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 忆The Memory第十三章涉外交流6

(2015-07-08 06:30:49)
标签:

回忆录

历史

文化

我给Scot上汉语课有一段时间后,他提议我们抛开书本教材,多练口语,因为他不想阅读、书写汉字。口语达到可以在中国方便通行即可。我们交谈了解各自家庭、社会关系之后,觉得彼此交流甚为投缘,Scot提出要与我讨论老子的《道德经》。他读过《道德经》的英译本,很崇尚书里反映的人生立场和态度,他觉得对他这样喜欢自由挥洒,不羁于俗务的人极有意义。这可是个曲高和寡的学术话题,五千字的《道德经》体大思精,胜义迭呈,妙语连珠;称得上为一篇雅致、深沉、隽永的哲理散文诗。我的英文有限,Scot的中文更差,我们就夹杂着大半儿英文、小半儿中文地探讨起《道德经》来,每节课我们仅讨论都感兴趣的一章内容。我们首先就教育体制某些违背自然,拔苗助长的现状,讨论了老子所追求的那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道德经》二章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我们都对社会上各种牟利的培训机构深恶痛绝;对教师组织优秀学生陷于各类竞赛评优活动痛心疾首;Scot更是对那种仅凭一张试卷考试的英语竞赛嗤之以鼻。我们的教育体制确实可以训练出国际大赛金牌银牌得主,然诺贝尔奖总是花落他家。Scot自小就学习优秀不断跳级,他认为既非老师谆谆教诲的成果,也非自身勤勉发奋的缘故;是他天生very smart顺其自然而得的结果。

二十四章曰:“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我思之有理,因为我处世比较谦恭退让,不会自以为是地主动进取。Scot天生聪慧机警、目中无人,皆因为他的同学都不如他有智慧。他不认为老子说的深藏不露的做法是明智的,他说如果世上的优秀者统统“真人不露相”,人们凭什么拥戴他们成为领导者;没有人主动站出来大展宏图,世界如何进步?我们各自发表不同见解,并不强词反驳对方或者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

三十三章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强调“人贵有自知之明”,对人对己都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故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读这一章时,Scot倒是在倾听我的解释,他没有插话,只点头表示理解。

四十四章曰:“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我们抛开国家、社会环境等大话题不论,仅从个人经历来感悟这一章内容竟可以达成共识。我们都不屑于过分的吝啬、过多的敛藏,认同生命永远重于高于名誉利益。正如一首歌词云:“人生本来就是一出戏,恩恩怨怨又何必太在意;名和利呀什么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Scot说他之所以游历世界就是为了研究体验人生,如果为赚钱他才不会到中国来呢。他在美国可以当律师,两个小时的咨询费就超过在我们学校任教一个月的工资。这是大实话,在许多地方,像他这样学历资格的年轻人都在想方设法赚大钱呢。我由于身世坎坷,看透世态炎凉,淡漠名利追逐。我的观点是:名,争能在社会立足;利,求满足生活温饱。努力工作达到这样的标准即可,做到贵生重己,知足常乐。竭力拼搏地去争名夺利和积累知识都是愚不可及的行为。正如古人云:“万里长城今安在,谁见当年秦始皇。”

一年后,Scot要回国了。临走前,他特意到我家与我告别,送我一本厚实的英英词典。他很直率地说我与他对话时,有时用词不够精确,希望这本英英词典能够帮助我更好地掌握使用词汇。我取出事先买好的三幅湘绣,请他回国送给他的母亲、妹妹和嫂子。我与Scot就此别过,再无来往,也算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吧。后来听说他游历了一些国家后,回到美国开始工作,娶了个漂亮的妻子,浪迹天涯的游子终于安居乐业了。与Scot这个年轻的美国人互教互学地交往虽然只有一个学年,但使我受益匪浅,不仅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还助我思维活跃、提升精神涵养。有的人你与他交往了十几年都一无所获,甚至会被他影响变得消极庸碌、俗不可耐。和睿智的人交往,你才会变得更聪明。所以说人要与智者同行,与高人为伍。The easiest way for me to grow as a person is to surround myself with people smarter than I am. 学校后来因工作需要聘请了更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外籍教师,任教英、法、日、韩等语言的口语课。他们大部分是大学毕业生,几乎没有人是像Scot那样拥有硕士、博士学位、并取得美国教师资格证的专业人士。与他们交谈,练习听力、口语还行,如进行精神领域深层次交流,双方都会感到费劲吃力。我感触到Scot的确比一般人愈加smart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