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江苏:苏州沧浪亭

标签:
转载 |
2019年3月27日于苏州沧浪亭
![[转载]江苏:苏州沧浪亭 [转载]江苏:苏州沧浪亭](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沧浪亭北宋庆历四年苏舜钦所创,始建于北宋庆历五年,原亭置北埼,清康熙四十三年巡抚宋荦移此山岭。
亭立山岭,高旷轩敞,石柱飞檐,古雅壮丽,山上古木森郁,青翠欲滴,左右石径斜廊皆处于丛竹、蕉、荫之间,山旁曲廊随波,可凭可憩。
沧浪亭上刻有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此联为清代学者梁章钜为苏州沧浪亭题的集句联,该对联上联出自欧阳修《沧浪亭》诗中“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下联出自苏舜钦《过苏州》诗中“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句。不仅叙说了沧浪亭的建亭过程,也写尽了沧浪亭情景交融的风月山水。
遁级至亭心,可观全园景色,旧时可眺南园田野春光,及目可数里,园外涟漪一碧与山亭相映,亭柱石刻连珠独点其妙,相传亭中石棋枰为子美遗物。苏舜钦字子美。
看山楼,位于明道堂南侧山石之上,同治十二年巡抚张树声创建,取卢集诗:“有客归谋酒,五言卧看山”之意,故名。楼筑于洞曲之上,共三层居园之东南隅。近俯南园,平畴村舍,远眺楞伽、七子、灵岩、天平诸山,隐现槛前。而今已被周围的高楼所围,视野近乎尺寸,旧景已不复现。
面水轩,原为“观鱼处”,同治十二年巡抚张树声重修后改为“面水轩”,袭唐杜甫诗“层轩皆面水,老树饱经霜”,故名。此轩面北临流,亭前古木参差交映,轩左复廊一条蜿蜒往东,两面可行,内外借景,隔水迎人。相传,临河一带旧有湖石玲珑,形有五百罗汉像之说。
翠玲珑,又叫做“竹亭”,有三间房,另外连贯几间大小不一的旁室,南宋绍兴初韩世忠时就有其名,取苏子美诗“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之意为名。
翠玲珑,此处前后,万竿摇空,修竹如林,粉墙竹影,滴翠匀碧,历来为文人墨客雅游、静观、觞咏、作画之地。
仰止亭,袭诗经“高山仰止,景行景止”之意而名。此为半亭,始筑于同治年间,其名与五百名贤祠有关,亭内嵌有御题文徵明小像石刻,是珍贵的历史文物。新亭建在遗址上,原亭为六棱六柱、六角形屋盖式凉亭,木石结构,高6米、周长20米,顶盖小青瓦、柱为红色、顶内盖板与花额窗为绿色,亭西一米靠山处立有“讲经台”石碑一块。
五百名贤祠,此祠道光七年陶澍所创,祠中三面粉壁上嵌594幅与苏州历史有关的人物平雕石像,为清代名家顾汀舟所刻。
五百名贤祠,咸丰间毁于兵火,同治十二年恩锡重建,当时搜求刻像,存者大半,觅得拓本,补刻自晋散骑常侍顾公荣自清初尚书彭龄一百四十人,皆旧记所有,共自林文忠公则徐至吴学士信中十二人,则旧记无之当为丁亥以后所增。
位于园内假山东南部,面阔三间,为清同治十二年巡抚张树声所创,袭苏舜钦《沧浪亭》中语“观听无邪,则道以明”之意而名。
![[转载]江苏:苏州沧浪亭 [转载]江苏:苏州沧浪亭](//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明道堂,旧为会文讲学之所,此堂开敞四舍,宏伟庄严,是为园中主厅。其被峰峦若屏,乔木郁然苍翠。该堂的主体建筑为砖木结构,门厅三层,礼拜厅二层,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
![[转载]江苏:苏州沧浪亭 [转载]江苏:苏州沧浪亭](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明道堂,旧为会文讲学之所,此堂开敞四舍,宏伟庄严,是为园中主厅。其被峰峦若屏,乔木郁然苍翠。该堂的主体建筑为砖木结构,门厅三层,礼拜厅二层,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
闻妙香室,清同治十二年巡抚张树声重修时题,取唐杜甫诗“灯影照无睡,心清闻妙香”之意,原为园主读书处。室前遍植梅花,早春暗香浮动,沁人心脾,乃赏梅之佳地。
瑶华境界,此处原为古戏台,道光时筑,民国时渐渐荒废,1954年人民政府重修时改为今状,今屋内悬匾“瑶华境界”为它处移悬此处。
瑶华境界,南宋绍兴初韩世忠宅时就有其名,明卢熊苏州府志“梅之亭”曰“瑶华境界”。
御碑亭
特点一是借景;
沧浪亭园内建筑大多环山,并以长廊相接。长廊将临池而建的亭榭连成一片,同时有可通过长廊上一百余图案各异的漏窗两面观景,使园外之水与园内之山自然的融为一体,是借景的典范。
二是漏窗;
沧浪亭内曲廊壁上嵌有各式漏窗,共108中式样。透过漏窗,景区似隔非隔,似隐非隐,望出去往往光影迷离斑驳,使原来的景致得到拓展和延伸。随着游人脚步的移动,景色也随之变化,真正产生了“一步一景”、“移步换景”的效果。
三是复廊;
复廊将园内外的山与水有机的连在一起,在廊墙分隔内外的同时,一双跨在廊墙两侧的廊檐将园内的山和园外的水紧紧的衔在了一起,造成了山、水互为借景的效果,弥补了园中缺水的不足。形成了苏州古典园林独一无二的开放性格局,如此,沧浪亭这条复廊不仅被视为沧浪亭造景的一大特色,同时,也被人们誉为苏州古典园林三大名廊之一。
因此,游沧浪亭,留些时间给复廊。
以上文字来自百度及景区景点简介,谢谢原作。
前一篇:[转载]江苏:苏州沧浪亭之竹
后一篇:[转载]江苏:苏州平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