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忆The Memory第五章返城务工2
(2015-05-19 08:49:45)
标签:
回忆录历史社会务工 |
两天后我来到嘉定小学食堂正式上班了。这所小学是县城所在地嘉定镇的重点小学,教师大部分是中师毕业的公办教师;小部分是高中毕业的民办和代课教师。家在县城的教师一般在家吃饭;家在农村的和单身的教师在食堂用餐,学校食堂主要满足这部分人员的需求。学校只有我和另一个哑巴师傅两个炊事员,那哑巴年纪大约四十多岁,他家庭负担重,他一个人要养活智障的老婆和俩孩子,他负责蒸饭、烧水、提煤等活儿。每天我们一起忙完早餐后,哑巴留在食堂干杂务,我就挑起一对大菜篮子去菜市场买菜。我发现买菜也是一门学问,要买到价廉物美的菜有许多诀窍。我很快认识了一批其他单位食堂负责买菜的人,大家一起选中了品种后一起砍价,菜贩一则看我们买得多、二则想和我们搞好关系,都会同意降价卖给我们。有的菜贩还会白送一把蕹菜或是一个包菜给我们,他们会拿回自家吃,给我的我都带回食堂了。我觉得我是为公家食堂买菜砍价,如果把别人白送的拿回家就是假公济私了,我不屑做这样的事儿。买肉和豆腐要凭票排队,为节约时间,我们几个单位的人也常常合作,一人排队大家有份儿,等于变相插队加塞儿,肉店里的人也不会为难我们。买好菜我们一起挑着篮子离开菜市场,到了大街上才分开回各自单位的食堂。
回到食堂,先请学校的黎会计将我买的菜一一过称,核对无误后再报账结算。我接着要抓紧时间洗菜切菜炒菜、根据报餐人数分好菜、根据菜品的用料计算出菜金,哑巴已经蒸好了饭。11点30分就可以开饭了,教师们先后来到食堂向我交了饭菜票、再选一份菜端走吃。如果每份菜多少有点儿不匀,先来的就会选多点儿的那份儿,后来的就有意见。黎会计要我分菜时尽量做到均匀,例如分肉汤,要先将肉片分好到菜碗里、再把汤舀进碗里。我后来分菜很均匀,以致先来吃饭的人犹豫不决不知道选哪一碗才好。我反正是最后一个吃饭,最后那份儿菜算我的,大家都没有意见了。说心里话,我很鄙视这种斤斤计较的小市民行为,这些教师还不如虎山的老俵们宽宏大量呢。时间长了我对他们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大部分教师月工资只有30至40多元左右,家庭负担重,他们希望食堂伙食便宜实惠,尽量节约自己的开销,把钱寄回去养家。有这样的心理压力,凡事自然显得小气。我那时的工资是每月28元,光棍儿还是能对付。
下午我要为食堂买米买油,在粮站开票,再去米厂挑米回来,然后搞卫生,准备晚餐等等,晚上我就住在食堂的一间房里,因为第二天要早起做早饭。每天这样循环地工作,我很快就有点儿厌烦。教师周末休息,我从来没有休息过,因为那哑巴不能独当一面负责食堂的事儿,校长要我们两个轮休纯属空谈。只有寒暑假我才能休息在家陪伴母亲。
学校有时节日聚餐,是我最忙的时候,因为是所有的教师都会在食堂聚餐,人多菜的品种也多。聚餐的前一天晚上,有些教师会来帮忙切肉,顺便吃碗浓浓的肉汤当夜宵。我负责剖鱼、洗菜切菜、洗碗碟等,第二天摆好十几桌席的碗筷。请来大师傅掌勺儿炒菜,我负责上菜,忙得我脚不沾地跑来跑去。等到聚餐结束,人都走了,哑巴带他老婆孩子都来吃剩菜剩饭,我被油烟熏得没有一点儿胃口,啥也吃不下,收拾完桌子就筋疲力尽了。幸好有在虎山劳动锻炼的底子,我不在乎这样的忙与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