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转载:“穿衣镜”铁证:《红楼梦》是乾隆时作品(

(2020-05-04 07:31:33)
标签:

转载




“穿衣镜”铁证:《红楼梦》是乾隆时作品

 (2020-05-04 02:57:00)
                                  穿衣镜”铁证:《红楼梦》是乾隆时作品
   
                                            原创      皇极梅

        格物才能致知!深入研究《红楼梦》中的“西洋物证”,不失为研究《红楼梦》创作背景时代的好途径、好方法。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写了刘姥姥进大观园看到“穿衣镜”时闹出的笑话:

  “一转身方得了一个小门,门上挂着葱绿撒花软帘。刘姥姥掀帘进去,抬头一看,只见四面墙壁玲珑剔透,琴剑瓶炉皆贴在墙上,锦笼纱罩,金彩珠光,连地下踩的砖,皆是碧绿凿花,竟越发把眼花了,找门出去,那里有门?左一架书,右一架屏。刚从屏后得了一门转去,只见他亲家母也从外面迎了进来。刘姥姥诧异,忙问道:“你想是见我这几日没家去,亏你找我来。那一位姑娘带你进来的?”他亲家只是笑,不还言。刘姥姥笑道:“你好没见世面,见这园里的花好,你就没死活戴了一头。”他亲家也不答。便心下忽然想起:“常听大富贵人家有一种穿衣镜,这别是我在镜子里头呢罢。”说毕伸手一摸,再细一看,可不是,四面雕空紫檀板壁将镜子嵌在中间。因说:“这已经拦住,如何走出去呢?”一面说,一面只管用手摸。这镜子原是西洋机括,可以开合。不意刘姥姥乱摸之间,其力巧合,便撞开消息,掩过镜子,露出门来。刘姥姥又惊又喜,迈步出来,忽见有一副最精致的床帐。他此时又带了七八分醉,又走乏了,便一屁股坐在床上,只说歇歇,不承望身不由己,前仰后合的,朦胧着两眼,一歪身就睡熟在床上。”

  《红楼梦》写的“穿衣镜”是何时从西洋传到中国的?又是何时从”朝廷贡品“成为民间大富贵人家的”时髦奢侈品“的?格物才能致知!《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写有”穿衣镜“,  应是某一特定时代才才出现的物件, 而这一特定时代的其它文学作品 或文字材料中,也应有所记录,恰好可以促使研究者们从文学比较的角度,确证 ”穿衣镜“成为可以”断代“的物件。  

                                从”玻璃镜“到”照身大镜“
     
   16世纪西方才发明了圆筒法制造平板玻璃,同时发明了用汞在玻璃板上贴附锡箔的锡汞齐法制造玻璃镜,到明朝万历年间,才由利马窦等西洋传教士传入中国。17世纪下半叶,法国发明用浇注法制造平板玻璃,制出了高质量的大玻璃镜,玻璃镜才日益成为室内装饰物件。
    直到清康熙年间,”玻璃镜“还是朝廷贡品。
  钮琇(1644年-1704年)《觚剩》卷三“事觚”篇曰:“次有押贡官二员,将诸宝物安顿。述祖私窥贡单,内开:……玻璃镜一百具,圆广三尺,各重四十斤。”
   关键是康熙时期,不仅”玻璃镜“是”朝廷贡品“,而且人们对”玻璃镜“叫法不一,有叫”玻璃镜“的,还有叫”水晶玻璃镜“的,也有叫”照身大镜“的,但唯独没有叫”穿衣镜“的。
    清康熙时人吕熊,在其《女仙外史》第三十一回中,就记录有”水晶玻璃镜“:
  “骊山老姥征十八仙诗 剎魔公主讲三千鬼”曰:“当下月君见正阁左、右两壁厢都安着水晶玻璃镜,光明冷彻,与武后镜殿无异。”
     王士禛也叫王士祯(1634年9月17日-1711年6月26日),其《分甘余话》中记载荷兰国进物单甚详。其《池北偶谈》“谈故”门记载康熙二十五年(1674年)荷兰进物单中,”玻璃镜“却叫”照身大镜“。略云:
  “大珊瑚珠一串,照身大镜二面,奇秀琥珀二十四块。大哆啰绒十五匹,中哆啰绒十匹,织金大绒毯四领。乌羽缎四匹,绿倭缎一匹,新机哔叽八匹,中哔叽十二匹,织金花缎五匹。白色杂样细软布二百一十九匹,文采细织布一十五匹,大细布三十匹,白毛里布三十匹。大自鸣钟一座,大琉璃灯一圆,聚耀烛台一悬,琉璃盏异式五百八十一块。丁香三十担,冰片三十二斤,甜肉豆蔻四瓮。厢金小箱一只,内丁香油,蔷薇花油,檀香油,桂花油各一罐。……”

                               从”照身大镜“到”穿衣镜“
      
      康熙时”玻璃镜“还是”朝廷贡品“,而且人们叫法不一,有叫”玻璃镜“的,还有叫”水晶玻璃镜“的,也有叫”照身大镜“的,但唯独没有叫”穿衣镜“的。到了乾隆时就不一样了,”玻璃镜“开始由”朝廷贡品“,成为富豪们的”时髦奢侈品“,而且还有使用功能专门化且名称统一的家具名称叫“穿衣镜”。确定为乾隆时作品的《儒林外史》以及《云汀诗抄》中,有“穿衣镜”这一统一的家具专有名称。
   
    《红楼梦》刘姥姥进大观园,看到了“大富贵人家有一种穿衣镜”,贾家也有。 有趣的是《儒林外史》中牛玉圃进“大观园”,到“大盐商万雪斋家”,也看到了“穿衣镜”,那么研究《儒林外史》成书时间就可以一见端倪。

  《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清客牛玉圃与牛浦来到徽籍大盐商万雪斋家:

  当下走进了一个虎座的门楼,过了磨砖的天井,到了厅上。举头一看,中间悬着一个大匾,金字是“慎思堂”三字,傍边一行“两淮盐运使司盐运使荀玫书”。两边金笺对联,写:“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中间挂着一轴倪云林的画;书桌上摆着一大块不曾琢过的璞,十二张花梨椅子。左边放着六尺高的一座穿衣镜。从镜子后边走进去,两扇门开了,鹅卵石砌成的地,循着塘沿走,一路的朱红栏杆。走了进去,三间花厅,隔子中间悬着斑竹帘。有两个小幺儿在那里伺候,见两个走来,揭开帘子让了进去。举眼一看,里面摆的都是水磨楠木桌椅,中间悬着一个白纸墨字小匾,是“课花摘句”四个字。 

    《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1701年-1754年),33岁才从家乡安徽全椒来到白下(南京)。吴敬梓大约乾隆八年开始创作,到乾隆十四年(1749年)49岁时才完成《儒林外史》创作。根据程晋芳《怀人诗十八首》第十六首最后两句说:“吾为斯人悲,竟以稗说传。 ”可以证明在吴敬梓49岁的时候已经脱稿。由于《儒林外史》中清客牛玉圃与牛浦来到扬州徽籍大盐商万雪斋家,才看到“穿衣镜”的,而程晋芳的《文木先生传》是到目前为止现存的关于吴敬梓的唯一传记资料。因此吴敬梓是在与徽籍盐商之子程晋芳的交往时,才在盐商家里看到“穿衣镜”的,有程晋芳的诗文可证,而吴敬梓与盐商之子程晋芳的交往,最早在乾隆六年(1741年)冬季。

     无独有偶,著名红学家周传授先生批点 的张宾鹤的《云汀诗抄》中,也有一首张宾鹤作的有关“穿衣镜”的诗:
                         《穿衣镜和任斋太史韵》

  汉镜百有二,一一文铭背。蛟龙互结蟠,即即复磑磑。模糊半瘢胝,欲辨等褦襶。
  土晕蚀铜花,其色青於黛。穿衣镜制新,洁若龙泉淬。稜稜列座隅,照眼菱花碎。
  神光离合间,精魅六鹢退。澂心而定志,此理非茫昧。振衣盤薄时,形影相舆对。
  对之敛精魂。可以荡瑕秽。敦传戌与丁,鼎有周兼戴。古物偶然存,华靡侈近代。
  即此一镜微,已觇风俗概。吁嗟乎苍生,寒饥不可耐。谁能镜至清,叡照息群喙。
  日月天德明,济物归善贷。高咏金鉴篇,推解想君辈。

     据周传授先生研究,张宾鹤生于雍正二年即1724年,有趣的是与周汝昌先生研究的曹雪芹同年。

  《云汀诗抄》卷三有一首《乙未元旦试笔》的诗,可以考证张宾鹤出生于雍正二年即1724年。全诗如下:
                                      《乙未元旦试笔》

            旭日祥云开岁天,五旬过二尚华年。三峰有约寻游伴,两子承欢绕膝前。
        陇树遥青春遞信,瓶梅近坐影疑仙。向平婚嫁今斯毕,不作诗颠定酒颠。

  张宾鹤乙未年即1775年52岁,应生于雍正二年即1724年,到乾隆元年1736年丙辰年也只有13岁,所写“穿衣镜”和诗,肯定过了13岁,定是乾隆时期作品无疑。

    《红楼梦》中还有创作于乾隆时的一系列铁证,如“时宪书”、“乡试增加五言排律”、“修理海塘”等。《红楼梦》与《儒林外史》、《云汀诗抄》中,不约而同的都写有“穿衣镜”,特别是张宾鹤《云汀诗抄》中还说“穿衣镜制新”,表明“穿衣镜”是新品无疑,而且只有到乾隆时,才有统一的名称叫“穿衣镜”。
      正如手持电话机,以前叫“大哥大”,只有到2019年才有商品“5G手机”,名称不同时代肯定不同。“玻璃镜”由康熙时“朝廷贡品”,而且名称不一,到乾隆成了大富贵人家“时髦奢侈品”,且有统一专有名称叫“穿衣镜”。”穿衣镜“铁证《红楼梦》是乾隆时作品无疑。





“玻璃窗”与“保甲连坐”
                   ------己卯本、庚辰本第七回成书时间在乾隆甲午年之后
                                   
                                         原创     皇极梅

               
    《红楼梦》创作正是乾隆大兴“考据”之风的时候,名物、术数、典制等,历来都是考据家们必须研讨的课题。江藩有言:“考据者,考历代名物、象数、典章制度实而有据者也。”但是新红学考据派,丢掉了汉学、宋学考据传统,非依《红楼梦》文本内在名物、象数、典制等来考证,却靠外在互相矛盾且来历不明的证据,使新红学陷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纷争不休的泥潭。
      己卯本、庚辰本第七回,作者精心列举了名物、术数、典制三大重要的考证内容,好让后人考证。

                                               先说名物
    己卯本、庚辰本第七回,作者列举了“宫制堆纱新巧的假花”与“玻璃窗,两件名物让后人考证。
  “宫制堆纱新巧的假花”,从宫制来看,应是清廷造办处所造的宫花。从堆纱来看,应是一种假花制造工艺。从新巧来看,堆纱无疑是一种新巧的工艺;特别是一新字,应是一种可断代的新技艺。“宫制堆纱新巧的假花”,出现于何时?虽然目前难以考证,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应与”玻璃窗“出现在同时期。《红楼梦》作者看来深懂“孤证不为说”之道。
   在《红楼梦》中,遮窗的东西其实换了三次:从林黛玉换窗纱可以看出,先是”碧纱窗“,后来换成了”茜纱窗';从李纨窗户可以看出,应该是不久才换上的“玻璃窗”。
    著名红学家童力群先生,对己卯本、庚辰本出现的“玻璃窗”,进行了深入的名物考证:
  童力群教授认为:《石头记》“己卯本、庚辰本第七回有玻璃窗。乾隆三十五年四月,圆明园的淳化轩新建宫殿的后殿窗户安装玻璃。此为中国最早安装透明玻璃窗之事。大富豪袁枚家安装玻璃窗在乾隆四十八年之前不久。依此可推断:己卯本、庚辰本与程甲本之底本,皆定稿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以后。

                                                次说术数
    《红楼梦》开篇就讲了“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石头上镌的是什么数字?“无中生有之数也”。那么数字怎样从无中生有呢?古人有言:“名物为象数所依,象数为义理而设”,一语道破天机即“象数依存于名物”,就是说术数依存于人名、物名、事名之中,或者说“名中有数,数中有名”-----就是张竹坡所谈之“名数”。
     甲戌本等第七回有一首回首诗:
    十二花容色最新,不知谁是惜花人?相逢若问何名氏,家住江南本姓秦。
      回首诗的落脚点应是“惜花人,本姓秦”,密码藏尾即“新人秦氏”,单指第七回出现的秦钟。
    作者用的是“古今一梦尽荒唐"的写法,借古写今。
     秦家人取名简直就是一部《秦本纪》:
      秦业,也叫秦邦业,《秦本纪》有“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秦业、秦邦业,名显隐藏秦人之祖大业之意,指立国、立姓之初。
      秦钟,偕秦终,定指秦朝亡于公元前207年甲午年,历代史家把公元206年称为汉王元年。
     又为何单指秦钟为“惜花人”?
      作者又荒唐的用家住江南杭州的秦钟,取名来自《卖油翁独占花魁》中的卖油翁秦钟。用”有此一部鬼话“来说秦钟最惜花,因而”独占花魁“。
     对读者而言,”惜花“即”惜时“,要珍惜秦钟所指秦亡于甲午之时。秦钟偕秦终定指术数甲午年。
     第七回有讲了专治'无名之症”的“冷香丸”。要读者既“惜花”,惜白牡丹花、白荷花、白芙蓉花、白梅花,又“惜时”,要特别珍惜“可巧雨水”这一特定的时。
      “冷香丸”其实是一部“妙法莲花”,重在拈到由白荷花、白芙蓉花举二反三之白莲花,拈花一笑,就成佛了。
       白莲花与雨水又有何联系?原来“可巧的雨水”,就是破译红楼密码的钥匙。
   贾元春的八字甲申年丙寅月乙卯日辛巳时,对应1704年甲申年正月十五,雨水节这一天。
   陈林由贾元春八字逆推出曹佳氏八字壬申年壬寅月壬子日辛亥时,对应1692年正月初二,也是雨水节。
    脂批中有“甲午八日”,甲午八日即1774年正月初八,可巧的是这天也是雨水节。
   “可巧的雨水”就隐含了上述三个特定的“可巧的雨水”。
      “甲午八日”,古人既指“单八”即正月初八,又指“重八”即八月初八。
       “甲午八日泪笔”,重八之日泪笔,吊朱重八之意,是“吊明之亡”;甲午重八之日泪笔,更是“揭清之失”!在乾隆甲午年即1774年“白芙蓉花”开的季节,发生了“白莲花事”即王伦领导的山东临清白莲教起义。《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芙蓉女儿诔》,写的就是吊白莲教起义。上半回写林四娘,落脚点是”青山寂寂水澌澌,正是恒王战死时“,揭露的是青州恒王被清廷所杀。后文《芙蓉女儿诔》,落脚点是”直烈遭危,巾帼惨于羽野“,表面上吊的是芙蓉花,其实”捉迷屏后,莲瓣无声“,即在白芙蓉花开的季节,白莲教女儿乌三娘子惨死了。
     晴雯就是白莲教乌三娘子,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写就是晴雯的姓氏乌字。晴雯与贾宝玉的大跟班李贵最要好,源于李贵是白莲教起义首领王伦的女婿即乌三娘子丈夫。
    还有一处写了白莲教起义:”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特别是在”作强梁“之后,有【甲戌侧批:柳湘莲一干人】柳湘莲作强梁,就藏有白莲教在山东临清起义一事。柳,柳姓源于柳下惠典故,鲁国公子展禽食采于柳下,后裔以柳为姓。柳发源于鲁,借指山东。湘莲,白莲代名词。作强梁,借指起义。
  秦钟定指秦终于甲午年,按”同气相求“影指乾隆甲午。柳湘莲作强梁,白莲教在山东临清起义一事。
                                         
                                                 后说典制
    秦钟等用术数隐指乾隆甲午年,发生白莲教起义之事。那么起义后事如何呢?清廷必然采取系列举措防止起义,巩固统治。白莲教起义之后,清廷主要采取了两大举措:一是禁枪,二是强化保甲连坐。
    程甲本第101回、104回,写的”云南私带神枪一案“,据童力群教授考证,就是写的乾隆甲午年即1774年年底,白莲教起义之后,清廷采取的”禁枪“善后举措。
    《红楼梦》第七回,  秦钟等用术数隐指乾隆甲午年,发生白莲教起义之事。同回是否有甲午年相关之事呢?
     ------他(周瑞)女儿笑道: ”你老人家倒会猜。实对你老人家说,你女婿前儿因多吃了两杯酒,和人纷争起来,不知怎的被人放了一把邪火(散布谣言),说他来历不明,告到衙门里,要解递还乡。所以我来和你老人家商议商议,这个情分,求哪一个可了事?“
    对”来历不明“的人都要实施管制,正是乾隆三十九年甲午年,发生白莲教起义之后,采取强化”保甲连坐“政策的反映。
    
   ”玻璃窗“、”宫制堆纱新巧的假花“两个名物,以及秦钟所藏术数,”强化保甲连坐“政策,都应发生在乾隆三十九年白莲教起义之后。己卯本、庚辰本第七回成书在乾隆三十九年甲午年之后。





分享:


“玻璃窗”与“保甲连坐”
                   ------己卯本、庚辰本第七回成书时间在乾隆甲午年之后
                                   
                                         原创     皇极梅

               
    《红楼梦》创作正是乾隆大兴“考据”之风的时候,名物、术数、典制等,历来都是考据家们必须研讨的课题。江藩有言:“考据者,考历代名物、象数、典章制度实而有据者也。”但是新红学考据派,丢掉了汉学、宋学考据传统,非依《红楼梦》文本内在名物、象数、典制等来考证,却靠外在互相矛盾且来历不明的证据,使新红学陷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纷争不休的泥潭。
      己卯本、庚辰本第七回,作者精心列举了名物、术数、典制三大重要的考证内容,好让后人考证。

                                               先说名物
    己卯本、庚辰本第七回,作者列举了“宫制堆纱新巧的假花”与“玻璃窗,两件名物让后人考证。
  “宫制堆纱新巧的假花”,从宫制来看,应是清廷造办处所造的宫花。从堆纱来看,应是一种假花制造工艺。从新巧来看,堆纱无疑是一种新巧的工艺;特别是一新字,应是一种可断代的新技艺。“宫制堆纱新巧的假花”,出现于何时?虽然目前难以考证,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应与”玻璃窗“出现在同时期。《红楼梦》作者看来深懂“孤证不为说”之道。
   在《红楼梦》中,遮窗的东西其实换了三次:从林黛玉换窗纱可以看出,先是”碧纱窗“,后来换成了”茜纱窗';从李纨窗户可以看出,应该是不久才换上的“玻璃窗”。
    著名红学家童力群先生,对己卯本、庚辰本出现的“玻璃窗”,进行了深入的名物考证:
  童力群教授认为:《石头记》“己卯本、庚辰本第七回有玻璃窗。乾隆三十五年四月,圆明园的淳化轩新建宫殿的后殿窗户安装玻璃。此为中国最早安装透明玻璃窗之事。大富豪袁枚家安装玻璃窗在乾隆四十八年之前不久。依此可推断:己卯本、庚辰本与程甲本之底本,皆定稿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以后。

                                                次说术数
    《红楼梦》开篇就讲了“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石头上镌的是什么数字?“无中生有之数也”。那么数字怎样从无中生有呢?古人有言:“名物为象数所依,象数为义理而设”,一语道破天机即“象数依存于名物”,就是说术数依存于人名、物名、事名之中,或者说“名中有数,数中有名”-----就是张竹坡所谈之“名数”。
     甲戌本等第七回有一首回首诗:
    十二花容色最新,不知谁是惜花人?相逢若问何名氏,家住江南本姓秦。
      回首诗的落脚点应是“惜花人,本姓秦”,密码藏尾即“新人秦氏”,单指第七回出现的秦钟。
    作者用的是“古今一梦尽荒唐"的写法,借古写今。
     秦家人取名简直就是一部《秦本纪》:
      秦业,也叫秦邦业,《秦本纪》有“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秦业、秦邦业,名显隐藏秦人之祖大业之意,指立国、立姓之初。
      秦钟,偕秦终,定指秦朝亡于公元前207年甲午年,历代史家把公元206年称为汉王元年。
     又为何单指秦钟为“惜花人”?
      作者又荒唐的用家住江南杭州的秦钟,取名来自《卖油翁独占花魁》中的卖油翁秦钟。用”有此一部鬼话“来说秦钟最惜花,因而”独占花魁“。
     对读者而言,”惜花“即”惜时“,要珍惜秦钟所指秦亡于甲午之时。秦钟偕秦终定指术数甲午年。
     第七回有讲了专治'无名之症”的“冷香丸”。要读者既“惜花”,惜白牡丹花、白荷花、白芙蓉花、白梅花,又“惜时”,要特别珍惜“可巧雨水”这一特定的时。
      “冷香丸”其实是一部“妙法莲花”,重在拈到由白荷花、白芙蓉花举二反三之白莲花,拈花一笑,就成佛了。
       白莲花与雨水又有何联系?原来“可巧的雨水”,就是破译红楼密码的钥匙。
   贾元春的八字甲申年丙寅月乙卯日辛巳时,对应1704年甲申年正月十五,雨水节这一天。
   陈林由贾元春八字逆推出曹佳氏八字壬申年壬寅月壬子日辛亥时,对应1692年正月初二,也是雨水节。
    脂批中有“甲午八日”,甲午八日即1774年正月初八,可巧的是这天也是雨水节。
   “可巧的雨水”就隐含了上述三个特定的“可巧的雨水”。
      “甲午八日”,古人既指“单八”即正月初八,又指“重八”即八月初八。
       “甲午八日泪笔”,重八之日泪笔,吊朱重八之意,是“吊明之亡”;甲午重八之日泪笔,更是“揭清之失”!在乾隆甲午年即1774年“白芙蓉花”开的季节,发生了“白莲花事”即王伦领导的山东临清白莲教起义。《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芙蓉女儿诔》,写的就是吊白莲教起义。上半回写林四娘,落脚点是”青山寂寂水澌澌,正是恒王战死时“,揭露的是青州恒王被清廷所杀。后文《芙蓉女儿诔》,落脚点是”直烈遭危,巾帼惨于羽野“,表面上吊的是芙蓉花,其实”捉迷屏后,莲瓣无声“,即在白芙蓉花开的季节,白莲教女儿乌三娘子惨死了。
     晴雯就是白莲教乌三娘子,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写就是晴雯的姓氏乌字。晴雯与贾宝玉的大跟班李贵最要好,源于李贵是白莲教起义首领王伦的女婿即乌三娘子丈夫。
    还有一处写了白莲教起义:”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特别是在”作强梁“之后,有【甲戌侧批:柳湘莲一干人】柳湘莲作强梁,就藏有白莲教在山东临清起义一事。柳,柳姓源于柳下惠典故,鲁国公子展禽食采于柳下,后裔以柳为姓。柳发源于鲁,借指山东。湘莲,白莲代名词。作强梁,借指起义。
  秦钟定指秦终于甲午年,按”同气相求“影指乾隆甲午。柳湘莲作强梁,白莲教在山东临清起义一事。
                                         
                                                 后说典制
    秦钟等用术数隐指乾隆甲午年,发生白莲教起义之事。那么起义后事如何呢?清廷必然采取系列举措防止起义,巩固统治。白莲教起义之后,清廷主要采取了两大举措:一是禁枪,二是强化保甲连坐。
    程甲本第101回、104回,写的”云南私带神枪一案“,据童力群教授考证,就是写的乾隆甲午年即1774年年底,白莲教起义之后,清廷采取的”禁枪“善后举措。
    《红楼梦》第七回,  秦钟等用术数隐指乾隆甲午年,发生白莲教起义之事。同回是否有甲午年相关之事呢?
     ------他(周瑞)女儿笑道: ”你老人家倒会猜。实对你老人家说,你女婿前儿因多吃了两杯酒,和人纷争起来,不知怎的被人放了一把邪火(散布谣言),说他来历不明,告到衙门里,要解递还乡。所以我来和你老人家商议商议,这个情分,求哪一个可了事?“
    对”来历不明“的人都要实施管制,正是乾隆三十九年甲午年,发生白莲教起义之后,采取强化”保甲连坐“政策的反映。
    
   ”玻璃窗“、”宫制堆纱新巧的假花“两个名物,以及秦钟所藏术数,”强化保甲连坐“政策,都应发生在乾隆三十九年白莲教起义之后。己卯本、庚辰本第七回成书在乾隆三十九年甲午年之后。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