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程友石“花果”瓷格

(2019-11-10 10:16:03)
标签:

收藏

程友石“花果”瓷格

程友石擅长在瓷上绘花果,尤其是所绘梅、兰、竹,深受藏家喜爱。其作品主要特征是雅气、大气、文气。

过去徽州程友石作品较多,仅我过眼的帽筒、笔筒、水盂、画盘、温酒盅、烫酒壶、一品锅等就不下于几十件,另还见有纸本“兰石”、“修竹”等。多年来,我手头也收有一些。其中一件“花果”瓷格较少见,感觉颇有嚼头。

说起这“瓷格”的购买,还有个故事。那时我正痴迷黄士陵,整天脑子里都是想着怎么多收几件他的作品。有一天陪同友人去绩溪游览,返时经歙县我去路边几个古玩店转了一下,遇到了这套“瓷格”。当时对程友石的作品并不十分重视,只是感觉到这“瓷格”画得还不错,关键还是上面“穆父作”三字引起了我的关注。当即问价几何?未料店老板说,别急,我也刚买来,等我打个电话问一下再讲。说着便马上打了个电话,将这“瓷格”上的字画等细节告诉了对方,问“穆父”是不是黄士陵?对方可能是他的师傅或朋友,在得到了肯定回答后,开出了在当时的一个“天价”。并告诉我:这是一件黄士陵与程友石合作的作品,很少,低了不能卖。我当时有点激动,因为黄士陵字穆甫、穆父,我是清楚的,加上写的又是金文,还有一“作”字。也认为是黄士陵与程友石合作的作品,故花了高于当时同样东西三倍的价格买下。当时还沾沾自喜,跟一起的友人说:这套“瓷格”虽然贵了些,但有史料价值,值得买。

回家后,我将“瓷格”洗净后,便坐下开始做“功课”。这种“瓷格”在徽州一般是过年过节或来贵客时装糕点摆桌用的,一般以“铜包锡”的为多,俗称“锡格”。在我老家黟县,贵客来后敬茶的同时往往用它摆出四样糕点下茶,俗称吃“锡格茶”。跟锡质的相比,瓷质的较少,名家所绘更难得一见。这套“瓷格”计有四层,上面分别绘有“梅、兰、竹”及“花果”等,且皆有题诗。梅:“脆乳凝成玉露团,甘书满吸破潮酸。戊寅春日友石作。”兰:篆书:“穆父丁作宝尊彝”、楷书释文:“穆父丁作宝尊彝。”竹:“玉来膉底碎,雪向日边消。友石。”花果:“千里蓴羹下暨鼓,此中风味少人知。戌寅春日友石作于昌江寄客。”。底款均为“玉茗山庄”。可谓书画皆佳,颇有特色。这时我也渐渐地冷静了下来,不再头脑发热冲动矣。我发现自己求牧心太迫切,有点张冠李戴,“穆父丁作宝尊彝”跟黄穆父没有半点关系,这只是古彝器上的一句铭文而已,常被写来作装饰用。但由此也可见当时我是多么的“爱屋及乌”与冲动,生怕漏掉一件与黄穆父有关的作品。虽说事后有点沮丧,但由于上面画的品种较多,书写文字不少,尺寸也比一般的“瓷格”大,依然还是很喜欢的。只不过代价大了一点,但如用今天的行情来看,还是便宜的。

程友石,名鋕,又名光鋕,斋号玉茗山庄,休宁人。擅山水,花鸟,瓜果,尤以梅、兰、竹为佳。他的瓷绘作品个人特色十分明显,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画的体裁,主要偏重于有文人气的“梅、兰、竹”,而且用纯墨色较多,以体现“三君子”之雅气。他的“山水”也古气盎然,清雅脱俗,极为悦目,惜不多作,传世极少。二是他的书法颇具功力,既有传统,又有自己的风格。绝无市井俗气,无拘谨之态,有的只是痛快淋漓的挥洒自如,令人见而难忘。从这套“瓷格”上的题署可知,其不仅善行楷,而且亦能篆隶,属多面手。有悖常理的是这套“瓷格”上画有“梅、兰、竹”,而第四层未画“菊”,以凑齐“四君子”,反而在上面画了两只瓜果、几枝疏梅、一丛兰花。有可能程友石不喜“菊”,故不画之。其个性也由此可见一斑矣。宁不和谐,留有缺憾,也绝不勉强为之。

如今,喜欢有个性,有特色,有文人气瓷绘作品的人越来越多,所以除“三大家”程门、金品卿、王少维外,程友石、程声和、程焕文、胡仙哉等人作品越来越受藏家追捧,只是如今市场上极少见,大多出现在拍卖行,而价格,已非一般工薪阶层可问津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