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麟髓”古墨小记

标签:
收藏 |
去年我至藏友处玩,见其案上有锭“青麟髓”小墨,长方形,通体云纹潄金,除“青麟髓”三字填蓝有点掉落外,品相极好。当时便爱不释手,询价想购之。因价格较高,买不下手,只得怅怅而归。
虽然后来我连续购得了几锭古墨,质量亦佳,但这绽“青麟髓”却始终在脑海里挥之不去,老在眼前浮现,难以忘怀。近日去歙县游玩,返回时又专门至藏友处上手了此墨,对方见我是真爱,让了点价,我便果断收入囊中矣。
此墨正面“青麟髓”三字,背有“胡学文法造”五字,顶端有“顶烟”二字,尺寸:高6.1厘米,宽1.4厘米,厚0.6厘米。可谓小玑寸璧,古朴典雅之极。据考证:“青麟髓”为明代徽州制墨家推出的品牌墨之一,最初由方于鲁开创,其后徽墨制造业中的制墨家多有仿制。如:曹素功《艺粟斋墨品》中就有“青麟髓”墨,安徽博物院藏有一锭,长7.8,宽1.7,厚0.6厘米。墨背有楷书阴识“徽歙曹素功监制”填蓝七字,比我这绽墨稍大点。我这锭墨背有阳文“胡学文法造”五字,胡学文为清嘉庆、道光年间徽州制墨家,墨肆名“苍云室”。可见此墨乃仿其所制,年份当在嘉庆、道光之后。从其形状、大小、墨家、墨名、工艺、文字、纹饰、色泽等综合分析,应为光绪年间之物。
《食货志》中,将墨分为“文人自怡,好事精鉴,市斋名世。”三种,“青麟髓”墨当为第三种,是墨肆作为出售的商品墨。以其选烟精良,杵到刻精,深得时人所爱。在过去,相对于前两种墨来说,其数量应该是比较多的,也不是很珍贵。但到了今天,这种清墨也已是凤毛麟角,很难见到了。
徽州是徽墨的原产地,虽说历经浩劫,如今古墨也越来越少,但民间藏墨数量还是较为可观的。据我所知,当地藏墨者不少,有的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佳。从宋代至民国墨皆有,可谓蔚然大观。当然,这也是藏家数十年锲而不舍地寻觅,而且肯出善价购买之结果。而我藏墨,纯为自娱,限于财力,也难问津珍品,有缘能购得几锭清墨玩玩也就心满意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