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旋转(一)》教学设计

标签:
教学教研教育 |
分类: 刘芳 |
《图形的旋转(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第28-2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钟面的具体情境,学会从“绕那个点”“向什么方向”“旋转多少度”三个要素来观察和描述图形的旋转现象,初步认识旋转中心、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旋转方向、旋转的角度等旋转的基本要素。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绕线段的一个端点旋转900后的线段。
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习前,学生已经认识了轴对称和平移,并在第一学段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四年级时结合活动体验了“旋转与角”的关系。本节内容是在上述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课前预学、尝试操作、分享探究、当堂练习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从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等方面观察和描述图形的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绕线段的一个端点旋转900后的线段,进一步巩固对线段的旋转理解,为后面平面在方格纸上的旋转作铺垫。
教学重点:学会从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旋角度三个基本要素来观察和描述图形的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绕线段的一个端点旋转90°后的线段。
教学过程设计:
l
教师喊口令,学生集体做游戏:全体同学起立——向左转——向后转——向右转——向后转——全体坐下!
一、检验预学成果,初步感知旋转现象
1. 学生交流预习成果,认识旋转三要素
预习思考一:(1)生活中哪些是旋转现象?
(2)观察钟面上指针的运动,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相机板书:旋转中心点、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2.师生互动游戏,通过“举手”和“放下”的过程进一步理解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
3.梳理学生问题,引出探究主题
预习思考二:(3)图形的旋转要注意哪些问题?
4.形成性练习:
(1)课本P29练一练第1题
A、下面两个钟面上,时针分别从几时走到了几时?哪个钟面的时针旋转的角度大?
B、从9时到12时,时针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从12时到16时,时针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
二、在操作中探究,进一步理解旋转
1.用语言描述旋转现象
(1)课件演示汽车进收费站横杆抬起的动画,学生观察并说一说横杆是怎样运动的?
教师引导学生从“横杆是绕哪个点旋转”“是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这三个方面完整地用语言描述旋转现象。
(2)课件演示汽车出收费站横杆落下的动画,学生再次用语言描述。
学生独立尝试从“横杆是绕哪个点旋转”“是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这三个方面完整地用语言描述旋转现象。
(3)形成性练习:课本P29练一练第2题
2.互动游戏:在纸上画一个点,把笔放在这个点上,以这一点为旋转中心点将笔顺时针旋转90°。
(1)学生动手操作,利用磁条在黑板上展示交流旋转过程。
(2)通过观察比较旋转过程,引导学生发现:同一个图形,旋转中心点不同,旋转后得到的图形位置是不同,但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没有改变。
3.画线段旋转后的图形
(1)画出线段AB绕点B顺时针旋转900后的线段。
(2)画出线段AB绕点A逆时针旋转900后的线段。
(3)在比较中归纳总结:旋转时,要先弄明白“绕着哪个点旋转”“是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画时还要注意旋转前后的线段要画得一样长。
三、在练习中提升,拓展延伸
1.课本P29练一练第3题第(2)题:学生独立练习,在展示中纠错。
2.课本P29练一练第4题:
通过白板的演示操作,让学生在寻找对应端点和对应线段长度的过程中明白绕线段上的中间一点画出旋转900后的线段。
四、在总结中反思,布置星级作业
1.
2.星级作业设计:
一星:课本P29练一练第3题第(1)题;
二星:课本P29练一练第4题第(2)题;
三星:选择一个学过的平面图形,以图形上某一点为中心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0。
板书设计:
逆时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