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植根于乡土资源开展小班游戏活动的研究》——结题会议
(2019-11-24 17:55:28)一、活动内容:结题会议
(一)活动时间:2019年11月18日
(二)活动地点:会议室
(三)主 持 人:黄燕
(四)参加人员:全体课题组成员
(五)活动主题、内容:区域活动设计——好吃的南瓜饼
1.总结本年度课题研究工作。
2.通过结题报告。
3.保存、整理区域活动创设的图片、收集区域活动的创设。
(七)解决了什么问题:
(八)产生的效果及问题简述:
二、课题研究反思、研究叙事
(一)题目:课题《植根于乡土资源开展小班游戏活动的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植根于乡土资源开展小班游戏活动的研究》结题报告
大丰区万盈镇第二中心幼儿园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也在不断变换,幼儿的游戏材料和游戏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六个支架”中指出,幼儿园应当由关注文本转向关注幼儿,收集园所附近一定范围之内的各类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以形成本园的教育资源地图。《纲要》中也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中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我园是一所乡镇幼儿园,有着多样的乡土资源,更应该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因地制宜,挖掘农村的自然物,让它们能充分地在幼儿园的游戏中得到运用,让幼儿亲近乡土特色,亲近自然。
(二)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充分利用农村乡土资源开展小班游戏活动,尊重幼儿的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将幼儿操作的积极性、参与的主动性、思维的创造性调动起来,使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同时使乡土资源的再利用性、教育性和经济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幼儿教育回归幼儿熟悉的生活,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愿意并主动的学习并获得知识。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关于乡土资源的研究,最初源于西方近代教育思想,据资料显示:卢梭在十七世纪后半期即主张教学须从一般儿童所日常目击与接触的乡土出发。之后撒耳士曼强调以乡土为教学的出发点。而德国是最早在学校实施的乡土教育,之后各国越来越注重乡土文化的培植。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国内的乡土教育是从清政府制定的《奏定学章程》,开始形成并发展的,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逐渐发展,我国许多幼儿园也开始充分运用乡土资源开展教育活动。我国的陈鹤琴曾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思想也主张让幼儿在自然中通过感知、观察、了解的基础上来探索发现。
目前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利用地域优势,挖掘并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乡土资源,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形成了幼儿园的特色,让他们通过感知、观察和操作生活中熟悉的材料来获得经验并得到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界定
乡土资源是指我们出生或久居的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风景、语言文化、民间艺术等,狭义上它包括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广义的乡土资源还包括学生所在学校的校园环境、师资状况以及学生的家庭环境、家庭生活等,而本研究中乡土资源更多的是指我们周围环境的自然资源。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在实践中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小班游戏活动。
(二)形成一套完整、有序,更适合幼儿发展的的乡土资源游戏活动方式。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调查乡土资源的种类。
(二)探究乡土资源在区域游戏中运用的方式。
(三)探究乡土资源在户外游戏活动中的运用方式。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课题以本班幼儿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1.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实践法、文献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对方案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调查使之更加完善,针对具体研究采用方法如下:
(1)调查法:通过交流、观察或问卷的形式了解幼儿利用乡土资源展开游戏的情况以及乡土资源的种类。
(2)实践法:在班级中开展具有乡土特色的趣味游戏,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继而对活动内容进行调整再实践。
(3)文献研究法:通过阅读各类相关书籍,论文,查找关于乡土课程理论依据。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9年2月-2019年3月)
1.展开基础调查,观察、了解小班幼儿利用乡土资源展开游戏的情况以及乡土资源的种类,并发现问题 ,确定课题。
2.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确定研究对象和课题内容。
3.制定具体的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9年4月-2019年10月)
从课题研究内容开展实践研究,教师定期撰写专题论文;认真做好研究过程中的资料积累、整理、分析、归档工作。
(三)总结评价阶段(2019年11月-2019年12月)
对研究数据统计分析,总结整理实践材料;撰写研究报告;对课题评估、验收。
八、研究成果
自课题实施以来,我们始终紧扣“植根乡土资源开展小班游戏活动的研究”这一核心展开研究工作,关注“乡土资源开发、游戏运用研究”这一重点研究关键,在研究过程中思考、于实践过程中运用、收获着课题硕果。
“靠水识鱼性,近山知鸟音”。身处农村,我们应从孩子的生活入手创设本土化的游戏才是硬道理。因此,我们结合生活、游戏、活动及经验之间的关系,将本土地方工艺引进幼儿园游戏。如:在走廊里创设“农家小院”等游戏区,让幼儿玩在其中、体验在其中。户外活动中,我们将农用工具引进来,用木头、竹子等多种适合孩子游戏的农具,让孩子在探索成人劳动的过程中,发展推、踩、抡、掷的动作,在体验种菜等农家生活的快乐中,培养坚持、合作、创新等良好品质,萌发尊重农民、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情感,让幼儿玩在其中,锻炼在其中。农家环境的建设让幼儿时时处处都沉浸在游戏的快乐情境中,享受童真、童趣、童乐。
研究过程中我撰写了教育案例:《好吃的南瓜饼》、活动设计:《小班角色区设计:农家乐》、论文:《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十、课题研究设想与展望
虽然自课题立项以来,我们进行了契而不舍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但我们深知此课题的研究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层次的实践探索。如:
(一)开发的乡土资源由于没有及时深入研讨,在游戏活动中的有效性及教育价值不够高。
(二)没有形成开发与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幼儿游戏活动的操作策略系统,过程显得杂乱无章,不成体系。
(三)还需要形成规范系统的资源库,接下来要建立资源管理室和电子资源档案。
教育科研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以后还有很多路要走,还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我们深刻地认识前景是广阔的,但前途是具有挑战性的。课题研究让老师们充分认识到乡土资源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隐形资产,这是一次与幼儿共同成长的机会。我们深信在全体研究人员的继续努力下,我们将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行与探索,让乡土特色的游戏之花姹紫嫣红,满园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