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心教育|23考研er注意!这份暑期复习指南接好了

(2022-07-06 15:57:16)
标签:

教育

教育学

教育学考研辅导

分类: 用心教育学考研

7月已至,考研进入黄金复习时间,然而复习资料越来越多,学习任务越来越紧,天气炎热,学习的心变得焦躁,努力的你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其实这个阶段有这样的心理变化是很正常的,关键在于如何调整和规划,用心团队也很贴心的为大家整理出一份暑期复习指南,看完之后,相信你更能快人一步!

一、时间规划篇

1、各科时间规划

333复习规划:进入强化阶段就必须开始背书了,做好框架笔记,可以按照中教史—外教史—教原—教心的顺序去背,暑期结束基本能结束一轮。

专业课复习规划:专业课可以开始复习了,不能再拖了。先把教材浏览一遍,做出自己的框架笔记,然后可以开始背书。333上午背,专业课二就可以选在下午或者晚上背。

英语复习规划:阅读真题做起来,考英语二的如果有时间可以做一下英语一的练练手,没有时间就专注英语二的;翻译也可以练起来;单词要一直背

政治复习规划:政治也可以开始纳入复习计划了。每听一节课,就做对应一节的1000题。跟上老师进度即可,不用花费更多的时间。

这个时间的重点是在专业课上,大家在这段时间一定要打好基础,后面复习的时候才能游刃有余!

2、利用零碎时间

在复习中,每天肯定会有零碎的时间,比如吃饭的时候、午睡前、去厕所的时候、晚上睡觉前等等,可以记记单词、回想一下今天学了什么、背背名词解释、看看教育热点、和研友互相交流一下心得等。积少成多,你会发现自己的复习越来越充分。复习效率也大大提高。

二、学习地点选择篇

1、在学校备考

在校的优点:

学校图书馆的自习室里,大家都在忙着考公、考编和考研,每个人都在全神贯注的学习,大家在一个氛围下,自然而然的会融入环境专心学习。就算你想偷懒,看见别人这么努力,自己也会愧疚的吧。另外学校生活简单,三点一线,不会分散太多的注意力。同时有研友一起学习,也可有人互相沟通、互相帮助

在校的缺点:

自习室人多口杂,什么奇葩都有。比如:吃零食的、带味道很大的饭进来吃的、一直说悄悄话的、整天唉声叹气影响人的心情的......尤其是天气热、大家的心情更容易烦躁,这里建议大家可以和朋友小小吐槽一下,缓解心情。继续学习。此外在学校可能需要面临占座、夏天宿舍没有空调等问题,大家可以权衡利弊,再做选择。

2、在家备考

在家的优点:在家没有资金压力,不用租房子,不用天天买饭;有自己的房间,有空调,学习环境良好;爸妈照顾,生活作息规律,吃饭营养均衡;在家舒适、生活便利。

在家的缺点:家里杂事多,容易受到干扰。比如:家里的亲朋好友来了需要接待、看见卧室的床就想睡觉、桌边的手机总是忍不住想拿起来刷、朋友喊你逛个街什么的……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如果自律性不强的人,可以找个研友一起监督,或者留校复习

三、心态管理篇

1、拒绝拖延,立马行动

考研过程中最怕的就是拖延、逃避,这样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会让人变得更加的焦虑。而解决焦虑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即行动,专心做事的时候就没有多余的心思去想乱七八糟的事情了。单词不会就去背、专业课不懂就去认真听课、政治也要开始复习。拒绝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2、做好复盘,反思总结

当结束一天的复习,最重要的是做好复盘总结,反思一下今天的复习进度如何,复习计划有没有完成、今天学习状态如何等。这样做不仅能更好的规划明天的复习安排,还能及时调整复习心态,保持平稳的复习节奏。良好的心态就是成功路上最大的帮助。

3、张弛有度,劳逸结合

考研是场马拉松,要想跑完全程,就要坚持,这就更需要有有个健康的身体和精神的大脑。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劳逸结合,张弛有度

当你连续一段时间攻坚备考时,整个身体尤其是大脑处在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这种情况下人是十分容易感觉到疲倦的。

该休息的时候就及时休息,适当的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复习,毕竟身体才是最大的本钱。如果休息不当,那可能影响学习效率,导致头晕晕的、食欲不振,进而影响复习的节奏


以上就是本期的内容,大家在暑假复习的时候如果遇到什么问题可以留言哦~用心团队的老师一定会尽力帮助大家解决问题,一战成硕!

 

用心教育考研|23教育学考研知识点Day36:人文主义的教育特征

用心教育团队:以教育学考研辅导和服务为宗旨,第一时间为你推送教育学考研相关政策、招录信息、最新考研动态。全程陪考,用心考研!请大家关注教育学考研微信公众号:yoxin2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