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全省的几十万教师参加了由山东省教科院组织的“小学数学线上教研”活动。此次活动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由青岛市胶州教育和体育局教学研究科的孙凤武主任带领的团队所做的《走在数学文化教学研究的路上——胶州市小学数学文化教学研究的实施策略》:二是临沂朴园小学的郑玲玲老师所做的《以数学史为载体的小学数学文化教学研究》;最后由山东省教科院的徐云鸿主任所做的教学讲座《一课例研究为抓手  
提升教师数学文化素养》。
           
首先,是徐云鸿主任做了开场介绍。没有什么能挡住春天的脚步,也没有什么能挡住我们学习的热情。
           
接下来,孙凤武主任带领他们的团队从四个方面介绍了他们在数学文化教学教研的道路上所做的努力:1对数学文化教学的理解;2对数学文化教学的再认识;3对数学文化教学的深度研究;4对数学文化教学教研的规划。
          
 原来数学文化教学,是指基于学生的数学经验,精心选择能体现数学文化的素材,通过文化情境的设置,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感悟数学的价值,理解数学的教学思想,感受数学精神,欣赏数学的美,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和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文化素养。
        
 之后,纪子成校长详细的介绍了他们如何挖掘数学之中的文化资源。以《圆的面积》为例,从教材中的数学文化和课外教学文化资源两个方面来详细介绍文化资源的挖掘方法。
      
  
团队中的徐爱琴老师则详细的向我们讲解了  他们是如何搜集数学文化教学资源的。
         
利用文化著作、文化读本以及权威网络三种途径进行数学文化资源的搜集。在此徐老师还详解了利用知网搜集资料的步骤。
        
最后是孙凤武主任介绍他们对数学文化教学的规划。
        
朴园的郑玲玲老师则从五个方面:原因、研究内容、研究人员、完成时间以及课题的推广价值,来阐明《以数学史为载体的小学数学文化教学研究》。
        
首先讲述了选题的原因:一切源于热爱。引用法国数学家庞加莱的一段话:若欲预见数学的将来,正确的方法就是研究它的历史和现状,深入的说明了数学文化研究的必要性。
       
在研究的必要性中,郑老师通过国内现状的分析得出理论研究很多,实践研究很少的结论。
       
在研究的内容中,一张梳理图清晰的展示出从实证、文献到案例、行动的多方面的全面研究。
       
通过两张统计图,我们更清楚的看出数学史五中类别在教材课例中的应用水平。
       
研究人员的覆盖面从城市向农村倾斜,也是此次研究的一个特色。
       
用表格的形式完整而详细的呈现了课题研究的时间安排。
       
最后从四个学生、教师、学校、成果四个方面阐明了此次研究的社会效益。
     
最后用孙云鸿老师做了总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