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中语文组——王婵婵老师组内公开课《使至塞上》

(2016-12-25 11:37:06)
分类: 校本教研记录
       2016年12月9日,年轻新教师王婵婵老师上组内公开课《使至塞上》。教龄仅1年的王老师,上课从容不迫,思路清晰,语言优美,带着学生一起领略王维的如画般的诗歌,怎一个“美”字了得。



《使至塞上》教案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感受诗词地音韵美。 

2、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3、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地意境美。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

1. 结合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2. 查找关于“边塞诗”的资料。

3. 搜集了解王维的生平、作品。

4.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朗读---鉴赏---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故事,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请大家回顾曾学过的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1、李贺:《雁门太行》(黑云压城城欲摧):“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二、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少有才华,开元九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后因事被贬。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诗人,他能诗能画,精通音律。受音乐、书法、绘画的影响,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具有词句秀丽,意境清新,格调高雅,音韵婉转,情景交融的特点。尤其是避世隐居之时,所作的诗歌大多以山水田园景色寄托孤寂闲适的情怀。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后人称他

“诗佛”。

    宋朝苏轼曾称赞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三、了解写作背景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737年春,可西节度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王维奉使出塞犒赏三军,并留作军队判官。本篇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庭。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四、反复诵读,以读促悟

(一)读一读

1.全班齐读本诗,纠正字音、断句(节奏);(PPT展示)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抽点两名学生根据自己对本诗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带有感情,读后加以点评;

3.全班齐本诗。

、译一译

1.两人一组相互抽背注释中的字词意思,并结合注释相互翻译全诗;

2.抽点四名同学逐联翻译诗句,对不正确的加以纠正。

预设:

   (我)轻车简从,将去慰问将士护疆守边,奉命出使啊,车轮辘辘辗过居延。恰似路边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地界,又似那云际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只见灿黄无垠的大沙漠上,挺拔着一柱直冲云霄的孤烟,绵长如带的黄河边,一轮火红的落日显得异常壮丽、浑圆。行程迢迢,终于到达萧关,遇到巡逻侦察的骑兵,—问才知都护竟在(离此还很远的)燕然!

思考下列问题:

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明确:

作者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鲁番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品一品

把握内容,理解诗意,体会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小组探讨:

1、本诗中哪个词语暗示了作者奉命出使?

  (问边)

2、“单”、“孤”、“征蓬”等字词透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孤寂、激愤、抑郁)

赏析: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

是得其所;而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自己过了居延这个地方,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人的天空。诗人以“蓬”、“雁”自比,这两句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3、 诗人在颈联中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大漠景色?

(苍茫辽阔、浩瀚无边)

4、整首诗诗人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想到自己被排挤出朝庭之外时——激愤抑郁

看到将士不畏艰苦守边卫国时——赞叹敬幕)

尾联:诗了到达目的地以后,从兵士那里得知都护正在边防前线准备战事,这两句可

以看出诗人对边关将士的敬慕之情。

)悟一悟:

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1、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①这幅图画具有      美。

②美的具体表现在哪?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

  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第三,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其中的“直”和“圆”历来为人称道,你能说说这两个字好在哪里吗?

    “直”和“圆”两字用得逼真、传神。准确地描写了沙漠广阔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孤寂的感受。大漠无边,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青烟直上云霄,“直”字荒凉孤独中透出挺拔雄伟视野所及,黄河杳无尽头,“长河”之上,是一轮圆圆的落日,“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红楼梦》第48回香菱评此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

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

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五、品诗境画一画

通过你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理解,用简笔画把此景画出来。

六、小结

这首诗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爱国精神的赞美,也侧面表露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后内心的抑郁之情。

、作业布置:

吟诵《使至塞上》

板书

    出使边塞    内心抑郁

    塞外风光    千古壮观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反思:

1.由于中考文言文诗词重在考查学生背诵以及名句、名篇的默写,所以本节授课在课堂导入设计时安排学生回忆学过的诗句,做到随时复习。

2.诗歌重在诵读,在读中学,读中悟,读中背。但是课堂中诵读的环节少了些,应该运用课堂多样的诵读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3.诗歌中的名句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因此名句的理解与讲授将成为课堂的重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