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豆豉

(2024-09-07 11:26:59)
标签:

美食

——话说失败只有零次和无数次之分。致无数次失败后的又一次失败,制作豆豉篇

朋友发来腌制成功的豆豉照片,红色块状的腌辣椒与黄灿灿的豆豉在玻璃养水瓶里完美融合,无缝对接,油画一样鲜艳完美。豆豉的照片与记忆中网丝袋里的瓶装豆豉不谋而合。

小心事被勾起来了,和老D相商要不我们也学着做一次豆豉吧?他有点犹豫,我拍着胸脯承诺:我提供技术指导,你放心按部就班。许是他也有相同的豆豉情结,终于答应一试。真的好久没有吃过豆豉了,豆瓣酱雀占鸠巢好多年了。

毫不例外,我们这一辈人都是吃着腌菜长大的。读过中学的经历雷同,都有拎着网丝袋,提着腌菜上学的经历。每周日下午,家有中学生的家庭,都是炊烟袅袅,做妈妈的在火急火燎地烧火做饭,腌菜装瓶。做学生的,也是忙忙碌碌——一盆盆热水轮番端进端出:洗头,洗澡,换上一身干干净净的衣服。然后急匆匆地往嘴里扒饭,难得饭桌上有一盘好菜——待客之道的好菜,不外乎是榨菜炒肉丝,辣椒鸡蛋粑,豆糕芽菜,蒸肉煎鱼之类。妈妈在一旁叮嘱:多夹点,再吃点,还给你添一碗饭来。似乎吃了这顿没了下顿——实际上也是,吃了这顿好的下一顿是在学校吃,用脚趾头也能想象出是没有新鲜菜蔬的,也没有打牙祭的好菜。一钵炖饭就着腌菜是一周六天的日常。有时网丝袋里也有例外,一瓶鲜香咸辣超级下饭的神器——豆豉,闪亮登场。那是精品级的腌菜,是妈妈特意装瓶的压轴菜。

豆豉是腌菜里的极品,是里面加了很多佐料?是豆子本身自带豆类的油脂?还是豆豉制作的过程涉猎煮晒反复发酵反复暴晒,又经红辣椒的浸泡成就了腌菜界的天花板?豆豉是抢手货,兼具色香味的优点。

湾里老人有一个流传久远的故事。说老一辈芒香伯是一个干活的好手,过日子的好手。那时候炒菜用的油是供应票,一家老少一大群根本不够用。芒香伯让婶娘把豆豉腌得辣且咸。一大碗粥用半粒豆豉下菜,添的第二碗粥用另外半粒豆豉下菜。省下来一点油给长身体的娃娃兵团吃。一坛子豆豉,是一年上头的下饭菜——省出来的是老父亲给儿女最深沉的爱。

朋友的照片激起了心底对豆豉的渴望。家里有朋友送的现成的黄豆,小颗粒的豆子粒粒金黄,颗颗圆润。要不学着做一坛豆豉?

豆豉和芝麻锅盔是绝配,一个锅盔一勺豆豉,锅盔的焦脆揉合了豆豉的鲜香,是天门锅盔最豪横的吃法。还在犹豫什么,大干快上啊!

做之前反复向身边的老手们请教,然后选了一个黄道吉日——老D同志也在家的日子,忙碌起来。老D在,底气足些,在我眼里他是无所不能的。或者他本身就是潜伏的师傅呢?恰好同事帮忙代买的红辣椒也到了,那就分工合作,辣椒腌起来,黄豆憨煮起来。

我负责洗辣椒,一遍一遍清洗,然后晾晒沥干。剁辣椒的后遗症以身试过挺严重,老杜同志说他负责。泡黄豆,煮黄豆,他一步步有条不紊地安排到位。剁了辣椒,腌了辣椒。老D负责抄锅加水,看火看豆。几个小时的忙碌后,红辣椒完美装瓶,黄豆憨煮成功倒出沥干。

我背诵着程序。泡,煮,凉,盖,裹(粉),发酵,长毛,长霉......那下一道工序就是散热,过凉黄豆。再一步是旧棉袄盖起来,没有旧棉袄那就薄被。不不不,似乎是太阳底下暴晒。等等,不是暴晒,快去收下来,是要裹大米粉。老D反应灵敏随叫随改,他还自作主张放在空调底下吹冷风。

反反复复的折腾,感觉是把程序记反了,心里没底要不问问师傅?

身边的师傅太多了,各有各的说辞,每人都讲得是头头是道。有人提示,晒不得太阳赶快收下来,还说气温这么高还捂会烧坏的,放常温下不要动它。赶紧撤,换上了薄布。

然后呢?所有师傅都说,等表面长出一层白毛长长的,再长出黄霉,就基本成功了。

想象如同小白兔一样白白的长毛,再长出小黄鸭一样毛茸茸的黄毛。坐等,一次次小心翼翼翻看,始终没有等到长长的白毛。用锅铲反铲,底下有疑似黄霉。求助度娘,度娘说不到要点。

SOS。紧急求助,师傅说总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那就今天再等等,应该不会出太大问题,明天拿去晒太阳吧。师傅说,还好有豆豉的香气出来了。到时候豆豉的颜色要是差点,多用红辣椒来调味破色吧。素颜不行粉饰?

Twe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两人智慧胜一人。此时的智慧刚好成就了一簸箕次品豆豉。

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第一次的失败,往往会诞生出成功的下一次。如果有下一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