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心教育|什么背书方法最好?23考研人一定要选对方法

(2022-07-13 16:34:38)
标签:

教育学

教育学考研辅导

考研

分类: 用心教育学考研

暑假来临,考研大军已进入背书环节,然而很多人打开书:马冬梅,合上书:什么冬梅??

反反复复的背书就是记不住,背了忘,忘了背,背了还会忘!今天用心团队总结了五种背诵方法,让你轻轻松松拿捏专业课!还有各科的背诵安排哦!一起看看吧~

一、 框架记忆法

这个背书方法非常好用,毫不夸张的说,可以从考研前期用到考场的前一秒。具体来说就是每当学习完一个章节后,把知识点按照一、二、三级的标题做一个知识点框架,也就是思维导图。如下图:

当然框架不能照抄原知识点,只需要做关键词、关键句即可。在第一轮背书的时候可以只背框架,掌握宏观的知识点,知道这本书有哪几个章节,每个章节有哪些重要的知识点,这样背起来也轻松,可以为二轮精细背诵打好基础。同时自己做框架的过程,会形成自己的知识逻辑,也是很有利于记忆的

二、口诀记忆法

口诀记忆法,顾名思义就是对有些复杂难以记忆的知识点利用谐音、关键词等编一个口诀来背书。许多朗朗上口的口诀,我们一记就是很多年,用口诀记忆法的优势就是背的快、容易记住

当一些互相之间没有联系的知识点需要记忆时,如果背过之后回忆时只能想到零星的关键词,无法回忆起全部的知识点,不妨使用口诀法来协助记忆,编一个小口诀,自己强制构建一些关联。

三、回忆背诵法

我们背书的时候经常会发生打开书就会背,合上书就不会背的情况,那怎样解决呢?完全可以利用回忆背诵法,具体做法是:背完一个知识点或者一个章节后,就合上书自己在脑海里回忆知识点,直到回忆不出来的时候再去翻书查看遗忘的知识点

这个方法的优点就在于它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比如:在背完书后可以集中时间复习、可以在吃饭的时候简单回忆、在睡觉之前简单回忆一下等等。通过不断的回忆加深,熟悉的知识点会越来越熟悉,不熟悉的知识点也会变得熟悉

四、A4纸张背诵法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果上述三种方法你还是记不住的话,不妨试试这个。简单来讲就是拿出一张A4纸,合上书把今天背诵的知识点写到框架上,能写多少算多少,写不出来为止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

模拟考场环境。不管背多少遍,最终在考场上还是要自己动笔写的;

提前练习字体和速度。要知道考场是争分夺秒的,如果因为字迹潦草和没有时间答题而失分就会非常的可惜。所以练习在平常,多动笔,多写写,考试的时候才会淡定自若!

五、情境记忆法

学过心理学的,大家都知道情境会影响一个人的状态。人们可能对书上一段平平无奇的话没有什么印象,但是会对书上带有鲜艳颜色标识的文字记忆深刻,重点进行高亮标记来刺激大脑,可以加深印象。

在考场上,你甚至会记得这些带有颜色的笔记在哪个章节、哪个拐角。所以,对待不同科目的重点知识,我们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笔来进行标识,加深记忆,虽然看着五彩缤纷的,但是只要能记住就行,你说对不对?

六、各科背书时间安排

333背书时间安排:暑假两个月的时间务必要完成一轮的背诵;按照框架背诵法依次背诵中教史—外教史—教心—教原,然后背完进行默写,晚上睡觉之前进行回忆,第二天早上先复习前一天背诵的内容,在背诵新的内容;每天可以选择早上8点—11点集中时间背书,或者选择下午4点—7点背书。

专业课二背书时间安排:如果是学硕,可以忽略这一点。专硕的专业课二暑假结束前最少要看完教材、列出框架重点、有大概的知识点记忆。可以在每天晚上6点—8点进行集中学习。

英语背诵安排:英语主要是背诵单词,前期一般安排在吃完早饭的时间,1个小时左右即可。刚开始背的时候会很难记住,但是越往后越简单。在暑假,单词也要结束一轮的背诵,一定要踏踏实实的打好单词的基础,单词才是英语取得高分的关键。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就是这个道理了。

政治背诵安排:一般情况下暑期的政治学习是不需要怎么背的,只需要正常听课刷题就行。政治重在考时效性的题目,在11月之后就要疯狂背了。所以在暑期一定要把专业课和英语单词打好基础,为后期政治的背诵留下时间

以上就是本期的内容,为了更好的帮助大家暑期高效复习,用心团队将会陆陆续续出一些暑期复习的方法推荐、时间规划、心态调整等方面的文章,大家可以继续关注哦~

 

用心教育考研|23教育学考研知识点Day36:人文主义的教育特征

用心教育团队:以教育学考研辅导和服务为宗旨,第一时间为你推送教育学考研相关政策、招录信息、最新考研动态。全程陪考,用心考研!请大家关注教育学考研微信公众号:yoxin20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