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师说》教学设计

(2018-04-11 15:12:45)
分类: 教学研究

《师说》教学设计

  范庆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传、师、道等多义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积累其、于、所以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文中的特殊句式。

2、培养学生自读注解、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探究合作。了解作者观点,学习文章的对比说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挑战的精神和勇气。

2、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重点与难点:1、掌握对比说理的方法。

            2、把握的内涵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解析文题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如《马说》、《捕蛇者说》、《爱莲说》、《师说》等都属于这一种文体。

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学生速读课文,读准字音,正确断句。

2、思考:韩愈为什么要作《师说》送给学生李蟠?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不拘于时”“学于余”“能行古道”“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3、创作背景(投影)

    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从师的风尚,但是唐朝时候,人们却以从师为耻。柳宗元说: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4、文章提出中心论点后,是怎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三、合作探究,深入分析

1、思考:本文中心论点为“学者必从师”(提出问题),文中是如何论证从师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分析问题)

学生自读课文,讨论交流。

明确:重要性——教师的作用、人必有惑

          必要性——师道不传

讲解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受”“不”“道”“学者”“小学”“所以”“其”的意义用法以及实词活用、一词多义用法

2、第二段中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归纳总结。

明确:本段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

先以“今之众人”与“古之圣人”作纵比,作者在这组纵向比较中用反诘句点出不从师的原因。

再以“为子择师”与“其身则耻师”作自比,作者在这组自身矛盾的对比中,对不从师的表现加以评论,并给予直接的否定。

最后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作横比,作者在这组横向比较中,对不从师的言行加以描述,并发出带有讽刺语气的强烈感慨。

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并请学生填写下表:

 

对象

从师的态度

结果

论述中心

对比1

今之众人

耻学于师

愚益愚

 

通过正反对比,论证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古之圣人

从师而问

圣益圣

对比2

于其子

择师而教之

小学

于其身

耻师

大遗

对比3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智不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士大夫之族

曰师曰弟子……群聚而笑之

3、作者在分析了从师重要性和必要性后,认为怎样从师呢?(解决问题)

学生自读课文,讨论交流。

明确:择师标准——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圣人无常师——孔子言和行(道理论证、事例论证)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讲解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从而”“无”“师”“的意义用法以及“庸……乎”固定句式

4、教师小结:

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李蟠倡导从师。

这一段点明作者作《师说》的缘由,树立“不拘于时”“能行古道”的榜样,总结全文。同时“不拘于时”照应第二段,“能行古道”照应第三段。

5、学生再读课文

四、拓展探究

韩愈在文中所提的观点是不是都是进步的?我们该借鉴哪些?

明确:作者第一次提出了老师的职责,既概括又全面;作者强调学而知之,必须从师学习,能者为师,不耻下问,尊重老师,奖励后学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但作者所说的“道”,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之道,所说的“业",是“六艺经传”,与我们所讲的“道”和“业”的内涵是根本不同的。他把“士大夫之族”在从师问题上的见识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看成反常,暴露了轻视劳动人民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偏见。体现出韩愈思想的局限性和时代意义。

五、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                      

                          重要性——教师作用、人必有惑

                  

               为何从师

                              必要性——师道不传(对比论证)

学者必从师                   

                                     择师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如何从师

                                  人无常师——孔子言行(道理论证、事例论证)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