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烧砖技术交流方法

标签:
烧砖人的技术交流免费咨询烧砖技术烧砖技术交流烧砖交流技巧烧砖技术交流渠道 |
分类: 技术交流 |
我的厂15年9月投产,由于去年没有车间做保温取暖措施导致停火,再次请教袁老师冬天凉坯放怎么取暖最好,我车间做的低了,想在焙烧要上水箱前后做个风机抽热气用汽暖给车间供暖,今年3月分点火,梁山体育窑炉建的
3.6段面
陈华料能达到24小时,原料土沙土多点,加煤矸石,现在煤矸石达到百分之33,砖5斤,5.7个厚。煤矸石稍微加了一点煤泥,增加塑性好成型。
排潮18离心75电机变频开到46
送热16离心45电机变频开到45
目前烘干室全负压排潮,烘干的坯子一直没有温度,余热闸与前面哈风口风道相连,我的烧火老师从来不用,
投产以来砖的损耗并不大,断砖也不多。最快每天30车连续出了3天
总平面设计图
以下图片是原料、陈华前处理,陈华库料,原料土沙土多点,加煤矸石,最近邯郸下大雨,煤矸石湿!煤矸石稍微加了点煤泥,增加塑性好成型。
排潮风道为高1.2米,宽1.2米,排潮风口大小长1.2米宽20厘米,风口距离有1.2米的有1.8米的,靠近烘干室进车端是1.2米远一个排潮风口,靠近出车断是1.8米一个排潮口。
码坯密度还可以么袁老师?砖厚5.7厘米
以上是我隧道窑的基本情况,袁老师,感谢您百忙之中给予指导,热烈欢迎袁老师能来现场莅临指导找工作,
主要问题如下。
1、砖热声音好,;凉了就不好了!就哑音,砖不结实,酥,
2、烘干室全负压排潮,烘干坯子还没有温度,我感觉这样风机费电,也费热量。
3、冬天车间取暖采用什么措施较好,我想法是在水箱前后加个小风机抽取余热送往车间,利用气暖供暖,
谢谢袁老师!
http://s10/mw690/0061RySrzy743SDgefLf9&690
http://s16/mw690/0061RySrzy743SDOuVF4f&690
http://s16/mw690/0061RySrzy743SEim7B1f&690
http://s6/mw690/0061RySrzy743SFfItne5&690
http://s11/mw690/0061RySrzy743SFJJay6a&690
http://s12/mw690/0061RySrzy743SGflBF9b&690
http://s3/mw690/0061RySrzy743SIvYfo72&690
http://s13/mw690/0061RySrzy743SJIM4A4c&690
http://s15/mw690/0061RySrzy743SKgsHQ6e&690
http://s12/mw690/0061RySrzy743SKJI4X5b&690
http://s14/mw690/0061RySrzy743SLfzFH1d&690
http://s8/mw690/0061RySrzy743SLLzhl37&690
http://s11/mw690/0061RySrzy743SMnphgda&690
http://s10/mw690/0061RySrzy743SMSAiJ69&690
我很笨,还不会上传视频只好简略了。
杨总您好:
带火砖出窑的影响因素分析:1、焙烧窑有点短:一般为33到35个车位,但现在木已成舟,增加车位不现实了,只能从操作上来弥补了。
带火砖出窑看到的只是砖的质量问题,还有一个更大的隐患,就是出窑端高温对窑炉的安全和寿命影响。因为焙烧窑高温带是耐火材料砌筑的,而进车端(预热带)和出车端(冷却带)一般为普通砖砌筑,不是耐火材料,不耐高温。我不知道您的窑炉具体的情况,要谨慎!
还有就是带火砖出窑给卸砖带来困难,也占用了窑车冷却的时间,窑车台面温度高,会导致底层砖坯码上窑车后遇热裂纹,您观察一下看看有没有影响(用手摸摸码坯的窑车就可以判断)。
出窑砖带出的是火,根本是热量,白白丢失了,是浪费。因为出窑端是焙烧窑的进风,进风在降低砖的温度的同时也将风温提起来了,有利于高温烧结,节省燃料。
窑炉的操作由于没有温控,不知道最高烧结温度和升温情况,各车温度情况只能靠投煤孔观察,资料中没有,就不多说了。但有一点可以证明,砖黑心和带火砖是个矛盾问题,一般出现带火砖是高温带后移,黑心砖是进窑后升温过快或缺氧,两个矛盾问题都出现,焙烧窑的操作问题很多。
改进的方法有以下建议,一是完善储坯线围挡和增加棚顶保温,围挡用自己生产的砖或有保温材料的彩钢就可以;二是您考虑的余热利用。余热利用现在一般为窑顶余热锅炉(我博客上有其他砖厂余热锅炉使用的照片,),冬季可取暖洗澡,效率很高,但需要停炉改造、铺设管道、安装取暖片,由于锅炉是压力容器设备,还得有专人看护,费用不低。三是考虑余热烟气。利用余热哈风口将余热引到储坯线,储坯线做简易隧道窑形式,侧底送风,分散排潮,这样做可保证一年四季砖坯的干燥效果。建议2和3可进行对比分析,根据我们砖厂的实际来定。
建议1您也考虑考虑,如果增加了围挡和保温,储坯线温度能保证砖坯不冻就行,当然这和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厂房的实际来定,也可采取临时保温和快进车的办法,例如:冬季来临前临时用塑料棚围住临近干燥窑的储坯线,码好的窑车只停在该线上,利用干燥窑和砖坯本身的热量保温,这个方案费用很低。
3、原料和其他问题。从成型的砖坯和烧结后的产品砖来看,原料和配比很好,虽然陈化时间不够,但没有裂纹什么的。底层砖坯不好除窑车温度高原因外,还要考虑窑车台面平整和砖坯成型水分、砖坯强度问题,逐一排除。
4、还要一个边砖发黄的问题。从照片看焙烧窑出车端的砂封没有出砂,是怎么回事,提前清理了?窑车碰头您说漏风,抓紧时间弥补吧。
5、砖厚的问题。国家标准是53mm,正负不得超出1.5mm,咱们57mm,严重超标。砖厚了费原料,看似一块砖不起眼,一天十几万砖就严重了,按砖厚51.5mm符合国标来简单计算,一块砖可比现在减少5.5mm,是十分之一的量,按一天十三万砖的产量就可以节省1.3万砖的用料量(热值)。还有就是可减少干燥窑十分之一的排潮量,其他的人工、电耗、材耗等等,是不是很可观。行业一般都是走负数,就是考虑成本的问题,因为砖厂的利润是“抠”出来的。以此类推,看看其他尺寸,从机口、切条、切坯控制一下即可。
好了,根据资料先聊这么多吧。建议是先从操作上找问题,每条窑由于原料、工艺、设备不同会有自己的个性,摸索出规律就好操作了。改造前要多考虑,不要急于动工,一旦动工费用就出来了。很多时候大部分是操作的问题,所以,我指导的宗旨就是先完善操作,再考虑技改,因为一条生产线(窑炉)既然能设计出来,肯定有他的道理,我们是否吃透了设计者的理念?吃不透就去改,费钱还耽误工夫。
以上建议是根据您的资料总结的,可能有局限性。
可在网上搜索:鹤壁袁东海,是新浪博客,我的观点都在那里,没事去看看,提提意见。
礼!
效果很快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