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学情分析报告

分类: 教坛行踪 |
安庆一中2023届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学情分析报告
学科 |
检测类型:安庆一中上学期期中考试(2021年11月11—12日) |
|
语
文 |
试 卷 分 析 |
本次考试试卷与课标、教材、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较紧密,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行有效考查。年级均分102.73,最高分123,最低分19。从答题情况来看,第1、2、5、6、10、15、18、20等小题的答题正确率较高,第3、4、16、19等小题答题情况不够理想。今后在引导学生回归课堂、回归生活,提升阅读与表达能力方面要继续努力。 |
学 生 问 题 反 馈 |
选择题共13题,有同学得满分。主观题答题情况具体分析如下:第4题出现问题,1.约有40个同学给“模糊思维”下定义;2.部分学生不知道下定义的表述,只是列举一二三点;3.能答出隶属程度为基本思想或者主观性客观性兼有这两点中任一点的同学不到百分之十。 第5题,1题目看不清,部分学生写到材料二,部分同学分析文章的手法;2部分同学未分清段落层次;3对文章概括能力不强;4还有部分同学没看懂文章,找不出文章中心对象。 第8题,四分之一同学能够从人物性格入手,谈到小菊的内敛、大娘的热情外放,答到这点并且结合前文情节分析即满分。大部分同学都是从小菊与大娘情感的侧重点不同着手,大娘偏重于悲,小菊偏重于愤,并分析“那股热流”的寓意,答此点结合语言表达给2-3分。另有同学关注了情节的照应,前文交待了小菊登机,大娘纺线。答此点给2分。只有六七个同学这三点都有涉及。 第9题,很多同学都只答出了前两点,从老人和战士的角度进行了分析。第三点答出来的很少,只要把老人和战士联系到一起,提到团结以及情谊深厚就会给到5分;若是再答出军民鱼水情,就会给到满分。 第13题,翻译满分8分,均分5.06,最高7分,最低0分,主要有以下问题:一是要回归课本,如“狱”,意为“案件”,课本“小大之狱”。二是回归文本,如人名“佟卜年、纪、叶向高”等均有被误译的情况。三是夯实基础,掌握常见的古文常识如“流、座主”等。四是理清逻辑关系,如“未上而纪斥”被误译成“王纪斥责顾大章”。 第16题,满分6分,均分不到3分,很多学生不理解诗文意思,理解成了诗人批判唐朝,自己想出仕做官。这样的都是0分。答出来诗句含义的2分,感情占4分,大多数只能答到爱国之情,所以3分的较多。 第17题,1、本次考试默写考查非常全面 ,涉及几篇重点文言文和诗歌,学生完成情况良好,大多学生都能写,总分6分,平均分4.37分。2、疑难字词要特别在意,如“钟鼓馔玉不足贵”中的“馔”。3、要注意揣摩文本意义和内涵,不能张冠李戴,如“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中的“质”“文”“野”“史”等字义理解要准确,本次书写有不少同学在纠结两句的顺序和字词的配对。4、要注意题干中的提示信息,如《大学之道》一题中三个字“接着是”对做题有重要意义。 第21题,不能很好的“瞻前顾后”,一般能沾点边就给分了,严格按答案的话会有很多零分。问题大致如下——第一空不能扣住“人才返乡”,有填“城市人口下乡”的,有填“要培养人才”的等等;第二空意识不到重点引出数据,有盲目填“政策扶持,效果明显”之意的,甚而有和第一空填一样的意思的;第三空同学们更加摸不着头绪,对后文的人才政策视而不见,填“很重要”,“重中之重”之类的,语句无法衔接,无法引起下文。也有填“如何留住人才”的,大概只看到后文的一句话了。总之此题得分率很低,文理科皆如是。 第22题,平均分在3分左右,多数同学重在表述“脉搏”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情感上的作用),而忽略了押韵及与其他歌词照应的作用。该题评分细则:押韵(2分);照应联系(2分);生动具体(视情况给1或2分) 第23题,作文均分42.29,总体水平不高。很多学生没有论及个人与时代、群体的关系,只谈及个人如何成长、成才;不少考生写作素材匮乏,事实论据陈旧不贴切;逻辑混乱,不能有条理地表达;有些考生以华丽的语词掩饰内容的苍白;理科生作文字迹卷面明显逊于文科生。
|
|
数
学
|
试 卷 分 析 |
本次考试试题计算量较大,均分93.99,难度系数0.63,难题、中等题、容易题的分值比例为17:91:42。反映出同学们题型熟练程度不够,计算能力薄弱,部分同学暴露出考试心理调节能力差的问题。 |
学 生 问 题 反 馈 |
填空题满分20分。第13题椭圆中的“垂径定理”,学生有遗忘,导致解题时间过长且出错。第15题学生对于含两个参数的直线过定点问题不熟,无法找到切入点导致丢分。第16题学生对点差法的应用相当不熟练,根本意识不到用此法来解。从失分情况看,解析几何题对学生是“高坡”、“一道难过的坎”。学生的运算能力有待提高。 第17题满分10分。考查轨迹方程的球法和椭圆弦长问题,主要是计算失误。 第18题满分12分。本题是利用空间向量求线面角和点面距离,但少数同学利用立体几何方法求角和距离就不太恰当。本题计算量不大但仍有部分同学计算失误,反映同学计算能力过于薄弱。也还有少数同学线面角与线和法向量夹角、点面距离与点线距离公式混淆不清 第19题满分12分。本题主要考察直线的方程、直线与直线的交点以及三角形面积的最小值求法,本题计算量不大,第一小问大部分同学会找A点坐标,但在找B点坐标上出错较多,第二问大部分同学能写出来三角形面积表达式,在化简面积表达式过程中出错较多,能将表达式化简正确的同学往往会忽略斜率正负导致最终结果有误。 第20题满分12分。第一小问学生基本上都能答出来。第二小问中,学生利用圆的几何性质法求弦长的意识较弱。理科班的学生能利用设而不求的思想解决问题,但由于计算量较大,得高分及满分的学生较少。文科班的学生稍差一些。 第21题满分12分。本体是空间立体几何问题,分两小问。第一问大部分同学能拿到满分5分左右,利用面面平行证线面平行,也有同学通过建系用向量法证明;第二问是根据定比分点求坐标后求二面角,主要问题是计算出错,点的坐标和法向量求错,以及对二面角范围模糊不清,不知道判断是锐二面角。 第22题满分12分。学生得分偏低,主要原因在以下两点:1、部分学生空题,时间安排不合理,对最后一题有恐惧心理;2、学生计算能力较弱,第一小问没有计算出来,出现猜答案骗分现象。 |
|
英
语
|
试 卷 分 析
|
本次期中考试试题的选材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为主题,试题难度设置有梯度,综合性较强。理科平行班均分104.28,实验班117.72,文科班均分103.16。 |
学 生 问 题 反 馈 |
阅读理解题错误较多的有23题,33题和35题,学生不擅长做词义猜测和主旨大意类阅读理解题。 完型填空题错误率较高,主要是因为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文章,不能熟练掌握单词及词组的用法。 语法填空题,学生不擅长分析句子的结构,对于较长的句子理解有困难,对于一些单词的词形变化不熟悉。
改错题1.部分同学书写潦草,答题格式不规范; 作文1.文体不清; 2.单词拼写失误较多;3.基本语法不能正确使用; 4.行文不规范, 包括书写及句式。
|
|
物
理
|
试 卷 分 析
|
|
学 生 问 题 反 馈 |
1、
2、
3、
4、 |
|
化学
|
试 卷 分 析
|
本次考试试卷难度适宜,题型经典,对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进行有效考查。年级均分68.42,最高分96,最低分22。从答题情况来看,得分率最低3道题目为:19;18;3;区分度最高的3道题目为:11;13;17;零分人数最多的3道题目为:11;18;3。
|
学 生 问 题 反 馈 |
本次考试中暴露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选择题第1、2、4、6等,整体得分率很高,少数同学做错的原因就是学习时不注重细节,没有深入挖掘概念、公式的内涵和外延,对知识点的掌握模糊不清,所以简单题仍然出错。这类同学往往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上存在问题。 2、选择题第3题是常考题型,并且在平时的练习中做过,但得分率只有44%。说明同学们对做过的练习没能做到反思总结。 3、选择题第11、12题主要涉及大一些PH的分析和计算,重点在于分析,容易出错,所以得分率并不高,所以平时还是要加强练习。 4、选择题第13、15、16是化学反应原理中典型的图像体,考察同学们的图像分析能力,特别是一些典型的、易错的图像,同学们平时的练习中就要有意识的总结、归纳、对比、分析。 5、填空题第19题是实验题,部分同学知识学的太死板,不知道用,实验中的单一变量法都知道,就是不知道根据单一变量法的原则设计实验;高一学过的容量瓶的使用是一个易错点,这次仍然失分率很高;过于自信,不阅读题目就写出热化学方程式,没有理会题目是让自己算,生搬硬套书本上的理论值。 6、填空题第20题,问题一:部分学生对电离平衡常数计算的数据处理不太清楚。
7、填空题第21题,第2小题,对于体系只有一种气体的特殊可逆反应,不少同学仍未注意到其特殊性,还是借用勒夏原理的一般结论,所以最后答案认为压强变大;第3小题,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没想到错误率挺高,不少人把水写入表达式中,基本功不扎实,值得注意;第4小题,属于易错题,情有可原,无需指责,能算出来880毫升已经不错了,本题不是传统带活塞的恒压装置,容器体积不是自发变化,而是人为压制,所以不能用阿伏伽德罗定律折算,只能利用平衡常数来推导,此题型平常训练较少,算一个好题。
|
|
生
物
|
试 卷 分 析 |
本次生物期中考试平均分71.38,最高分97。本试卷紧扣高中生物必修二第5章第6章及选择性必修一前两章教材进行命题,试题难度适中,重基础,重能力,注重生物核心素养的考查,更侧重能力的培养,并结合实际,利于发现学生在生物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参考。
|
学 生 问 题 反 馈 |
本次考试充分暴露出学生非智力因素中态度和习惯对生物学习的巨大影响。对生物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习惯不良,导致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非常不理想,表现在试题中考查到的上课反复强调的核心概念和原理不清楚,基础不扎实,一知半解 31题暴露的主要问题是概念不清,反映出学生课堂听课不用心,只是听其声而未思其意。比如发病率的计算公式,很多学生答成”患遗传病人数÷总人数”,而没有意识到遗传病有很多类型,我们单独统计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才有实际意义。很多同学甚至对常见的遗传病类型都不知道,不会根据系谱图判断。 32题: 1)部分学生的书写是一大顽疾,字写得不清晰,相对难辨认。 2)实验设计基本方法和原则理解不到位,导致答题时用词不准确。 3)教材的“模拟”实验原理未认知清楚,语言表达不合适,导致答题时表达不出自己的原意。
33题满分8分,平均分6.75,第(1)、(2)小题错误率较高。第(1)小题的错误回答主要有:有无氧气
34题,学生的主要问题集中在第(3)题的第二个空和第(4)题最后一个空,前面一个空不少同学写了“转运蛋白”或者“通道蛋白”,问题可能在于对必修一的知识点有遗忘,最后一个空不少同学没有答出答案的要点,还有第(2)题不少同学没有看清题目,写了电位变化,而不是内侧电位变化 |
|
政治
|
试 卷 分 析 |
政治学科期中考试试卷总体来看,试题灵活、难度适中、有一定梯度,严格按照《命题工作通知》进行了容易题、中等题、难题适当比例配置,按照高考题型设置,选择题24题,48分,非选择题4道题5小问52分。试题依据教材,紧扣课标,选用材料新颖多样,密切联系时政,能够从不同角度考查不同层次的学生。重点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突出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考查。年级均分63.8,最高分89分,最低分29分,及格率为68.3%。 |
学 生 问 题 反 馈 |
选择题:书本知识不熟悉、基础不牢固、审题不细致。 非选择题: 第25题阅卷情况总结:
1.
2.
3.
4. 第26题阅卷情况总结: 学生对于真理的有关知识把握不清,不知道哪些属于真理的知识;其次,本题是要说明中药学在被质疑中发展和进步,联系材料对有的学生有难度。 第27题阅卷情况总结: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微观切入,比较简单。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知识点没有答全,存在遗漏的情况。总体得分情况良好。 第28(1)阅卷情况总结: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难度大,综合型强,对学生各方面能力均有考查。存在的问题是,首先一些学生不清楚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什么,导致答题知识范围出现偏差,不得分;其次,学生对于题干材料的理解不透彻,抓不住重点,在矛盾相关知识点的选择取舍上出现偏差,不能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有效解决问题;第三,答题能力不高,存在知识点结案单堆砌,没有联系材料进行分析;最后,知识点本身掌握不到位,出现了原理和方法论的错位搭配。 第28(2)本题是提建议。发展观的知识较多,有的学生只局限于量质变来回答。有的同学是将课本和材料没有分开,最好是先写课本知识点再联系材料说明。 |
|
历史
|
试 卷 分 析
|
本次考试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题型。纵观全题,呈现以下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偏题、怪题。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比较适中。(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
学 生 问 题 反 馈
|
1.学生缺乏对材料的概括。只是简单的将材料中数据摘抄一遍,没有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分析的能力。 2.没有结合所学知识。作答时,只能就材料而答题,没有将所学的知识与材料结合,把历史的材料分析题答成语文的阅读理解题;且,很多同学知识点模糊,作答写套话、空话,答案错漏百出,张冠李戴。这些说明,他们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缺乏对知识点的整体把握。 3.答题不规范,长篇大段,没有分点作答。 4.字迹潦草。书写不整洁,错别字多,言语表达不通顺,且语言过于口语化。 |
|
地理
|
试卷 分 析 |
本次考试年级平均分60.41,最高分80,难度适中,区分度适中。本试卷紧扣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教材进行命题,试卷难度适中,既有基础性试题,又有各类能力要求的考察,注重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侧重能力,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反映学科特色,突出地图的重要性。
|
学 生 问 题 反 馈 |
选择题答题情况: 1.基础知识不牢固,如第16题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记忆混乱,第24题板块运动知识记忆不清。 2.材料信息获取不全,审题不清,做题粗心,如第11题紧扣材料“跌水是从陡坡上跌落的落差不大的水流”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3.地理思维不全,应用知识欠灵活,如第23题雪线的概念材料中已经给出雪线的概念与影响因素,学生结合概念与因素即可推出答案。 26题第(1)题绝大部分学生都能答到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但他们答题不全面,北半球地区受东北信风控制就很少有人答到 ,还有个别学生风向判断错误。 26题(2)(3)题共12分,考生均分6.96分。 第(2)小问难度相对大一点,只需要考生注意东南风对维多利亚湖东西两岸降水的影响,考生更多地考虑巴帝安山对东南风的阻挡作用,忽视了维多利亚湖对东南风的增湿作用。得分较低。少数同学没有比较降水差异(西岸多于东岸),应该是没有读懂题意。 第(3)小问考查洋流对渔场形成的影响,难度相对较小,考生答题反映出的问题反映如下:审题不清,应答季节而非月份;索马里附近海域夏季渔业资源更丰富与沿岸夏季上升补偿流密切相关,此处无寒暖流交汇,说明考生对“北印度洋季风环流”这一知识点掌握较差;答题不能突出要点,表达不够简洁。 27题第(1)题学生均分3.01,存在的问题有:审题不清,题目问的是与地中海作为海洋时期相比,地中海作为湖泊时期的水量收支状况,很多学生回答的是目前地中海在地中海气候影响下的水量收支状况。概念模糊,很多学生将水量收支与水量收入混为一谈。基础知识不牢固,水量平衡原理不会灵活运用。错别字问题,不少同学将水分,写成“水份”。 27题(2)(3)题得分率比较低。总分12分,均分4.25分。 第(2)学生对于气候不同点的回答,只是简单的指出某月温度的高低,某月降水的多少。对于原因的回答比较乱,对洋流的分布规律性质不熟悉。 第(3)不了解水文特征的意思。没有具体到地中海地区说明其气候特点。 28题第(1)题学生均分3.48,存在的问题有:材料信息获取不全面,材料中已说明玉石矿体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区,很多同学误认为玉石是河床中的沉积岩变质而成。审题不清,题目问的是河滩中出现玉石的外力作用过程,很多同学答的是玉石形成并出露在河床中的地质过程,将变质作用,地壳抬升等一并作答。错别字问题,不少同学将冲积扇,写成“冲击扇”。 28题第(2)题学生基本上都答到流水的搬运,但对于流量夏秋季节的变化导致玉石出露也很难答全。 28题第(3)题分差相对较大,答到冲积扇或者洪积扇的同学原因也能答全,答错的同学也就得不到分了,但这一小题整体得分率还可以。 28题第(4)题学生均分1.21。晨昏线知识学生掌握不牢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