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散漫的旅游(六)

标签:
旅游观光历史回忆录 |
11月7日是周六,考虑到周末本地游客会增多,我们就打算去游外地人好奇的南锣鼓巷。我们乘地铁2号线至朝阳门站,换乘6号线到了南锣鼓巷站。出了地铁口一看,是地安门东大街。此处街道行人稀少,两边房屋、店铺多数关着门,只有呼啸而过的各色车辆给街道带来一丝生气。
在北京冬季凄冷的寒风中我们走进了具有740多年历史的南锣鼓巷。作为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的南锣鼓巷是最富有老北京味儿的街巷。我们从南往北漫无目的地溜达着,穿梭于小街小巷,感受它古老的韵味儿。青灰的院落,歪斜的树丫,趣味盎然的各色时尚小店,周边各具风格的小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厚重深邃,构成了南锣鼓巷独特的魅力与风情。
我们走在安静寂寥的小巷里,仿佛穿越徜徉在遥远的元明清时代,偶尔有人声鼎沸时,那是旅游团队到了,使人感受到古今交错的碰撞。
在一家小店购买了纪念品后,女店主听说我们是专程来逛南锣鼓巷的,她建议就近去参观鼓楼、逛什刹海,并热情地介绍了一条近路。我们一路寻去,很快就到了鼓楼。
鼓楼据说有40多米高,坐落在高高的砖砌台基上,灰瓦绿琉璃屋檐,是一座两层的建筑。购票后进去就要爬上二楼。这是一段狭窄高陡、很长且不拐弯儿直通二楼的楼梯。我们双手攀扶着栏杆,一步一步气喘吁吁地爬上楼,大冷天儿出了一身汗。
http://s16/mw690/0062BdLIgy6YiO3zemrff&690
http://s5/mw690/0062BdLIgy6YiOfDxti94&690
这鼓楼和不远处的钟楼据说是北京元、明、清三个朝代的报时中心,“晨钟暮鼓”,昔日文武百官上朝,百姓生息劳作均以此为度。楼上几乎没有游客,我们在冷冷清清的大殿里看了看,又踩着高陡的楼梯下来了。
出了鼓楼,我们随一队广东来的旅游团到了烟袋斜街。这是北京最古老的商业街,在清朝时主要经营烟具,装裱字画和贩卖古玩玉器,故得此街名。
http://s15/mw690/0062BdLIgy6YiOAa9bM2e&690
http://s16/mw690/0062BdLIgy6YiTo0RaL8f&690
http://s8/mw690/0062BdLIgy6YiQjQELBb7&690
http://s11/mw690/0062BdLIgy6YiQCqpGG4a&690
http://s16/mw690/0062BdLIgy6YiQOfUNp7f&690
恭王府景致虽好,但我们昨天游览了故宫,感觉就不同了。以后应该建议朋友们先游览恭王府再游览故宫,就有了步步高的时空感觉。
我们离开恭王府,从北门走进了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北海公园。儿时住在甘井胡同,父母经常带着我们从南门进入北海公园。每次来玩都会全家包租一个游船在湖面上荡游,我因为晕船就躺在船上的长椅上,很是扫兴。这次我们故地重游,感怀之情胜于好奇之心。我们选择沿北海西岸漫步,参观了静心斋、天王殿,来到九龙壁前。九龙壁建于公元1756年,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全部用彩色琉璃砖砌成,壁的两面各饰有九条蟠龙,戏珠于波涛云雾之中,造型生动,色彩艳丽。我们家的影集里至今保存着当年全家在九龙壁前合影的照片,我们四兄妹依照身高一字排开站在父母跟前,母亲说像个楼梯藤子。如今再看,九龙壁辉煌依旧,六口之家仅剩俩儿能够在此合影了。
http://s4/mw690/0062BdLIzy7daAummZ5d3&690
人生短暂,很多的沿途风景都是一晃而过,永不再现。我们姐妹俩能够于花甲之年在九龙壁再次合影,并且在此追思父母兄弟,应该感谢上天眷顾,赐予我们了却心愿的机会。
我们逛了快雪堂、五龙亭之后,遥遥可见北海公园的标志性建筑——白塔。那是一座藏式喇嘛塔,矗立于琼岛顶峰,绿荫拥簇,巍峨壮美,引人瞩目。
http://s4/mw690/0062BdLIgy6YiVuEJIn73&690
出了北海公园,我们又进了另一所皇家园林——景山公园。此时天色已晚,游人稀少,又下起了小雨,浇灭了我们的游玩兴致。我们只是从西门沿林荫道匆匆地走向南门,途中未见一处景点,但见烟雨朦胧、松柏葱郁。我一路思忖,假如天气晴朗时间充裕,我肯定要到景山登高远眺,尽情欣赏老北京的古城风貌。不过因儿时曾多次来过景山公园,我们对景山公园并不陌生。还记得当年看过的一处人文景观崇祯自缢处,是一株低矮的、濒于枯死的老槐树,听说那棵树动乱期间已被砍掉了,现在供人参观的是后来移栽的另一株古槐。
我们出了景山公园南门,隔街可见紫禁城的神武门,兜了一大圈儿和昨天所游览的地儿接上茬儿了,感觉老北京皇城真的不算大。只是逛了一整天,腿都抬不起了,赶紧搭车回宾馆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