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村位于西安市东南四十五公里的终南山北麓户县石镜峪口,南距环山旅游路200米,村子有村民1000多人,原属周至管辖,1958年调整区划时,划归户县,隶属白庙乡,2001年12月撤乡建镇,白庙乡并入蒋村镇,改由蒋村镇管辖。曹村村子不大名气却不小。该村拥有近千年的建村史,据《户县地名志》载该村建村于元至元十八年(1281)以前;地处秦始皇嬴政囚母的萯阳宫遗址,今村中刊刻于元延佑六年(1319)的《创建崇真观》碑有“秦之萯阳宫故址在此焉,信夫天壤间自昔为佳处也”可以为证。此不赘述。这里仅就该村城墙做一简要介绍。
城墙本来是用以抵御兵匪抢掠防范战火袭扰的军事屏障,但是曹村的城墙却是用来防御水患的
。曹村地处石镜峪口,涝河绕其东,甘河萦其右,地势较为低凹。曹村以南的石镜峪,南北走向,谷长5公里多,宽3—12米,积水面积3。02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近100万立方米,峪水经曹村、晏家庄而北流东折入涝。甘河、涝河年流量比石镜峪河大的多。历史上这几条河曾多次泛滥致灾,据《自然地理志·自然灾害》载周至、户县境内遭受水灾仅清代就达8次之多。为了抵御洪水侵扰,最迟在清咸丰三年(1853)之前,曹村人就已经在村南挖壕沟排涝,建城墙挡洪。据村中几位七八十岁的老人讲,曹村现在的城墙就是咸丰三年修建的,是年秋季连日大雨,石镜峪山洪爆发,巨石滚动,浊浪飞泻,直扑曹村,洪水冲毁城墙,吞没民房,给曹村带来巨大损失。灾后的十月份,曹村人出工出劳、出钱出物重新修建城墙。这次修建的城墙为黄土夯筑,呈长方形,东西长约80丈、南北宽约60丈、高约3丈、底宽约1丈5尺、上宽约1丈。城原有三门,东西各开一门,北开一门,无南门。经过历史风雨和岁月侵蚀,特别是建国后的六七十年代平整土地,对城墙进行了大面积拆毁,现在曹村城墙仅残存南城墙约200米,与南城墙连接的东城垣15米,高约2.5—5米,下宽2—3米,上宽0.5—1。5米。城墙夯土中夹杂有石块,城墙上长满树木与杂草。此段城墙得以保存,是因为南城墙至今还有一定防御水患的功能。据户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户县现仅存秦镇、牛东、定周村、富村窑等村城墙遗迹,但都残留很低很短,无有一处能与曹村城墙相比。城墙对聚落研究及城墙建筑方法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曹村村南分布有清凉山、望仙坪、圣母山、五泉岭、可汗庙、石龙寺等自然和人文景点,村中有崇真观、三皇庙等历史遗迹,如果把曹村城墙加以保护利用,作为一项文物旅游资源,与周边这些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共同开发,其发展前景将不容小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