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追随幼儿的脚步——班本微课程“身上的小洞洞”实践初探

(2019-01-15 02:20:05)
分类: 论文

追随幼儿的脚步

——班本微课程“身上的小洞洞”实践初探

 

要:每一位教师都是关乎儿童发展的教育决策者,每一位教师都需要具备课程意识,本着“幼儿前位、教师后位”的理念,开发研讨适合幼儿兴趣和发展需要的微课程。在班本“微课程”的探索之路中,教师将基本玩具、多样化材料以及具有生命气息的环境作为最重          要的课程资源,关注幼儿感兴趣的自然现象、生活活动、事物材料、文化民俗等,让我们的课程更具价值,真正服务于幼儿。

关键词:班本微课程; 儿童; 开发设计; 实施途径

虞永平教授曾说出:课程在儿童的生活和行动里。 在班本微课程的实践与探索中,我们始终以《指南》及课程游戏化精神为引领, 在生活中倾听儿童的内心,追随儿童的兴趣,以“微”见“著”,实现课程的价值。

一、儿童视角——班本微课程的开发设计

1.解读童心:确立行动方案

“身体有个小秘密”这个活动的缘起是在一次娃娃家游戏中, 妈妈在帮宝宝脱衣服睡觉时,发现宝宝肚子上有个洞洞,她好奇的对爸爸说:“爸爸快看,原来娃娃身上也有肚脐眼呢!  ”爸爸立马转过身来看了看说:“对呀,我肚子上也有肚脐眼的,你看! ”说完立马把自己的衣服撩了起来。 妈妈见状,也把衣服掀起来,低头瞅了好一会儿说:“我的好像和你的不一样,我的小,你的大。  我的手也比你的小! ”“看,我的脚比你大多了吧! ”爸爸说完还特意把脚伸到妈妈脚边……孩子们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 在互相观察身体与对话中度过了游戏时间。 可见,小班幼儿对身体上的器官充满着探究的兴趣,而“身体上的秘密”这一话题又非常贴近幼儿的生活,因此, 探索世界不妨就从幼儿自身开始。 当老师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后,就开展了关于这个主题的项目审议。 审议时我们首先考虑的不是教什么内容,而是考虑在这个主题中,孩子在哪里做事? 用什么材料做事? 做什么事? 这是一个建立在儿童需求基础上的行动方案。

“身体有个小秘密”这个话题既然取之于幼儿的生活,最终必然用之于幼儿的生活。 因此, 活动的内容也必然来自于与幼儿身体、生活有关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  初步确定为认识身体外形、感知身体功能、探索身体保护三大方面。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投放趣味性、互动性的材料,让幼儿获得直接体验。 通过不同的体验,让每一个关键经验都能延展出一系列有价值的活动。

2.追随兴趣:观察与支持

事先准备好的内容、 做好的准备经常不能解决幼儿当下产生的真实问题,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老师们进行了细致观察,不断思考为幼儿的活动提供哪些支持。 比如有一次在拍球活动时,萱萱每次拍了一两下球就跑了,她看到旁边的浩浩能连续拍好多下。她走过去问:“为什么你的球不会跑? 我的一拍就跑了呢? ”浩浩停下抱起球,看了看自己的手,迟疑了一会儿说:“那是因为我的手比你大啊! ”“可是婷婷长得那么小,她都能连续拍好多下呢。 ”“那就是因为我力气比你大,我是男的,你是女的,肯定我力气大。 ”浩浩一边说,一边又拍了起来。 当萱萱还在半信半疑时,另一边的乐乐说:“萱萱你多吃点牛肉,牛肉吃了力气就会大! ”“萱萱,你手上贴着创口贴,肯定是你手受伤了,所以才会拍不动球。”……虽然拍球活动演变成了群聚讨论,但此时的老师并没有上前干预,而是支持幼儿的自主发现,让孩子们有更多的主动思考与理论构建。 看到孩子们对为什么拍不好球? 怎么样才能拍好球? 追随幼儿的兴趣,于是我们又生成了《趣味玩球》这个活动,让孩子们能够在活动中了解拍球的技巧,知道简单保护身体的方法。 老师的观察和支持,带给孩子创造的多种可能性,让孩子获得更多的体验,更多的经验。

在了解幼儿、追随幼儿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我们确立主题内容的网络图一部分是老师预设,一部分是幼儿生成。 在设计中预设的内容不能过满,而是要给孩子留足空间,在陪伴中和孩子们共同构建微课程内容。

二、尊重认同—— 班本微课程的实施途径

1.户外分区中的探索互动

幼儿园一日活动环节常常蕴涵着一定的自然和科学规律,凝聚着日常人们的想象和创造。 教师可以从户外分区、生活环节、区域游戏、集体游戏等环节中,结合“身体有个小秘密”微课程内容, 让教育与一日生活紧密融合。

将微课程内容与我们白鹿特色的分区体育活动相融合, 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孩子在探索中发现身体各部分的运动功能,在游戏活动中懂得保护身体的方法。 在每个区中,我们都投放了大量的材料,帮助孩子锻炼身体。 在投掷区的彩虹伞投投乐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难度进行投掷, 在一次次的探索体验中,锻炼了上肢力量及手眼协调能力。

2.生活环节中的智慧融合

生活环节中隐含着很多有关“身体有个小秘密”微课程内容, 为了让无痕的教育变成有痕的引领, 教师在班级有限的空间中进行了无限的创意。

喝水环节童趣化:鱼宝宝爱喝水、能量加油站,童趣化的互动, 能够帮助小班幼儿爱上喝水。 洗手环节规范化:你会洗手吗? 瞧一瞧,这才是正确的洗手步骤。 规范化的互动,让孩子们养成了正确洗手的方法。 班级环境互动化:健康小卫士、请关注我,自主化的互动,不仅增进了孩子们彼此间的关心,也拉近了师幼间的距离。     

3.区域游戏的快乐体验

在区域游戏的材料投放中,师幼共同商讨、收集、制作幼儿感 兴趣、与微课程内容相匹配、体现难度差异的游戏材料。 让孩子真正与材料互动,让材料支持孩子的学习与发展。

感官区中摸一摸、闻一闻,猜一猜。 原来小手能摸出不同质感的东西,闻出不同的味道。 美工区里立体的空间布局、随意的作画姿势,孩子们在自由中享受创意的乐趣。 生活区的饭团制作、我的生活我做主,幼儿不仅能把衣服、裤子叠好,还能分类摆放。

源于儿童生活的班本微课程,给孩子带来乐趣,带来挑战,带来快乐,带来经验。 在与孩子的课程故事里,只要我们拥有敏感的课程意识,去发现、引导、支持孩子,并紧跟孩子的脚步,想他们所想,应他们所需,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心灵,与孩子共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