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在报纸杂志上看到有关黄爱华老师的报道与介绍,以及他的一些经典教学案例。特别想了解其人与其课堂,今天终于读到了这本《黄爱华与智慧课堂》。从书中我们可以感到他是一个真正潜心于教育的数学教师,也许正是由于他对教育的一心一意,才能让他在课堂上游刃有余,让每个孩子听完后都意犹未尽,让每个听过他课的老师都迷上他的课堂。
全书按“我的成长之路”、“我的教学主张”、“课堂实录与点评”、“专家评说”、“人物介绍”五大部分详细解读了黄老师的成长历程。在“我的成长之路”中让我感受最深刻的是黄老师的那种爱读书的劲儿。黄老师的闲暇时光基本上都是在读书中度过的。书成了黄老师的宝贝,每当他能借到教育专著就如获至宝。他曾经在一个星期内读完《特级教师课堂实录》并写下近十万字的笔录。正是黄老师这种不知疲倦、如痴如醉的读书精神使他积累了深厚的文化知识,接受着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不断地超越自己,才有了今天的成功。想想我们平时虽然也利用时间去进行阅读,但是大多是为了阅读而阅读,为了完成阅读任务去阅读,和黄老师的那种发自内心的阅读可以说是相差很远了,看了黄老师的介绍真是让我感到震撼。身为教师,我们应该不停地学习,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一个有涵养有魅力的人格的支撑,更是一名教育者的课堂底蕴的支撑。我们应该向黄老师学习,做一个爱读书的人,活到老学到老。
在“我的教学主张”中黄老师主张“任何一种有效的、成功的教学,都必须是有学生主体参与的。换句话说,没有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不是成功的教学。”他认为,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离开学生的主体活动,这个时空就会破碎。而这种主体参与,绝非是简单的让学生举举手、动动口,你起来、他坐下,而是要做到教与学的双边互动。例如,他教学“长方形的面积”的时候,就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用重合的方法比较两个长方形的大小;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两个长方形的大小;用数面积单位的方法比较两个长方形的大小;讨论算出课本封面的面积。学生通过完成这四个操作活动,无须教师讲解就已经自己领悟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了。而且,学生在这种亲身参与、体验中,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数学的热情,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数学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加上教师适时的启发和引导,又何愁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呢?
此外黄老师还主张建立良好的现代师生关系。现在的这个时代是一个张扬个性注重人格以及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主体回归的人文教育时代,是一个高度重视问题意识思维品性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创造教育的时代。黄老师主张我们要1.关爱每一个学生。只有充满爱心,师生之间才会亲密无间,循循善诱,相互熏陶,教学相长。2.相信每一个学生。3.尊重每一个学生。我们要做到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尊严,更要尊重学生自由安全的人身权利;每个学生都有被赏识的渴望,教师只有蹲下来看儿童的世界,发自内心地欣赏学生的成长,为学生的进步喝彩,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宣泄和释放。师生之间只有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课堂才会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
总而言之,黄老师的智慧课堂为我们开辟了一片教学的新天地。我想,今后我要多读书,多读教育专著,向名师学习,多去研究教材,合理大胆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正如黄老师所说“数学应是现实的,是生活化的,是儿童乐于做的。”所以,我还应该多去研究学生,寻找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与学生们一起营造和谐高效的课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