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计算方法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018-07-10 11:12:30)《小学五年级数学计算方法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甘泉县第一小学课题组 
一、选题背景
课程改革是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扎实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之一。数学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当今社会,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上,都把数学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的地位。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生活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 也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和周围事物的重要工具之一,从抽象的观点来看,客观世界的表现形式可以概括为:数、量、空间和时间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从数学的角度来看,主要表现在数、量、形三个方面,而计算是离不开数与计算的,空间形式及其关系要量化也离不开数与计算。任何学科的规律归结为公式后基本上都要运用四则混合运算来计算的。根据平时作业以及单元测试和期末测试的质量分析情况看,发现我校五年级学生在计算方面普遍存在速度慢、方法不灵活等因素,从而造成学习质量有较大的参差。因此,五年级的教师通过讨论,决定开展提高五年级数学计算能力方法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计算的兴趣,能灵活运用各种运算定律,快速、准确地完成各种有关的计算。我们都知道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基础教育阶段就没有了扎实的计算能力,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更严重的将会阻碍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和创造性。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问题。
二、课题的界定及意义
“计算能力”,是指学生的口算、心算、估算、笔算的能力。计算能力既不能离开具体的数学知识而孤立存在,也不能离开其他能力而独立发展,它是运算能力和记忆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联想能力、表述能力等互相渗透的,它也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数学能力相互支持。因而提高计算能力的问题,是一个综合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计算能力,不断引导,逐渐积累、提高。
计算教学主要是指运算意义和计算方法的教学。运算意义和计算方法的教学是结合进行的。小学生计算能力是指学生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数学基本计算中较高的正确率和适当的速度,包括对基本方法的掌握和合理、灵活的运用。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计算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新课程还对计算教学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对计算教学的价值观重新定位,计算教学不再是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 而是重视了数的概念教学,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把它和新课标中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结合起来,要求学生的计算学习活动要从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转化成一个生动、主动和富有创造性的过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哲学理论依据。教学活动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主要包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两个方面----教师和学生。认识论告诉我们,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2)心理学理论依据。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材里的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东西,而学生的认知结构是知识结构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学生是能动的主体,他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吸收、同化新知识,充实、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组成新旧知识统一的、新的认知结构。“注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方法”由于重视了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充实原有的认知结构,学生不仅学会了自己去“发现”知识,而且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3)现代教育学理论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主导的作用很重要。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否积极参加,对于教学效果有极大的影响。在计算教学中,教师绝不能满足于把计算法则,公式讲清楚,而应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理解算理,熟练掌握计算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1.使学生了解数的运算的基本算理,会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使学生探索和理解运算定律,初步了解不完全归纳法的数学思想,初步体验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会应用定律进行简便运算,从而从多方位提高计算能力。
2.完善计算教学的教学方法,提高计算教学的教学价值和效率。
3.通过研究寻求能提高学生计算速度和正确率的教学策略,总结出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4.在研究中,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研究对象:本校五年级学生
研究内容:
1.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养成的研究。
主要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学生练习、学校活动中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力,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研究。
主要利用课堂教学,寻找能够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的突破口,和教学训练方法等策略。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实现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研究。
主要研究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握算法多样化的本质,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关系,追求算法的合理与灵活。
4.进行口算和估算教学的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归纳——演绎法。将符合同一运算方法的题归类来进行教学。归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这些题的计算方法,归纳之后再用演绎法练习。
2.文献研究法。主要是多角度开展资料、信息的比较研究,了解掌握国内外研究成果、借鉴成功做法,吸取有关教训,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3.调查研究法。一是调查课题实施的教情、学情及创新教育发展的可能性、使研究切合实际,具有可行性;二是调查学习提高计算能力的各种因素,研究相关对策,使研究有的放矢、具有实效性;三是调查实验前后有关素质指标的变化效应,使研究有根有据、具有科学性。
4.教育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应用教育经验总结法,进行教学经验总结,同时通过教学经验总结,学会运用教育科学理论的知识,分析所搜集材料和统计数据,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8年3月10日—2018年4月30日)
1.收集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素材,研究学生在计算习惯上、方法上的困难与障碍,开展相关的调查。
2.查阅、收集、积累相关资料。
3.起草制定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课题研究活动的实施方案。确定研究的目标、内容、措施、方法等。
4.针对问题确定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完成立项申报。
(二)实施阶段:(2018年5月1日—2018年11月2日)
1.针对课题研究方案中拟定的研究内容,全面实施研究工作。
2.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现状做系统性调查,侧重于对学生一般性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
3.对学生发展性学习习惯的方法培养和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
4.实施研究方案,根据调查与分析结果,组织讨论研究,提出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若干策略,并进行实施尝试。
 
 
 
8.完成相关论文的撰写工作。 
(三)总结阶段:(2018年11月3日—2018年12月31日)
1.对研究实验的后测,进行前后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2.对课题研究的材料进行一次全面的整理,按实验方案进行总结,整理资料,分析数据,进行成果汇编。
3.完成结题申请、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和结题报告。撰写结题论文或报告,确保顺利结题。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结题报告。
2.工作报告。
3.阶段性研究计划及小结。
4.研究过程中的反思及经验总结。
5.课题相关的教学论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