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19-03-29 11:41:33)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武功县实验小学   魏瑞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朗读的能力;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激发学生对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同情;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其命运的悲惨;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同情。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我们一起感受到了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可怜)。新年的脚步近了,小女孩的结局是怎样的呢?

二、找结局,确定研究主题。

1、预设: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小女孩在大年夜悲惨地死去了,而作者是怎样描述的呢?    

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2、同学们,此时你有什么疑问呢?

3、(生质疑)回到“幸福”。

三、感受小女孩 曾经的“幸福”。

1独学:自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找出小女孩的幻象,用“——”划出来。说说小女孩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幻象?现实是怎样的,用“~~~”划出来。

2对学:看到这美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你又能感受到什么?

小结:这里作者用美好的幻象与悲惨的现实形成了对比,这种写法就叫做虚实结合。使读者更明白小女孩的内心需求,在幻想与现实中的对比激发我们对小女孩的同情,

3、指导学生读出内心的感受。

4、总结写法:

A:找出幻象的内容。

B:把幻象和现实进行对比,体会作者的意图。

C: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5、运用学法,自主学习。

群学:运用刚才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6-10自然段,学习小女孩第2-5次擦着火柴的部分,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次数

 

美好的幻象

残酷的现实

幻象内容

希望得到

第一次

温暖的大火炉

温暖

寒冷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三、深化主题,“幸福”中的悲愤。

1、过渡:小女孩在第五次擦着火柴的时候,在幻象中,她和奶奶一起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他们俩到哪里去了?

总结:小女孩死了,就没有了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地解脱了,也就是说,小女孩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

2、配乐,师深情朗读课文1112自然段。

3、解生课前疑问,理解作者“幸福”的用意。

四、感悟结局、品味写法。

1、这明明是一个忧伤的故事,作者在结尾却写到,“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让我们读起来并不感到沮丧,明明是一个凄美的故事,我们读起来却不感到绝望,安徒生最杰出的地方在于:他不能改变现实,却可以创造一个世界、创造一个渴望得到的美好世界。

2、出示安徒生童话的一组结尾。

《海的女儿》结尾:

(为了王子的幸福,美人鱼把自己化作泡沫以后)现在太阳从海里升起来了。阳光柔和地、温暖地照在冰冷的泡沫上,因为美人鱼并没有感到灭亡。她看到光明的太阳…

《丑小鸭》的结尾:

(丑小鸭经历重重磨难成天鹅后)他感到非常难为情,他把头藏到翅膀里面去,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

《拇指姑娘》结尾:

燕子背着拇指姑娘飞呀飞呀,飞到了那个国度,把拇指姑娘放到一朵最鲜艳的花上,上面有一个和自己一样大的美男子,他就是所有花朵的王子,他们俩结婚了,拇指姑娘便成了这儿的王后。

师:这些结尾有什么共同点?

五、课外拓展。

1、一个美丽的天使死去,弱小的生命定格于令人心醉的死亡的微笑!《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样以喜衬悲的写法,让故事更加凄美了,每一个读者无不为之动情,有一个9岁的小女孩刘倩倩读了这个故事,就感动的写了一首这样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2、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什么?你们都是有爱心的孩子。

2、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身边,我想对她说什么,请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六、作业:

读读《安徒生童话全集》里的其他故事。

板书设计:        

13、卖火柴的小女孩

美好的幻象    残酷的现实

                                                      可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