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祝福》说课

(2016-01-04 10:59:33)
标签:

教育

分类: 说课文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

我是  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祝福》。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目标、教法与学法、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说课。不足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祝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几篇文章都是小说。在高中语文的五本必修教材中,学习中外小说只有两个单元——分别是必修35的第一单元。本单元是高中阶段的第一个小说单元,在整个高中小说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初中小说学习的焊接点,又是整个高中小说学习知识技能的伸展点。本文是鲁迅先生于19242月写的一篇传世名作。无论是情节、人物还是环境,在这篇小说中都有非常形象生动的描写。学习本文,能让学生掌握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提高阅读欣赏小说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学情

学生都读过小说,但大部分学生仅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缺乏理性的思考,他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缺乏鉴赏小说的基本知识。《祝福》鲁迅先生写的一部小说,要深入文本,有一定的困难;不少学生读小说偏好情节,忽视语言魅力。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从情节入手,学会归纳总结人物形象,深入分析文章的主题,学会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

三、说目标

根据教材、学情及课标要求,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理清小说的情节。

2、分析主要人物祥林嫂的性格特征,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评价能力。

过程与方法:提前预习,了解内容;堂上合作探究,把握人物形象及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造成祥林嫂人生悲剧的社会原因,认识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评价能力。 

难点:深入认识造成祥林嫂人生悲剧的社会原因。

五.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1、诵读法;      2、问题引导法;       3、交流讨论法;    4、点拨法。

学法:1、自主学习法——搜集资料、自主思考、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2、勾画圈点法——勾出文中的重点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3、合作探究法——交流讨论,共同研读。

六、说教学过程(本课教学需要3三课时)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四个步骤)

一、检查预习情况,挑选几位同学复述祥林嫂的不幸经历。

二、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通过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等方式,得出本文线索提纲:

序幕: 鲁镇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      结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 被卖改嫁

高潮: 再到鲁镇                    尾声: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三、本文在叙述顺序上有什么特点?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作用?

本文采用倒叙的方式。作用:

1)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将小说的主人公祥林嫂的悲剧结局放在开头,然后通过回忆把其不幸的一生写出来,这样有利于吸引读者,抓住读者的心,对读者的心灵造成强大的震撼,促使读者去思考,便于作者与读者的心理沟通,便于取得读者的认同,可以帮助读者根据情节去认识祥林嫂的真正死因。同时也表现作者的感情倾向——对祥林嫂深深的同情。

2)突出典型环境;鲁镇是封建礼教思想最严重的地方,祥林嫂的悲剧主要发生在鲁镇,先写鲁镇更能突出悲剧性。

3)直奔主题,利于剪裁。读者关注的是祥林嫂的死,同时更直接的展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的矛盾,突出了反封建的主题。

四、学生堂上细读课文,注意主要人物的语言、肖像、对话描写、为第二课时的人物分析作准备。

 

第二课时(人物分析,四个步骤)

一、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肖像描写(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细节描写):

问:鲁迅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它的眼睛。” 本文有几处描写到祥林嫂的眼睛?从这些描写中你觉得祥林嫂有哪些性格特点

初到鲁镇——顺着眼(善良、安分) 

再到鲁镇 ——顺着眼,眼角带着泪痕(再受打击,内心痛苦) 

讲阿毛故事——直着眼,瞪着眼 (精神有些麻木) 

捐门槛——分外有神(又有希望)

不让祝福——失神 (再受打击) 

行乞——眼珠间或一轮(麻木) 

问有无灵魂——忽然发光(一丝希望)

二、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语言描写(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细节描写)

 与我对话灵魂有无——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 

 对四婶讲阿毛——痛苦、自责 

 对大家讲阿毛——麻木、空虚 

 与柳妈的对话——精神重压,陷入恐惧 

三、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行动描写(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细节描写) 

 反对再嫁——逃、撞 

 怕被分身——捐(门槛) 

 怀疑灵魂——问 

四、总结并布置作业

祥林嫂守寡不成(遭劫被卖)——守家不成(丧夫失子)——守命不成(赎身行乞),是一个不幸的女人。 祥林嫂这个善良的劳动妇女被毁灭了,她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 

 思考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而不是祥林嫂?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第三课时(延伸讨论,四个步骤)

一、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而不是祥林嫂?(略讲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结:作者在一开篇就首先为鲁镇笼罩了一片喜庆的祝福气氛:“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直到文末,仍然让人们沉浸在祝福的欢乐中:“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祥林嫂却在这样的氛围中倒毙在雪地上,把悲剧性的情节安排在喜庆的大背景下,更显其悲哀,更令人思索。从以上分析看出,作品就是在写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题目用《祝福》而不用《祥林嫂》,通过标题,形成对比,增加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

二、“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提示:从小说情节分析、总结入手,为什么做工?为什么改嫁?为什么捐门槛?为什么行乞?——罪魁祸首是封建制度。)

三、总结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理请情节——分析人物性格命运——理解环境描写的含义——理解主题)

四、拓展性课后作业:课外阅读小说集《彷惶》的其他篇目,写一则读书笔记。

六、板书设计 通过板书,加深学生对阅读小说基本程序的记忆。板书要简明扼要。

情节   内容         顺序 

   序幕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结局   祥林嫂突然死去  (倒叙) 

   开端   初到鲁镇 

   发展   被卖改嫁 

   高潮   再到鲁镇 

   尾声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总之,在教学中,我会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力求将语言文字和情感教育结合起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每一个学生在每节课上都有所进步、有所收获。

我的说课结束,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