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课--具象艺术》教学设计
(2015-11-13 14:26:57)
标签:
教育 |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为高一年级学生,高一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对美术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美术语言及这些语言的组织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简单的鉴赏和分析一般的具象艺术作品。但由于各地教学基础条件的差异,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主动性不高,对本学科的学习目标模糊,因此教师的正确引导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和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科学观、价值观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典型作品的欣赏掌握具象艺术的特征和功能(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鉴赏具象艺术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具象艺术的鉴赏能力,理解美术作品中对典型形象的塑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懂得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怎样塑造的,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关注社会。
(设计意图:达芬奇说过:绘画能比语言文字更真实更准确地将自然万象表现给我们。通过给学生呈现美术作品,让学生在认识作品的同时体会具象艺术的客观真实表达特性,逐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品格,并养成善于纪录自身成长事件的习惯。)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讲解具象艺术的特点以及社会功能学生能在此基础上分析具象艺术作品,进而领会具象艺术的社会意义。
(二)教学难点:主要是对具象艺术作品情节性、典型性的理解,即具象艺术以其对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处理——对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的塑造而区别于摄影。
五、课型:鉴赏课
六、课时计划:1课时
七、教学方法:
教科书、多媒体课件
九、教学过程
幻灯片播放图片,冷军的照相写实主义作品,引起学生兴趣。
学生讨论发言:
(从教材中寻找参考答案,小组之间相互补充发言。)
学生打开课本第三课,引出课题:具象艺术。
环节二:
播放幻灯片,欣赏西班牙画家委拉兹凯斯作品《教皇英诺森十世》
教师讲述:这是一幅几乎与真人等大的写生作品,作品完成后,放在一个大厅中,教皇的下属进来后,急忙取下帽子行礼,他以为真的教皇坐在那里。教皇本人对这幅作品的评价是:“太像了,太像了,„„过于像了!„„”后来这幅作品被教皇收藏起来,从来没有展出过,为什么呢?
教师提问:作品的真实性可否让照相机替代?
学生讨论发言:(参考答案)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回忆在以往哪些学科中学习过北宋张择端作品《清明上河图》的相关内容。
学生欣赏作品回答:(参考答案)
内容结构大体分为三段,开首为郊野风光,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其两岸船车运输、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等紧张忙碌的活动,纵横交错、店铺鳞次栉比、人流如潮、车水马龙的繁华场面。《清明上河图》在整个画面的构图方面显示了卓越的艺术才能。中国绘图传统的“散点透视”得到了天才的运用,使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场面,通过中国传统的长卷形式,得到了集中而又生动的表现。整个画面有静场、有高潮,跌宕有序。船过虹桥的场面安排在全卷近中央的位置,是画面最精彩的部分,也是最紧张的场面。桥下河面水深流急,为使漕船过桥,船工情绪激动紧张,有的撑船,有的掌舵,放桅杆的、掷缆绳的、呼喊指挥的,加上桥上的人为之奔走呼号,显得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设计意图:通过一连串的提问引起学生注意,美术与其他学科的密切关系,另外让学生通过再次认真欣赏作品自己总结具象艺术的特点,为下一个问题作好充足准备。)
环节四:播放幻灯片,提出问题
教师提问:通过以上两幅作品的欣赏,请说出具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总结回答:(参考答案)
(设计意图:以上两幅作品的欣赏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答,更让学生理解作品,帮助他们宏观地把握知识点。)
环节五:
欣赏《韩熙载夜宴图》
教师提问:通过欣赏你了解了《韩熙载夜宴图》的来历及价值,那么请以这幅作品为例说出具象艺术的功能是什么?
学生回答:(参考答案)
教师补充:具象艺术的功能主要有记录功能和社会干预性功能。
(设计意图:欣赏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经典的具象艺术作品,感受学生的兴趣所在,稍微穿插对作品的讲解,另外欣赏《韩熙载夜宴图》是让学生多了解电视、媒体上的信息,将生活引用到学习中来,从媒体中扩大美术鉴赏的视野,扩大知识面,解决难点。)
环节六:
播放幻灯片,法国画家达维特作品《马拉之死》
教师提问:怎样鉴赏具象艺术?
学生角色模拟情景:“马拉之死”案情分析并解答问题。
(设计意图:解决教学重难点的关键,
(三)实践练习,布置作业
环节一:请同学欣赏教师的自画像
环节二:请学生练习画肖像画,课后完成一幅自画像作业。
(设计意图:将欣赏课拓展延伸到课后,让学生在观察自己的同时,加深理解具象艺术的艺术语言。)
(四)课后小结
以赠言结束课堂,再次强调欣赏具象艺术的方法,提示学生必须丰富自己的知识,充实情感,增加阅历,才能更好地欣赏艺术作品。
十、教学反思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这节课教学过程中我们结合提问教学法,采用分层次,分目标的选择学生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的教学,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并给予启发和引导,形成互动探究的教学,学生能主动参与。学生对具象艺术较易理解,通过对具象艺术的特点、典型环境及社会功能的学习,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具象艺术的语言,形象特征,并能初步掌握辨识具象艺术的能力。
板书设计
|
具 象 艺 术 一、具象艺术的特点、作用 二、怎样鉴赏具象艺术 三、如何评价具象艺术的意义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