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完这节课,我感觉自己的进步很大,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的教学理念在逐渐更新,重新认识了“教”与“学”的关系。课堂上,我没有简单地充当知识的传话筒,也不再把学生当作知识的接收器。而是把自己放在组织者、引导者的位置上,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索问题的精神。他们同桌合作、讨论,探索编码规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课堂上的生生互动,使师生共同获益,感受超强的信息量,探索到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导入环节,我从生活中常见的编码导入,用数字1到11再到119的变化,成功吸引学生的兴趣,练习中都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帮“小马虎”区分家人的身份证号码,根据学号说出含义和编自己想要的车牌,充分的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在让学生编身份证号码时欧阳洋在出生日期的月份中少编了一个数字,1999306,我没有发现准备接着进行下面的环节时同学们非常聪明的一下子就看出来并马上提醒了我,让我一下子佩服起我的学生。
这节课还有三个让我感到遗憾的地方,第一:课堂上编码应用欠缺,小组合作的时候效率仍有待提高,一些孩子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编好身份证号码和学号,甚至有个别孩子没有掌握方法,不知道如何编写。在总结编学号的最有用的基本信息时还不全面,也没有分立场考虑。第二:上课仍有些紧张,在讲“我有个朋友他是1982年8月3日出生的”时,口误把朋友讲成了表弟。并且语速还有点偏快,还要注意教态的自然等。第三就是在讲编车牌问题时,由于时间关系没有把练习讲完,只好让学生课后编车牌。
总之,本次实践活动我切实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放手让孩子们自己收集、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质疑意识,发现孩子们在课堂中表现令人惊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