更显得古朴而美丽,如同一幅幅古老的画卷,让人陶醉。
岁月悠悠,这座古宅却历久弥新,它的精美不仅体现在建筑本身,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百年的风雨洗礼,让这座古宅更加显得沉稳大气。
百年古宅,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历史的缩影,是时光的烙印和文化的瑰宝。古巷如诗,岁月静好,漫步其中,仿佛走进了时光的长河,感受到了岁月的沉淀和历史的沉淀。
百年古宅,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历史的缩影,是时光的烙印和文化的瑰宝。
静谧蜿蜒的古巷,每一个转角都可能遇见一段历史,每一步都可能踩在青石板的历史上,这种感觉无法言表,只有亲自走过才能体验。
陈毅旧居原为清代道光年间一家吴氏的“敬义堂”,是吴家为后代设立的书斋。陈毅旧居陈列馆通过图文形式,展示了红军游击队在瑶里的改编情况以及改编后新四军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