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苔色青苍山雨痕,楠木幽生赤崖背。

原文地址:苔色青苍山雨痕,楠木幽生赤崖背。
作者: 封学敏
苔色青苍山雨痕,楠木幽生赤崖背。
跟着诗词读巴中 千年楠木 诗意南龛
一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棵盘根错节的树在这里伸展着悲怆的历史造型,枝干虬曲苍劲,黑黑地缠满了岁月的皱纹,历经了风霜雨雪;树枝坚硬挺拔,直直地冲向了广阔的天空,探索着未来。跟着诗词读巴中,我们在一棵树、一座山里抚今追昔。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棵楠木已经有50多年的树龄了,现在它长的是提拔而且枝繁叶茂,而在1300多年前这里还生长着一棵近300年树龄的古楠木,当时许多的文人墨客都来到这里题诗作赋,留下了许多佳作,唐代诗人严武的诗句中就这样写道:
题巴州光福寺楠木
楚江长流对楚寺,楠木幽生赤崖背。
临谿插石盘老根,苔色青苍山雨痕。
高枝闹叶鸟不度,半掩白云朝与暮。
香殿萧条转密阴,花龛滴沥垂清露。
闻道偏多越水头,烟生霁敛使人愁。
月明忽忆湘川夜,猿叫还思鄂渚秋。
看君幽霭几千丈,寂寞穷山今遇赏。
亦知钟梵报黄昏,犹卧禅床恋奇响。

巴州光福寺
檐前古树苍穹立,枝繁叶茂风中摇。千年米仓古道,金牛道在这里盘延,南来北往的商旅在这里歇脚,文人墨客纷至沓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古楠木的静谧唤起了诗人的雅致
严武便是其中一个,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六月,时为京兆少尹的严武被贬为巴州刺史。遭遇变故,心情郁结的严武来到南龛山游玩,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直至看到了那棵“此木尝闻生豫章,今朝独秀在巴乡”的古楠木。


这个树又坚定了他对南龛重新打造修缮这个寺庙,经过两年的修缮,在公元760的时候,通过他给当时的皇帝唐肃宗朝廷上奏章,请求为我们南龛重修修缮过后请求赐名,所以当时的唐肃宗皇帝就赐名这里叫光福寺。

“光福”意为长悬日月之光永照南龛山上。琉璃辉煌,僧众云集,真谓盛极一时,誉满川陕。

光福寺旁边的楠木一直存活到南宋初年才倒地被毁。而光福寺的香火却日盛一日,续延至今,成为南龛的一大景点。

经历千年,岁月流转,当年的那棵楠木树早已不知所踪,因树得名的光福寺香火却日盛一日,延续至今。更吸引了众多外地官员、文人、客商、僧侣等在巴州开窟造像、题词装彩和吟诗赋辞,成就了如今的南龛摩崖石窟。

南龛石窟,规模宏大,雕嵌玲珑,栉比相连,它是古代石窟艺术的优秀代表,它是巴州古文化的结晶。

现有造像一百三十七龛,二千余尊,有经幢十四座,造像碑十则,新建碑四则,题记五十条,诗文五十二首,造像精巧玲珑,姿态各异,气质浑厚,端庄丰满,神情潇洒,典雅大方,是古代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艺术精品,是巴中古文化的历史见证。

自唐到民国,一千多年来,许多的文人墨客赞美南龛的诗词非常之多,现在在南龛崖壁上整理出来的大概还有70多首题刻题记,这些就说明南龛文化底蕴厚重,人杰地灵。

四川巴中南龛山风光
前一篇:[转载]马仁奇峰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