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老师执教《什么是周长》一课亮点赏析
(2015-11-11 21:04:39)
标签:
教学教研 |
分类: 刘芳 |
迎江区小学数学第一学段“以老带新
王芳老师执教《什么是周长》一课亮点赏析
今年暑期,我有幸成为安庆市名师工作室——江玲老师工作室成员之一,在9月份工作室首次开展磨课活动时,就听闻区“名师”健康路小学王芳老师将于本学期在“迎江大观两区协同教研活动”中现场做课,一直都很期盼听到这节课。11月5日下午终于聆听到王芳老师执教的《什么是周长》一课。王老师将这节抽象的概念课上得一如她往常的风格,设计新颖,清新自然,活泼生动,扎实高效。至今仍有几个教学片断在我脑海里不断浮现,现撷取其中两个精彩片断,与大家共享。
《什么是周长》一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教材安排了“描一描树叶的边线”、“说一说什么是物体(树叶、数学书封面)的周长”、“量一量树叶的周长”、“数一数图形的周长”四个层次的教学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探索掌握周长的概念。因周长概念较抽象,学生理解有难度,所以王老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设计了几个有意义的教学活动:
[教学片断]
1、动画演示:第一天小蚂蚁从树叶的中间穿过跑步。学生在观察思辨中明晰:小蚂蚁应该沿着树叶的边线跑才是跑一圈。
2、动画演示:第二天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跑步,但从起点出发却没有回到起点。学生在观察思辨中明晰:小蚂蚁没跑完一圈。
3、动画演示:第三天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某一点出发跑完一圈又回到起点,学生自发掌声通过。
4、学生指着数学书的封面,说一说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一周。
[听课感悟]在观看小蚂蚁3天跑步计划的动画演示中(实际上就是描树叶的边线活动),学生通过思辨自然理解了周长的关键要素“一周”的含义:从树叶的一点开始沿着边线最后又回到这一点上,这样才叫围着树叶跑一圈,这一圈在数学上也叫一周,从而顺利实现了从“一圈”到“一周”的教学。这样的教学,将抽象的”一周”概念融于形象直观的演示中,无须教师过多的语言描述,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观察比较自然理解和内化。
活动二:变一变——在认识平面图形一周长度中建立周长概念
1、教师出示一个三角形纸片和一个圆形纸片,指名四个学生上台指一指这两个平面图形的一周在哪?重点说出是从哪里开始指的。学生在指认中明晰:平面图形边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作为起点,只要绕着边线指一圈回到起点就是这个图形的一周,顺利认识了三角形的一周和圆的一周。
2、说一说:你觉得三角形的一周和圆的一周谁的更长一些?
3、估一估三角形的一周和圆的一周有多长,并用手比划出来。这里,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估计的方法:如果将三角形的边线从某一点断开,把它的边线取下来再拉直,估一估它的一周大约有多长?
4、教师实物操作演示:
A、巧妙利用双面胶将三角形的边线从一点断开,取下来拉直,再与学生估计的结果比一比,看谁估得更准一些。
B、巧妙利用双面胶将圆形的边线从一点断开,取下来拉直,再与学生估计的结果比一比,看谁估得更准一些。
5、把两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取下来贴在黑板上,测量比较两个图形一周的长度。
6、学生小组合作:先估计正方形和半圆形一周的长度,再用手比划出来。集体订正时,教师通过翻转图形的一周进行比对。
7、抽象概念: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这样的设计,既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估测技能,又在比较中提高了学生的估测能力。
[听课感悟]认识图形的周长,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几何图形上来,为后续学习图形周长的计算做好孕伏。王老师较好地领会了2011版课标教材淡化实物、突显平面图形的编写意图,从树叶、数学书封面这些实物一周的长度指认中顺势引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半圆形这些平面图形,且通过取、估、量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平面图形一周是有长度的,这些长度是可以度量出来的,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样,就从观察感知中由具体的“物”抽象到平面的“图”,同时在图形选择上既有直线的,也有曲线的,还有直线和曲线混合的半圆形。在这样的直观操作演示等数学活动积累中,周长概念“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内存于学生心中,达到呼之欲出的境地,周长概念的抽象水到渠成,同时也较好地渗透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为后面学生动手测量正方形和半圆形的周长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