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长顺-24年3月白云寺潜龙阁天子硐

(2025-06-25 20:57:29)

原文地址:长顺-24年3月白云寺潜龙阁天子硐   作者:贵阳张老者


       长顺-24年3月白云寺潜龙阁天子硐

              贵阳张老者,游览日期:2024年3月26日
长顺-24年3月白云寺潜龙阁天子硐
      长顺白云寺 ‌,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长顺县 白云山景区,是贵州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白云寺的前身为 罗拥庵 ,始建于元代至正年间(1341—1368年),后在明朝建文帝朱允炆避难时得以扩建和改造‌。
        白云山初名螺拥山,以建文君望白云而登,为开山之祖,遂以“白云”名之。
        潜龙阁位于白云寺山山顶的天子台。

长顺-24年3月白云寺潜龙阁天子硐
     白云寺的建立与明朝建文帝朱允炆的避难传说密切相关。1402年,建文帝在“靖难之变”(叔父抢了亲侄子的皇位)后逃往贵州,隐居于白云山,并在此创立了白云寺,成为其开山始祖‌。明朝正统五年(1440年)建文帝离开返京师。为纪念建文帝,寺庙于明正统七年(1442年)开始大规模修建,历经多次重修和扩建,形成了现有的建筑群格局‌。

长顺-24年3月白云寺潜龙阁天子硐
     明朝正统五年(1440年)建文帝离开返京师。为纪念建文帝,寺庙于明正统七年(1442年)开始大规模修建。潜龙阁就是那时修建的。

长顺-24年3月白云寺潜龙阁天子硐
     崇祯九年(1636年),贵州巡抚按院监察都御史胡运平提出建文帝像与众佛尊在潜龙佛殿内不妥,应独置一殿,便择建天子台,于白云山顶于天子硐处修建“潜龙阁”,同年秋落成。移建文帝铜像供之。

长顺-24年3月白云寺潜龙阁天子硐

长顺-24年3月白云寺潜龙阁天子硐

长顺-24年3月白云寺潜龙阁天子硐
     建文帝在白云山开山建寺后,取法名为应文,终日念佛诵经,在此隐居三十多年。明正统五年(1440年),建文帝的身份被广西思恩府(今广西武鸣县)知州岑英知道后奏报朝廷,明英宗朱祁镇赦免了建文,并将他迎入宫内,奉为“太上老佛”。白云山顿时名声大振,远近各路人士慕名而来,争睹建文遗迹。对此番景象,明人严坦斋在诗中写道:“山间常满四时春,中有白云拥圣人。瞻仰不穷来往客,一番题咏一番新”。

长顺-24年3月白云寺潜龙阁天子硐

长顺-24年3月白云寺潜龙阁天子硐

长顺-24年3月白云寺潜龙阁天子硐

长顺-24年3月白云寺潜龙阁天子硐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对天子硐和潜龙阁的描述:“由阁西再北上半里,为流米洞(天子硐)。洞悬山顶危崖间,其门南向,深仅丈余,后有石龛,可傍为棍;其右有小穴,为米所从出,流以供帝者,而今无矣;左有峡高迸,而上透明窗,中架横板。犹云建文帝所遗者,皆神其迹者所托也。洞前凭临诸峰,翠浪千层,环拥回伏,远近皆出足下。洞左构阁(潜龙阁),祀建文帝遗像,阁名潜龙胜迹。像昔在佛阁,今移置此。乃巡方使巡按御史胡平运所建,前瞰遥山,右翼米洞而不掩洞门,其后即山之绝顶“。

长顺-24年3月白云寺潜龙阁天子硐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的一篇日记:“是日下午,抵白云庵。主僧自然供餐后,即导余登潜龙阁,憩流米洞;命阁中僧导余北逾脊,观南京井。北京老僧迎客坐。庐前艺地种蔬,有蓬蒿菜,黄花满畦;罂粟花殷红千叶,簇朵甚巨而密,丰艳不减丹药也。四望乔木环翳,如在深壑,不知为众山之顶。幽旷交擅指相互映衬,各显风致,亦山中一胜绝处也。对谈久之,薄暮乃返。自然已候于庵西,复具餐啜茗,移坐庵后石壁下。是日自晨至暮,清朗映彻,无片翳之滓意即没有一丝云遮蔽无光;至晚阴云四合,不能于群玉峰头逢瑶池夜月,为之怅然“。

长顺-24年3月白云寺潜龙阁天子硐
     “天子洞”位于潜龙阁左侧,为一天然洞。沿中一巨石平卧,传建文帝在此下塌,石床右端登七级出一洞口至山绝顶处,称白云盖顶,此洞口也称望天洞,传为建文帝登机遥望京城(今南京)思乡之处。

长顺-24年3月白云寺潜龙阁天子硐
      了解“靖难之变”这段历史后,来白云寺游览有了别样的感觉。走进天子硐,仿佛看到了建文帝身披破袈裟,面壁坐禅,孤光残影,在昏暗的烛光下,轻敲木鱼,心颂佛经,来驱散心中的凄凉和恨意,使心灵得到片刻的宁静。

长顺-24年3月白云寺潜龙阁天子硐
     传闻建文帝下塌的石床。

长顺-24年3月白云寺潜龙阁天子硐

长顺-24年3月白云寺潜龙阁天子硐
     这就是大旅行家徐霞客所说的“透明窗”。

长顺-24年3月白云寺潜龙阁天子硐

长顺-24年3月白云寺潜龙阁天子硐

长顺-24年3月白云寺潜龙阁天子硐
     天子硐的三漏窝,传说曾为建文帝漏米,漏盐,漏油。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述说的“流米洞”,就是指此处漏米窝。

长顺-24年3月白云寺潜龙阁天子硐

长顺-24年3月白云寺潜龙阁天子硐

长顺-24年3月白云寺潜龙阁天子硐

长顺-24年3月白云寺潜龙阁天子硐

长顺-24年3月白云寺潜龙阁天子硐
     白云寺不仅是佛教信徒的朝圣之地,还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吸引了无数名人贤士及游客前来探奇揽胜。寺庙以其独特的佛教文化体系,尤其是以建文帝传说为核心的“帝僧同源”文化而闻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