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花]浅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2018-07-11 09:42:36)浅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一、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激励孩子树立自信
胆小怯懦的孩子,偶尔也会有大胆的举动,也会做得很好,也许在常人看来这微不足道,但做老师的必须努力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闪光点,给予必要的有效的表扬鼓励。同时,不要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值,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自信。
很多孩子在学习中习惯了被否定,经常接受同学的种种消极暗示,如“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你又考了个0鸡蛋”等等,孩子慢慢养成了以一种否定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更体验不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当学生想做某种尝试时,即便知道他不一定能成功,老师也要努力鼓励他试一试。哪怕只有一个动作做好了,一个字写好了,一个字读对了都要及时表扬,常对学生说“你今天又进步了!”这样一来,学生一旦取得成功,就会感到无比自豪。孩子是在经历错误和失败的过程中学习的,只要孩子付出了努力,老师就要给予鼓励和支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相信自己的能力,从而增强自信。
二、用肯定性言语和鼓励性言语促进孩子树立自信
强化自信的方法很多,抓住契机进行正面引导尤为重要。孩子如果能经常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和表扬,会使他们兴趣盎然,信心百倍,情不自禁地向前努力,也能满足其潜在的争强好胜的欲望,增强其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要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在实践中所做的任何一点努力和克服微小的困难都要及时予以支持和适当帮助,并尽可能地让他们尝试成功,因为成功感是建立自信心的动力。老师可以这样鼓励孩子:“你比上次进步了”,“你能做好”,“我们再试一次”,“你能行”等等。
总之,老师要采取信赖、欣赏的态度,多说鼓励的话,少说泄气的话,更不说抱怨挖苦的话。因为老师的每一声赞许犹如一束阳光,会温暖孩子的心田,每一位孩子,不论其个性品质如何,成绩如何,无一例外地都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肯定,都渴望照耀到鼓励、赞许之春日阳光,特别是那些对自己缺乏自信的孩子。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孩子的自信
为了激发学生的发展与创造潜能,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感受、认识世界,发展综合素质。
(一)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单一单向的授课方式,教材中有很多内容可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教,学生自己能够弄明白的教师不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可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然后让学生尝试自主学习,学会自己学习,在尝试中去认识自己的学习的潜能,由学习的成功产生对学习的胜任感,形成我能学好的自我认同感,从而培养孩子学习的自信心。
(二)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多采取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式学习,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加强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学会尊重他人,学会与人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
(三)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的开展重在着眼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努力创设问题情景,多方面开展质疑问难,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式,积极鼓励学生展示个性,组织合作探讨,重视交流分享等。另外,可以加强课内课外结合,以教材为突破口,并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在学科教学中穿插专题式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有助于学生自我潜能的开发,探究能力和自信心的培养。
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还要经常为困难学生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成功的信念,使他们得到应有的发展。课外,对困难学生,教师还可以经常采用谈话的方式,帮助学生寻找正确的起点,帮助学生充分发现自我的潜能和发展空间,对学习上的困难合理归因,从而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明确自我发展的方向。
自信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无论在智力上还是体力上,或在处世能力上,都起着基石作用。只要老师们善于发现学生自信形成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注意观察、培养与引导、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以勇敢、自信、坚毅的行为去影响孩子,就会使孩子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逐渐成为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人。
2018年7月3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