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假设理论(X理论和Y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2015-10-02 21:04:55)
标签:
x理论y理论职工多数人他们 |
分类: 网络营销 |
X理论又称理性-经济人假设理论。这种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再经十九世纪合理主义的影响而形成。它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利益。工作动机是为了获取经济报酬。美国的麦格雷戈提出的X理论就是对“经济人”假设的概括:
1.多数人十分懒惰,他们总想设法逃避工作。
2.多数人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而心甘情愿地接受别人的指导。
3.多数人的个人目标都是与组织目标相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组织的目标奋斗。
4.多数人干工作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的需要,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工作。
5.人大致可分为两类,多数人符合上述设想。
所以我认为针对这种假设,组织可以以经济报酬使人们服从和为组织目标奋斗。其管理的重点在于提高效率,加强各种法规和管制。为了提高士气即用金钱刺激。
如果在员工初期时适合采用X理论:因为很多人出来都会有不适应期,很不喜欢工作,喜欢多休息,这个时候他们找不到工作乐趣,感觉上班让自己特别不舒服。所以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X理论。
所做工作的不同。如果他们所做的工作是他们不喜欢的,适合X理论。很多人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时就喜欢偷懒,这个时候就需要别人进行监督才行。
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理论。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
Y理论又称“社会人”假设,从霍桑实验可以看出,员工对社会性需求的满足往往比经济上的报酬更能激励他们。霍桑实验经历了工场照明实验,继电器装配室实验,大规模的访问与普查,电话线圈装配工实验,表明了很多员工还是社会人,提高他们的满足度是领导者更应该关注的。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发现,只有在顾全群体利益时,个人利益才能得到保证。
1.从根本上说,人是由社会需求而引起工作动机的,并且通过与同事的关系而获得认同感。
2.工业革命与工作合理化的结果,使工作本身失去了意义。
3.职工对同事们的社会影响力,要比管理者所给予的经济诱因及控制更为重视。
4.职工的工作效率随着上司能满足他们社会需求的程度而改变。
对于这类人的管理不应只注意指挥,监督等,而更应注重职工之间的关系,培养职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应只注重对个人的奖励,应提倡集体奖励制度。
如果职工慢慢在公司呆的久时,足够了解了企业的文化,懂得工作的价值意义就是帮助别人来帮助自己时,就会有自豪感和成就感,这个时候就适合Y理论了。
当一个人在做自己喜欢做的工作时,就积极主动,自动自发,这个时候根本不需要人监督。
此外还有z理论:Z理论内容基本可以简述如下:
1.畅通的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应保证下情充分上达;应让职工参与决策,及时反馈信息。特别是在制定重大决策时,应鼓励第一线的职工提出建议,然后再由上级集中判断。
2.基层管理者享有充分的权利 基层管理者对基层问题要有充分的处理权,还要有能力协调职工们的思想和见解,发挥大家的积极性,开动脑筋制定出集体的建议方案。
4.长期雇佣职工,及时整理和改进来自基层的意见 企业要长期雇佣职工,使工人增加安全感和责任心,与企业共荣辱、同命运。
6.创造生动的工作环境 管理者不能仅仅关心生产任务,还必须设法让工人们感到工作不枯燥、不单调。
7.重视员工的培训 要重视职工的培训工作,注意多方面培养他们的实际能力。
8.职工的考核 考核职工的表现不能过窄,应当全面评定职工各方面的表现,长期坚持下去,作为晋级的依据。
在高校中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利用不同的方式来激励同学们。比如奖学金制度,带学生做科创项目,带他们去实验室带他们做实验实现他们的自我价值。根据马斯若的理论,每个人,不论是经济人还是社会人,都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他们的最终目标。老师们也可以慢慢的将那些X假设的同学们,让他们找到合作的乐趣,找到自己真正的人生目标,而不仅仅是为了奖学金学习。
我的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u/5523355831
我的能力秀地址:http://www.wm23.cn/12345699
我的梧桐子地址:http://www.wutongzi.com/uc/85872701.html
前一篇:博弈论在竞争者价格变动反应的运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