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散步,我们这样走过…
自主散步,我们这样走过…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为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饭后散步是幼儿园生活的重要环节,它的生活化让其更具备特有的自主性、开放性和随机性。有效组织幼儿,饭后散步,它会给幼儿园教育带来意料不到的惊喜与收获。
【关键词】:自主选择
【问题的提出】
教师组织好幼儿饭后散步活动,是教师班级管理智慧的集中体现,通过观察发现,本班幼儿饭后散步的若干问题可以概括为:
问题一:干预多、支持少
在散步活动中,散步的路线、途中的停留、行走的速度,看什么?这些都是老师决定的,并在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进行的,大多数幼儿饭后散步都是幼儿排好队,老师一只手牵着排头的幼儿向前走着,幼儿看见的总是老师的背影,老师也无法关注到身后幼儿的行为表现。
问题二:资源多、挖掘少
在组织幼儿散步时,往往流于形式。如:老师带队走到户外操场边,看到花儿开放就会提出问题,可是只有小部分幼儿能听到老师的问题,对花儿进行观察,而后面大部分幼儿既听不到也看不到,他们失去了学习和观察的机会。
【理论依据】
1.课程游戏化与《规程》、《纲要》中提到的“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什么关系?虞永平教授给出的解答是这样的:两者的精神是完全统一的。《规程》提出“游戏是幼儿园的是基本活动”,所谓基本活动,意味着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基本活动内涵有:一是幼儿园课程应游戏化,充满游戏精神。所谓游戏精神应是自由的、自主的、创造的、愉悦的。不是个别环节要有游戏,而是一日生活都要充满这种游戏精神,将这种游戏精神,融入到一日生活中去。二是自由游戏时间要保证。儿童应有自由游戏时间,这种游戏时间不能被(教学)及其他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所替代。
2.支架六内容:一日活动中尝试实现观念的改变
尝试实行弹性一日活动时间安排表,除了餐点和午休时间,其他时间允许老师根据活动需要,灵活调配。市县两级教育管理部门不统一规定幼儿园一日作息时间表,全园是否统一幼儿一日活动时间安排表,由幼儿园自行决定。教师安排时间的原则是:建立稳定、有规律的一日生活流程,满足幼儿自主活动的需要。场地(户外场地、专用活动室等)由老师们根据活动需要,采用预约、协商的办法解决,不提倡幼儿园统一排表。
【尝试实践】
一、支架引领,打造平等自主模式
第一阶段:关于自主散步讨论
1.唤醒幼儿的生活经验
开始阶段,我们制作了调查问卷表,邀请家长配合记录并开展了讨论:你跟你的家长饭后都去哪散步了?每次散步的地点都是由谁选择的?对于这样的散步你的感受是什么?孩子们纷纷表述自己的散步经验,从孩子们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向往那样自主散步的感觉,着也正是我们自主散步想要达到的效果。
2.自主散步讨论
我们将孩子们对于自主散步热衷的话题进行了罗列,并组织孩子们进行了讨论,哪些是可行的?有了对自主散步的经验,幼儿对自主散步便进行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只要一提到自主散步,孩子们的热情和兴趣马上就被激起了,大家各抒己见,说出了自己对自主散步的所见所闻,活动中老师们也通过多媒体课件,观看了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看到其他小朋友是如何进行自主散步的,小朋友们都跃跃欲试,都迫不及待地期待我们班自主散步的开展。
第二阶段:自主散步“大热身”
接下来,就是对自主散步的准备阶段,我们自主学习了支架六从课程的角度思考一日活动的安排资料,在一日活动的安排当中,如何给予幼儿自主游戏的空间,怎样从课程的角度思考一日活动的安排。我们和幼儿共同制定散步规则,体现自主、安全、文明等,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散步习惯。
附活动设计:
2017学年第二学期集体教学活动设计
|
活动内容 |
谈话活动2:我的散步我做主 |
个性 化调 整 |
|
活动目标 |
1.集体协商讨论自主散步的要求,发现问题并增加新的要求。 2.愿意与同伴交流,能用完整、流利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
|
|
活动准备 |
以往散步活动视频、上一次自主散步的视频 |
|
|
活
动
过
程 |
1.观看视频,讨论日常散步出现的问题。 师:小朋友们,上次我们散步的时候有哪些问题呢? (1)没有注意排队的距离。 (2)脱离队伍。 (3)喧哗嬉戏。 …… 2.观看第一次自主散步的视频,发现问题、讨论规则。 (1)讨论形成规则 听到集合提示,迅速归队。 在活动中,不大声喧哗、奔跑。 …… (2)增加新要求 晨间活动前跟伙伴们商量好散步的地点。 学会遵守规则。 3.再次尝试自主散步。 4.延伸: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对于出现的这些问题你有什么方法来解决? |
|
|
教后反思 |
经过第一次的自主散步活动,幼儿对于自主散步的模式已经有了很大的了解,在第二次活动中,幼儿能通过视频发现第一次活动中的问题,但对于如何解决,幼儿不能想出有效的办法,后期教师还需要进行及时的引导,并且,在之后的环节,幼儿对于教师提出的要求,做的不到位,教师需要将当时出现的问题,及时拍照记录,并及时做好评价工作。 |
|
第三阶段:自主散步“大改革”
1.“散步领队人责任制”
领队负责人制。领队负责人制是指每个小组幼儿选择产生一个负责人,全面负责该队的事务,包括:线路制定、地点的选择和发现解决突发小事件、以及向老师提出意见等,为了能让每位小朋友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孩子们最终商量自发地制定了一张领队人值日表,大家轮流进行。孩子们形成了这样的“小团体”之后,可以共同探索发现新事物。与此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管理压力,教师要做的就是进一步提醒孩子们明确自己的职责。
2.“散步地点我规划”
“领队人制度”在执行了一段时间后并不太顺利:出现了一部分 “被包办”惯了的孩子们无从是从的状况。对照《指南》,多次提到要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的品质,在生活和游戏中激发他们在各自原有水平上的纵向成长。于是,我引导孩子们开始商量:选择散步地点和散步路线你与组员意见不统一的情况可以怎么解决?最终孩子们同意用转盘的形式来决定当天散步的地点,轮到做“领队人”的孩子转动转盘指针指向哪个地点,就按当天“领队人”设计好的额线路出发目的地。
3.“大兵小将一起来”
“大孩子”带“小孩子”。让大班的孩子和小班的孩子手拉手,共同开展散步活动。大孩子在小孩子面前俨然以“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自居,油然而升的自豪感和责任心让他们对小班的弟弟妹妹呵护备至。他们会自发地拉着小班孩子的手,关切地提醒他们走路要小心,还向他们介绍自己班上的好朋友,带领他们共同去探索发现的新事物。
4.安全的保障与隐形的管理
除了天气原因,幼儿饭后散步是一件几乎每天都要开展的活动,时间一长,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都会有懈怠心理。当活动处于无组织无管理状态时,幼儿打闹嬉戏、脱离群体现在就会自然发生,安全隐患也就随之而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进行新的调整。每天面对同样的教师和幼儿,大家都会觉得厌烦。有时,教师不妨玩玩“帐前换帅”的游戏,平行班之间或者跨年级之间更换教师,由“新教师”带一群“新孩子”,必然会引发幼儿的兴趣。幼儿会把新老师和自己班的老师作一番讨论和比较,因为有了新鲜感,幼儿的注意力更多地投射在新老师的身上,而当新老师对他们提出要求时也会积极地响应。同时,这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是对教师换班以后随机应变能力的一种锻炼和考验。
《纲要》中明确指出,游戏与生活的结合可以使幼儿在游戏中快乐的生活,在生活中快乐的游戏。而饭后散步总是以“走”的方式来呈现,长此以往,日复一日,教师和幼儿都难免觉得呆板单一、墨守成规。因此改变固定的行走模式,变走为“玩”,在玩中体现趣味,在玩中开展教育,势必是幼儿教育的一种创新。
1.跟着音乐一起玩。遇见不适应外出的天气,我们会及时的调整方案,幼儿饭后散步是轻松的,也是安静的。利用校园音响播放一些舒缓、优美的轻音乐,引导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边走边根据音乐学一学模仿动作、做一做手指操。也可以播放幼儿学过的或者是熟悉的歌曲和儿歌,在无拘无束地低吟浅唱中不知不觉地度过这快乐的散步时光。
2.探索发现自主玩。在我们的小菜园,孩子们利用饭后散步的时间依时开耕、依时播种、依时施肥、依时除草…依时收获,在分辨花草、分辨五谷、分辨寒暑更替中,他们在依时成长,孩子们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了各种常见植物的生长变化情况,在与植物的互动中积累了对播种、浇水、施肥、捉虫、收获等各种种植经验。
对于生长在南山竹海旁的孩子们来说,竹笋并不陌生,当一次散步经过小竹林时,梦梦说我家屋子后面也有竹笋,甜甜说我家也有,刚刚长出来…孩子们依然对于竹笋充满了好奇和热情,他们询问各种各样的问题,渴望去探索和揭秘,于是我们便生成了《竹笋的秘密》的主题活动。
《我和竹笋比高矮》
孩子们告诉我:老师,竹笋到这膝盖这里了…老师,竹笋长得好快,到我脖子这里了…孩子们说话的神情告诉我,他们对竹笋了生长速度充满了神奇,感知了生长速度的快与慢,感知了物体的高与矮。
《剥竹笋》
三、拓展整合,巧用自主散步资源
1.周边资源、整合运作
社区是教学资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扩大孩子们自主散步的天地,我们的活动场地向社区周边进行延伸,为了确保活动能顺利开展,前期老师都会和孩子们一起进行计划,调查场地,明确要求,这些都是源于孩子们需求的鲜活课程。瞧,孩子们在捡树叶、集印章、拍照片,在欢乐游戏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出行的规则“不损坏公物、不乱扔垃圾、不采摘花叶、不大声喧哗,”社区散步是资源、是课程,巧妙地融合,可以让孩子们的学习、游戏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2.对话分享、提升经验
自主散步的对话交流和分享环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可以在观察幼儿的基础上引出问题,运用情景回顾、经验拓展等方法,给予孩子更多的实践和机会,描述自己散步的过程。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当我们把话语权交给幼儿的时候,最难做到的就是控制自己的指导欲望,陪伴和等待是教师必须做到的,任何多度的尤为行为会直接剥夺幼儿自主成长的经历和权力,干扰幼儿按照自己天性自然成长,当教师耐心等待结果时,你会发现不一样的幼儿,不一样的精彩。
【收获与感悟】
自主散步充分体现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主体地位,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自主散步的改革不仅仅是形式的改革,更是观念的转变。
教师要及时进行自我反思,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身份,从单纯的组织者、说教者变为幼儿学习、游戏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推动者,让幼儿在“生活即教育”的活动中获得既快乐、又有意义的发展。而幼儿不仅仅是一个有能力的学习者,也是一个有能力的思考者,他们有自己面对问题的勇气和独特的解决问题方式。教师需要重新认识孩子,而在认识的过程中,教师会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灵感和教育智慧。
【参考文献】
【1】殷亚竹,《推进幼儿课程游戏化建设,探索幼儿园改革新路径》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3】虞永平,《课程游戏化的几点思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