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隧道窑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六)
(2016-02-09 09:04:56)
标签:
隧道窑烧结砖隧道窑问题黑心砖的成因砖粉化隧道窑问题处理 |
分类: 技术交流 |
黑心砖
黑心砖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直观能看到的黑心,即在砖的压槎或叠码处颜色发黑(也称压花);另一种黑心砖直观看不到,砖的外观很正常,但断开以后,可以看到其断面呈黑色(俗称没烧透或没烧熟,这种砖抗压抗折强度都差)。
第一种情况是由于窑内通风量不足、氧化气氛不够造成的,压槎或叠码部位因为间隙较小,氧化气氛不充分,如果供氧量不足就更难完全燃烧;另外较软的砖坯在压槎或叠码处变形或粘结(氧气难以进入),更容易形成黑心。
第二种情况是由于预热带升温太快,砖坯表面液相过早形成,堵塞了氧气进入砖坯内部的通道(这种情况实心砖比空心砖严重,空心砖孔洞率越低越容易产生)、使砖坯内部氧化气氛不充分而形成的,砖坯原料热值越高越容易产生黑心。另外,隧道窑越短,烧结时间越短,产生这种现象的几率就越高。在一些长度较短的隧道窑(长度低于100m)或烘烧一体隧道窑中,这种现象几乎不可避免。
防治措施:加大窑内通风量,确保形成强氧化气氛;控制预热带升温速度,确保燃料有充足的氧化时间;窑炉设计长度不宜太短。
成品砖粉化
成品砖粉化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欠火,使砖没有达到烧结强度而粉化;另一种是在制砖原料中由于CaCO3含量超标或处理粒度不够,出窑后CaO遇水产生膨胀(膨胀1.5-2.5倍)将砖体撑裂。
所谓烧结,用最通俗的话说:就是利用高温的手段,使原料颗粒发生多种物理、化学反应,颗粒间紧密结合,达到需要强度的目的。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物理反应就是液相,小颗粒形成液相填充大颗粒间隙,较大一点的颗粒表面发生液相与小颗粒形成的液相相互粘结,冷却时便形成一个具有一定抗压、抗折强度的整体(液相的同时也发生大量化学反应,由几种或几十种矿物形成另外几种或几十种矿物)。
颗粒越大,越不容易产生液相,砖坯也就越不容易被烧结。没有烧结的砖坯实际上就是固体颗粒之间只是通过机械外力相互挤压在一起,一旦遇水,颗粒膨胀或内部CaO的颗粒遇水膨胀(CaCO3变CaO的烧成温度只有800-900ºC,远低于粘土矿物的烧结温度),颗粒之间便分散、疏解,形成了欠火砖的粉化。
防治措施:降低原料粒度,提高烧结温度,减少CaCO3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