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玮老师教学设计《念奴娇·赤壁怀古》评改

(2020-07-28 22:30:24)
分类: 培养引领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安庆一中:徐玮

【学情分析】

在以往的教学当中,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意象、意境、表现手法有一定的了解学习过《赤壁赋》,对苏轼及其文章风格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如何品味语言,品味作者的人生思想,常常会因为他们缺少生命体验,而难以深入所以古诗词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让诗词语言充分撞击学生的心灵,激起思想的火花,引领他们去品读诗词,感悟作者的丰富思想。

【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生平及本词的创作背景,进一步了解苏轼;

2、背诵本文,欣赏词作内容,体会作品开阔意境;

3、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情感,学习他旷达、乐观的人生观。

【教学思想

通过对诗词内容的鉴赏,领略其人格魅力。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阅读、设疑、讨论为主线,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诗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背诵本文,欣赏词作内容,体会作品开阔意境;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情感,学习他旷达、乐观的人生观。

【教学方法】

(一)诵读法

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自由诵读,品味作品中的情感。

(二)情境教学法

作品即景怀古,用语言和图片再现赤壁之景,使有如临其境之感。

(三)探究式教学法

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根据他们的思路进行引导点拨,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曾经以为,古代文人的生命会简单而明了,时代赋予他们简明的期望:入相出将,封妻荫子。然而,是谁?偏偏要抛开那些世俗的期望,独上高楼,为自己的人生另择一条路?
   是拣尽寒枝终不肯栖的寒鸦么?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么?是穿越了十年生死痛一场的痴汉么?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你坚守着自我,从而达到让后世永远仰望的高度。

今天,让我们一同再上高楼。领略赤壁风光,感受苏轼的豪放。

、关于苏轼:此部分通过学生课前进行的资料整理,集中展示

1.生平: (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许多人认为苏轼堪称“中国古代第一全才。”词发展至北宋中期,在人们心目中仍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苏轼一出,扭转百余年的词坛颓风,开拓了词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2.相关创作背景

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本首词就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三、整体感知

1.朗诵

a.倾听范读,感受其味(注意字音)。

b.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了解词意

c.学生齐读。

2.题解

题材:怀古咏史诗

念奴娇——词牌名。

(念奴是唐代一个很著名的歌伎,调因此而得名。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共一百字。此调宜于抒写豪迈感情。)

 赤壁怀古——观赤壁之景,怀古人(周瑜)之事,抒一己之怀。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着词人苏轼,临古地,思古人。

四、赏析作品

1.同学们一起齐声朗读作品的上阕,思考两个问题。

A.既游赤壁(黄州赤鼻矶),词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B.哪些富有表现力的字,得以突出赤壁景色的特点?

明确:(1)描绘的景物有——大江、浪、故垒、乱石、惊涛。其势雄浑、开阔。

2)词人来到赤壁,只见大江滚滚东去。开篇起势豪放。而“淘”字(冲洗)看出历史中的风流人物被时间、历史卷走。“故垒”指的是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乱石穿空”,为仰视所见,此为“形”;“惊涛拍岸”,为俯视所得,此为“声”;“卷起千堆雪”,为远视所见,此为“色”。这三句形、声、色兼备,写出了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色。

师总结:江山壮美如画,赤壁之地,其景奇丽,为苏轼及其后世的许多中国文人咏叹。让我们一同穿越回赤壁之地,感受对赤壁风景的礼赞。再一次齐声诵读这篇作品。

2.观赤壁壮阔之景后,苏轼想到了周瑜。在本词当中,又展现了一个怎样的周瑜?

明确:怀想当年的周瑜,小乔初嫁,他是何等的英姿勃发、风流倜傥!他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间,敌人的战船便灰飞烟灭。这三句写出了周瑜羽扇便服、谈笑风生、从容潇洒、指挥若定的风采。

3.请同学们自读下阕内容,用表格的形式将两位人物进行对应比较。

明确:苏轼怀想周瑜的目的正在于反衬自己。周瑜雄姿英发,春风得意,自己早生华发,贬谪失意;周瑜年轻有为、功业有成,而自己年老无为、功业无成对国家的热爱,对建功立业的向往,对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对历史、人生的感慨等。词人想要抒发的情感众多。早生白发,显见出词人的感伤。

4.  人生如梦,多想无益,且将这杯酒洒在江水里,祭奠周瑜等历史上的英雄吧。临古地,思周瑜的苏轼,真的因怀古伤今而变得消极挫败呢?

明确:(1)被捕入狱,谪居黄州,对他的打击是巨大的。在他看来是怀才不遇,遭人陷害,并使他壮志难酬。

2)“人生如梦”两句,正是这种身受迫害、怀才不遇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一种无人理解而只得寄托于江月的旷达。长江依旧,英雄已逝;早年壮志犹在,如今华发渐生,就不能不感到人生的短暂与万事皆休的悲凉。这是一种人之常情这种与英雄对比自愧功业无成的伤感,不正包含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吗?

五、拓展延伸

黄州赤壁早已成为崇拜苏轼现象中绕不过的节点。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先前收集的资料,小组交流讨论关于苏轼的赤壁情结。

1.  赤壁奇景:

黄州赤壁之奇,在其色、其高、其变。这座小山的山崖是红色的,就像一只红色的鼻子伸到江里,所以当地人叫它“赤鼻矶”;黄州赤壁,突兀高耸,宛若石脚插水,又似一拳干云。故黄州赤壁“乱石穿空”之高境亦成为后人咏叹的一个方面;高耸赤壁,与大江相表里,与云雾相映衬,使得此地“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  三国英雄崇拜:

苏轼涉及黄州赤壁的“二赋一词”中所言的赤壁并非三国鏖战的赤壁,但诗人们似乎并不在意鏖战的赤壁其所在地的真伪,借赤壁之战这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大战中“赤壁”的大名来抒发一下自己的英雄崇拜和壮志而已。

3.坡仙景仰:   

苏轼少年得志,进入仕途后锐意进取,意气风发,乌台诗案后贬至黄州,落魄无奈,对当时的朝廷是心有余悸、腹有牢骚,但却欲言又止、欲罢不能,因诗文而得罪的他只能缄口不言朝政,寄情山水外物、寓意诗文书画。苏轼的思想融会儒、道、释三家,尤其是乌台诗案后苏轼更是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使得自身更具仁心禅意、仙风道骨,为后世文人树立了一个难以企及的文学、人格、文化高标,以至于后世追随者常常称之为坡仙。通过阅读,我们发现,涉及黄州赤壁的后世诗词中“坡仙景仰”情结大大超越了赤壁风景礼赞和三国英雄崇拜两类情结。

六、课堂小结:

正如苏轼这样描述自己的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可见苏轼是潇洒超俗的,乐观开朗的,旷达的。正是因人生失意,造就了他诗意人生。

七、家庭作业:

1、背诵本文。

2、阅读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王文龙的《从东坡词看苏轼的人生思考》请与苏轼展开一场世纪对话,写一份采访报告。

板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临古地                         赤壁                    雄奇、壮阔

是古人                         周瑜                      怀古自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