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海口-2024年1月五公祠(下)
贵阳张老者,游览日期:2024年1月12日
五公祠,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是海南地区历史最悠久、建制规模最大、馆藏文物最为丰富的古典寺庙园林景观建筑群,同时也是海南贬谪文化的发祥地,占地面积70余亩,始建于宋朝(960年—1279年)。
五公祠,古建筑包括五公祠(海南第一楼)、学圃堂、观稼堂、西斋、东斋、苏公祠、两伏波祠、泂酌亭、浮粟泉、粟泉亭、洗心轩、琼园等。建筑风格有着鲜明的海南地域风格,深受岭南建筑的影响,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五公祠园林建筑特色古朴典雅,园林景观吸收了岭南园林营建思想,也借鉴了江南和北方园林的造园艺术,同时融入了海南本土黎苗文化特色,获得园中有园、景随人意的效果,集园林建筑、文化、园艺、雕塑等美学要素于一身,在中国古祠园林艺术文化中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
五公祠被称为“海南第一楼”,是为纪念五公而立而建造的主要名胜古迹。五公祠的建筑风格有鲜明的海南地域特征,带有南洋建筑的痕迹,也深受岭南建筑的影响。
1955年,五公祠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11月2日,五公祠被海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成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6月25日,五公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公祠,一个充满历史韵味的地方,是为纪念唐、宋时期被贬至海南的五位杰出人物而建:唐朝的李德裕和宋朝的李纲、李光、赵鼎以及名臣得诠。这座祠堂连同其园林、井泉和池塘,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并在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进行了重修,之后又多次修缮。
五公祠是海南贬谪文化的象征,纪念了李德裕、李纲、赵鼎、胡铨和李光五位唐宋年间被贬海南的贤臣名相和忠义之士及大文豪苏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