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6年9月4日——济南佛慧山游记

(2016-09-09 12:21:29)
标签:

户外

济南

健康

中老年活动

众乐家天下

2016年9月4日(周日),[众乐-咱爸咱妈]组织了第二次户外活动--佛慧山。本次活动共报名23人,其中两股人马,因孩子小(3人),老人腰有伤(6人),没有跟大部队一起,其余14人在牌坊集合拍照后,开始耗时4个小时的休闲式爬山。
       佛慧山位于济南市千佛山东南因山顶有座巨大的石刻佛头雕像又名大佛头。近年来佛慧山景区修葺一新从山底到山顶铺设了石质台阶、木质台阶,登山者与香客络绎不绝。
       佛慧山面积很大,有多条线路。考虑老人孩子的体力,选择走了中间一端 :开元寺-大佛头-黄石怀古(图中标红线路)。千米画廊、黄石崖塑像,下次再走。

开始爬山了

莹心亭

小朋友们都很兴奋

老人锻炼的地方

小池塘的莲花开的正好

滴水池

规则很漂亮的岩石层
第一站 开元寺遗址
       在佛慧山半山腰的山坳里,坐落着开元寺遗址。寺南的山崖下,有滴露泉,又名甘露泉,水自岩壁渗出,如同滴露,落入秋棠池”;寺西密林深处石壁下,有卧云洞,深约30,相传为开元寺卧云和尚修炼之处;岩壁上近百座佛像、庭院里残垣断壁的殿基、石窟内的名人题记,都在诉说着开元寺当年的暮鼓晨钟。
 

       佛慧山上的开元寺,原名佛慧寺。济南城内开元寺在金元衰落后,在明代于佛慧寺旧址重现开元寺之名,可能是开元寺僧人从城内迁至此处,重续了香火。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的佛慧山开元寺,在明代可能是济南地区一处比较重要的寺院。




       2003,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曾对县西巷北宋砖雕地宫和佛教造像窖藏坑进行发掘,确定为唐朝开元寺遗址,共出土80余座佛像,一时泉城皆惊。这批造像多为北朝到宋代的作品,与佛慧山上的大佛头以及开元寺遗址佛像是差不多年代的。
        从县西巷开元寺到佛慧山开元寺,并结合整个济南地区的考古发掘,在南北朝和唐宋时期,济南的佛教比较兴盛,整个南部山区,都存留了大量的摩崖石刻佛像,这是以城内经济繁荣为基础的。之前在高都司巷等地,我们出土过很多高级窑口的瓷器,还有大量白瓷,非常精美。可见当时的济南,经济繁荣,生活水平高,并且佛教文化兴盛。




       但是,无论是县西巷开元寺,还是佛慧山开元寺,乃至千佛山、玉函山等地,几乎所有佛像的佛头都被毁,无一例外都是无头佛。佛像的头部一般都突出出来,比较好砸;而且把脸面砸掉,意味着灵魂也去掉了。所以在毁佛运动中,佛像头部大都被破坏了。
       针对县西巷开元寺遗址佛教造像窖藏坑的发掘,佛像头颈部截开痕迹规整,手足没被破坏,码放也很整齐,不排除是僧人迫于毁佛灭佛的风气,不忍心佛像被四分五裂,而自发进行的毁佛行为。
第二站 大佛头
        关于大佛头,在济南民间有两个传说。其一是,远古时代的济南,是一艘装满宝藏的大船,人们怕宝船飘走,就雕刻了一个大佛头来看护宝船。还有一种传说,原来的济南经常地震,以致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人们就刻了大佛头,来保佑济南远离地震,从此以后,济南果真没有过大地震。这两个传说,寄托了济南人对大佛头的崇敬,也寄予了驱灾聚福的美好愿景。
        一般的佛像,都是全身像,而大佛头仅在山顶雕刻一尊佛头,在佛头上建有佛龛,并由清末学者张英麟题写大雄宝殿。为什么只见佛头不见身呢?
        对于大佛头为何没有佛身,佛家认为,单独的大佛头,是有佛教寓意的:“在山顶大佛头上写大雄宝殿’,更是寓意整座山体就是佛身。佛身与山体自然融为一体的观念,是佛家人的说法。大佛头之谜,仍然是悬而未决。大佛头,为何只见佛头不见身,是有意为之,还是半途而废?
       据考证,大佛头是刻于北宋1036,距今已有近一千年历史。从雕刻的情况来看,作为一个头部,很有可能是没有雕刻完,它的颈部和耳朵都还没来得及磨光,凿刻痕迹还能看出来,非常粗糙,与整个佛头不相符。

        从山下望上去,如此之大一片山体,按崖壁面积判断,完全可以雕刻一座大佛。对于大佛头之谜,有一个大胆的猜测:“在大佛头前,有很大一片宽阔地,施工、取石都很方便,应该是准备建大佛的。南北朝时期,站佛较多;到隋唐时期,以坐佛为主,宋代也是。据我们推测,这很可能也是要雕刻一座坐佛。
        而大佛头到底为何半途而废,有可能是石质土质问题。1993,济南市考古所负责修复大佛头的佛龛和月台时,有一个惊人的发现,“在紧挨月台的西侧山崖边,靠近佛龛下面不足两米的地方,土质石质非常松软,都是一些片石块石,这是不可能雕凿佛像的。所以我们推测,有可能是在雕刻完头部之后,人们挖开下部岩体,发现石质不行,于是就放弃雕刻佛身。
       在佛慧山上,有两种石质,一种是石灰岩,又叫青石,是比较理想的雕刻佛像的石材,大佛头就是青石雕刻成,历经千年完好无损,并更加光滑细腻。而就在同一区域内,又有另一种石质,为花岗岩,经风吹雨淋多千疮百孔,不适用于造像刻碑。由此来看,佛慧山的石质土质,并不适合雕刻佛身,这应该就是大佛头只有一尊佛头的客观原因。


      往大佛头爬的山路,非常崎岖。台阶很窄很陡,由于人太多,小朋友们先跟着妈妈下山了。年纪最大的76岁老人,拄着登山杖,也爬到了山顶。非常厉害!






休息一下~



第三站 黄石怀古

休息够了
继续启程
下山路相对容易一些

考虑到老人体力问题
千米画廊和黄石崖造像
下次再爬

留个念想也挺好,呵呵~











坚持到最后的同志们

谁说了一声“排个千手观音。。。”
把大家乐翻了

好吧,重照~

下山的路上,发现好几处可以聚餐、休息的地方。下次爬千米画廊和黄石崖可以作为根据地!


路上人少,竟然有鸽子


各种花花、草草、木木、果果
非常愉快的一次登上活动
亲们~下次约吗?



编后语
       在游览途中发现,佛慧山的近百座佛像,都被好心人刷上了金色涂料。
       专家表示“有些宗教信仰者,出于好心给佛像刷上金粉,穿上金身,看似是保护,其实是一种破坏和毁灭。佛像雕刻细节、服装纹饰,包括残留在背面的彩绘,这些原有风貌荡然无存,而且腐蚀石料,对日后研究来说是一种缺憾。
        修旧如旧,是文物古迹修复的最高标准,既不破坏原有风貌,又能起到保护文物、吸引游客的效果。发展佛教文化首先要做好保护工作信众不应该对造像进行重妆等活动。没有了祖先留给我们的造像这个载体就不用谈什么发展佛教文化了。
       所以,从你我做起,保护古文物。莫因无知,造成大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