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集体备课2——《与山巨源绝交书》

(2023-11-15 17:44:10)
分类: 教学研究

君子百行,殊途同致   

语文集体备课2——《与山巨源绝交书》——与山巨源绝交书》教学设计

安庆市第一中学   朱思玲

设计背景

与山巨源绝交书是魏晋时期文学家嵇康写给朋友山涛(字巨源)的一封信,信中嵇康拒绝了山涛的荐引,强调放任自然,既是对世俗礼法的蔑视,也是他崇尚老庄无为思想的一种反映。作为教学文本,该篇具有两大特质:文言写就和鲜明的交际性质。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因忽略这两大特质,往往走进误区:一是无限放大“言”的层面,忽视甚至无视文言“文”的一面,将情丝丰富的文言文上成了枯燥乏味的古汉语课,结果“言”“文”割裂,毫无关联。既不能由“言”抵达“文”,领悟深情深意,又不能由“文”回归“言”,欣赏措辞之妙。二是在文言“文”的层面滑出了语文范畴,走出了“范语文”“非语文”,即将嵇康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反复渲染的绝交信念作为主要教学内容。这两种教授《与山巨源绝交书》的做法无疑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规避。

设计构想

鉴于上述两大教学误区,我认为在教学《与山巨源绝交书》时,有必要在教学内容的择取上认真考量一番。在语文新课标的框架下,文体与学情应该是确定教学内容的两大抓手,文体指向教学的语文性和专业性,学情指向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考察《与山巨源绝交书》的文体,我们不难发现嵇康是否真正是在与山涛绝交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如何避免将文言文上成单调的古汉语课,我认为可资借鉴的方法是将结合史料背景,指导学生树立关联意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批文入情,这样似可实现“言”“文”的有机融合。

基于上述思考,为了体现教育学的层次性,我将本堂课的整体教学流程定为:绝交!(基于文本,为何绝交)绝交?(深入探讨,绝交对象)绝交!(明确结论,锋芒所指司马氏)

教材分析

与山巨源绝交书》是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单元的第课,选自《嵇康集校注》,是魏晋时期文学家嵇康写给朋友山涛(字巨源)的一封信,也是一篇名传千古的散文。这封信是嵇康听到山涛在由选曹郎调任大将军从事中郎时,想荐举他代其原职的消息后写的。信中是拒绝了山涛的荐引,指出人的秉性各有所好,申明他自己赋性疏懒,不堪礼法约束,不可加以勉强。他强调放任自然,既是对世俗礼法的蔑视,也是他崇尚老庄无为思想的一种反映。领会本课的真切情感及抒情艺术,有利于增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教学目标

1.推敲词语,体会作者的言内言外之意。

2.引导学生通过史料补充明确嵇康的锋芒所指,深入体会嵇康情感表达。

3.把握文章承载的道法自然观念,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嵇康的锋芒所指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承载的道法自然”观念,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越俎代庖”故事引入文章“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荐鸾刀,漫之膻腥。”

嵇康何以写出如此激愤之言?人人向往的权利地位为何嵇康却嗤之以鼻,甚至有“臭腐”之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深入学习《与山巨源绝交书》。

二、 解读文题,初步感知

标题《与山巨源绝交书》,可以从中读出哪些信息?

点拨: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三、 初读文本,为何绝交

绝交!

会其意:(1)穷则自得而无闷(第二段)

2)不堪流俗任自然(第三段)

3)人之相知,贵识天性(第四段)

4)愿守陋巷,陈说平生(第五段)

四、 再读文章,深究文本

绝交?

究其志:(1)“前年从河东还”“事虽不行”,为何旧事重提?

(2) “直性狭中”

→“手荐鸾刀,漫之膻腥”“己嗜臭腐,养鸳雏以死鼠”

引《与吕长悌绝交书》“无心复与足下交矣!古之君子,绝交不出丑言,从此别矣!临别恨恨”

对比阅读,对于山涛看似难听且似有毁誉之意的言语,正表现了嵇康与山涛之间是真正的相知,而非表面显现出的厌恶。

3)临刑托孤:“巨源在,汝不孤矣。”

五、析背景,明确锋芒所指

绝交!

“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

山涛为何而荐?嵇康缘何而拒?

“君子百行,殊途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

性:道法自然

绝交司马氏

六、作业设计

若你是山涛,看完这封绝交信后你会有何感想?请以文言的形式写一封300字左右的回信。

七、 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教完《与山巨源绝交书》,如果我们问学生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说了解了嵇康绝交信念的坚定,这样的回答虽然不能算错,但无疑是令人遗憾的,因为对高中生来说,课堂上教师仅仅满足于让学生知道文本写了什么以及止步于学习文本内容,无视让学生懂得知人论世的重要性,以及嵇康坚定信念背后对于道的追求。这样的课很难说是达标的,鉴于此,在本设计中,笔者紧扣《与山巨源绝交书》的文本内容,将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板块,围绕绝交二字,体会嵇康深层次的锋芒所指,这应该是抓住了文本核心教学内容。另外教学中师者避免将“言”与“文”分离开来,力求做到“言”“文”共融而生。最后笔者感悟最深的是,要想提高常态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教者要尊重学情和文体特征,将以学定教和依体施教落到实处,从而保证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语文性和专业性。

本设计作为一家之言,缺陷难免,但笔者愿以此作为语文教学自省和自觉的新起点,并孜孜以求。

 语文集体备课2——《与山巨源绝交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