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开始启航的地方
一则讣告,让那个安静的傍晚惴惴不安了。瞬间心口拨凉拨凉毛孔一阵阵发寒。
尔后,各种画面在脑海里鱼贯而出,一幅幅自动翻页。往事如烟,那是文学梦重新生根发芽的地方。
时间追叙到24年以前。安静悠长的走廊,晃荡的光晕,一个男高音在找人,找的人名刚好挺耳熟。对话中,发现那个个子高大的男高音善谈、笑声颇富感染力。通过交谈,知道他是时任某杂志的办公室主任。通过交谈,也顺利与名字耳熟的友人接上了头。这就是后来的作协主席,这是后话。
机缘巧合,那个点刚好是爱好诗歌的我在搁笔数年后,重新拿起笔的时段,正在转型散文写作。算得上是因文生缘吧,以后的日子,在友人的相帮和推荐下,方向明确思路清晰,有幸得到该杂志的垂爱,刊登了几则散文。

也有幸在友人的指导和鼓励下,向日报社投稿。初战告捷,手写稿屡屡被刊出,被肯定和被关注后,文青的热情重新爆发。
时年在李主席的推进和组织下,市作家协会成立了。在李主席的提示下,友人推荐我加入了天门市作家协会。
以梦为马的日子,长了翅膀文学是没有边际的。要顾及生存的压力,作家协会的活动我很少参加。但不影响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的辨识,那些来自作协的消息。市作家协会队伍在李主席的直接领导和引领下,入会人口日益增长,作家协会以惊人的速度茁壮成长着。
第一次在本地报刊上看到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在本地作家协会的刊物上看到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在省内刊物上刊登文章,第一次在国内有影响的诗歌年鉴上看到自己的名字。好多个第一次鱼贯而出,芬芳了岁月,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如同儿时编织的野菊花冠,美好如初,暗香潮涌。
市作家协会如同一个巨大的火炉,吸引着在泥泞在雨水中跋涉的文学爱好者。时不时接听作协电话,听到李国胜主席亲切的问候,和言简意赅的通知。虽然错过了很多次提升和学习的机会,但找到队伍的感觉是温暖的。
回想初识李主席到如今二十多年了,虽然少有交集,但每一次活动,每一篇文章,每一个插曲都有参与和牵线搭桥,实属幸运。期间几次路上偶遇,李主席脱口而出叫着我的名字,随和地问询近况,聊几句闲天。似乎无论时隔多少年再见,都是那么亲切,自然,随意。
记得友人和我说过李主席对我的评价,文学上的小女子文学。一笑而过,铭记。
文字是梦开始的季候,也是长出翅膀的地方。心存美好,笔耕不辍。在文学这条崎岖道路上,趟着泥泞,扛着湿淋淋的翅膀,双眼笔直地追随着前人的光环,一路向前。感恩遇见,感谢一路光环的照拂。
最近一次参加作协的选举大会,一向疏于人际往来的我,一个人坐在名牌前,眼睛在寻找,却有点意外没有找到熟悉的身影。听到了李主席因为亲力亲为选举,劳累过度病了。
那个炎热的六月的午后,听到李主席的病况,当时以为是平常。
从没觉得岁月在李主席身上,留下过痕迹。猜不出具体年龄的稳健身形,爽朗的声音,有感染力的笑声。从没想过,李主席会突然离去,如同一座大山的遽然坍塌。
那个八月炎热的夏季傍晚,好多个声音在哽咽,李主席,李主席真的走了。李主席,真的走了吗?
那个八月炎热的夏季傍晚,李主席走了。去了一个需要他继续发热发光的世界,去了一个理想的国度。那是梦重新启航的地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