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的网文
(2020-02-11 19:56:31)分类: 徐渭 |
明代三才子之一的徐渭潦倒晚年饮茶格调高雅可见一斑
煮泉烹茶
徐渭(1521年3月12日-1593年),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剧作家。他自幼聪敏,文思敏捷,胸有大志,早年参加科举考试,但却屡试不中。后因参与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和反对权奸严嵩,遭遇终生坎坷,成为落魄文人。他的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对后世的扬州八怪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徐渭一生命途多舛,遭遇坎坷,晚年悲苦凄凉,形影相吊,他将自己的悲愤和怀才不遇之感融注于笔端,创造了一幅又一幅惊世骇俗的水墨名画。他笔下的墨竹,枝淡叶浓,逸笔草草,竹枝气势劲健,竹叶俯垂含情,虽属竹枝而高洁清爽之气不减。出生在茶乡的他偏爱嗜茶。无奈囊中羞涩,无钱买茶,只得用自己的书画换茶喝。
在徐渭71岁那年,一位叫做钟元毓的老朋友来访。他们交情甚笃,过从较多,相聚时天南海北,无所不谈,常常是以饮茶为乐。可是这次老友造访,徐渭却没有茶招待他。于是就提出玩一个”赌藏钩“的游戏,即各自写一个字条,比输赢。若是自己输了就给钟老友写扇面十幅,若对方输了就给徐渭十斤后山茶。他们赌了两局,平分秋色,钟元毓答应明日就送过来后山茶十斤,当然徐渭也只得答应画十幅扇面给老友了。
后山茶是当时的本地名茶,产自上虞县后山,称作”上虞后山茶“。徐渭赢得十斤后山茶自然高兴,可是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一口气画上十幅扇面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钟元毓自然看得出来老友的为难心境,就说:”后山茶你还是能喝到的,不过这十幅扇面就尽力而为吧!“徐渭对老友的坦荡,大方非常感激。第二天徐渭就收到了钟元毓派人送来的茶叶,而后立即给老友回信道:”一穷布衣辄得真后山一大筐,其为开府多矣!“信中所写的”开府“,是指四川嘉州(今乐山)的蒙山茶,也是名茶。从特指的文字中可以看得出来徐渭的欣喜,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煎茶七类》徐渭写于公元1575年,从饮茶分人品与品茶的关系,烹茶用水,烹茶火候,以及饮茶功效等七个方面简括地谈到了他的观点。特别是有关”煎茶“”要须其人与茶品相得“的观点,更可以看出他的人格。正如明人许次纾在《茶疏》中说的那样:”宾朋杂沓,止堪交错觥筹,乍会泛交,仅须常品酬酢。惟素心同调,彼此畅适,清言雄辩,脱略形骸,始可呼童篝之火。“一些志不同道不合的人,只能在一起饮酒,而只有志同道合,谈话投机的人在一起饮茶才能品味到茶之真味。可见尽管徐渭穷困潦倒,但是,他对于饮茶还是很讲究的。
徐渭:大明真正的文武全才,为何只有胡宗宪能赏识?
心安历史说
青藤泼墨山水间,谪仙何故下人间。仕途无意自戎马,踉跄白鬓照悲歌。
变卖千卷藏书后,徐渭走上了陌路。
徐渭,他是个不得志的才子。解缙尚且能在编纂《永乐大典》时声名鹊起,位居首辅,完成读书人治国、平天下的仕途情节、人生夙愿。可是徐渭呢,仅仅只考上了一个秀才。自幼被乡里乡亲称为神童的他,面对屡试不中的悲剧后,自此也是郁郁寡欢。时值嘉靖年间,倭患严峻,的家乡浙江首当其中,素有大局观的徐渭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了抗倭大将、浙直总督胡宗宪的幕僚。在他的出谋划策之下,倭寇头子徐海被擒拿,汪直被诱降。徐渭的出现推动了东南沿海的太平人间早日到来,可是,为什么这位智多星,会沦落到晚年凄凉,买藏书以为生呢?
仕途
出生在绍兴的一个衰落的大家族里,徐渭的父亲是当时夔州府的同知(相当于如今的副市长级别),官职正五品,因此家里的门规也是森严。徐渭有两个哥哥,都是父亲的原配所生,后来原配去世,父亲续弦苗氏,但是这个苗氏一直未曾给徐渭的父亲填个一男半女。因此,徐渭的父亲在晚年娶了小妾,并且老来得子,小妾产下了徐渭。徐渭自幼由苗氏抚养,可是徐渭并不感激苗氏。因为在徐渭的父亲死后,徐渭的生母被苗氏赶出了家门,那时的徐渭仅仅只有十岁。
虽然家族没落,但是好歹是个官宦之家,徐渭也能接触大量的文学知识。九岁做文章,十岁时竟能模仿杨雄的文章做了《释毁》一书,此书一出世人惊奇,纷纷那徐渭同三国时的杨修和唐朝时的刘晏相比,少年天才的名声在绍兴的大街小巷传开。相比于著书、作画,徐渭更爱书法,尤其是狂草,世人不解。这让这位少年天才形成了孤芳自赏、郁郁寡欢的个性。徐渭这之后的诗文也大多是以悲凉、凄冷作为主格调。
少年才子更是被相亲们寄予厚望,读书不就是为了登上仕途的道路吗?徐渭书法精湛、少年著书、博学多闻。科举之路理应是异常顺畅,最终登上金銮殿,完成儒学教育中的治国、平天下的世代读书人的梦想。可是现实却是残酷的,徐渭自二十岁考中了秀才后,连续八次参加乡试,屡次不能中举,到第八次时,他已经四十一岁了。
这二十年的时光也并非平坦。苗氏在徐渭十四岁时去世,家中无长者,以兄为父。可是,他与那两位哥哥同父异母,同时兄弟相差二十岁之多,志向不同,并无什么手足之情。于是乎,徐渭于二十一岁入赘绍兴大族富户潘府。协助在官场微末小吏的岳父,为其打理公文政务,同时为乡试考试做准备。正是这样的经历,让徐渭得知了官场的规则及规则背后的那一条条见不得光的脉络,徐渭同时熟悉了浙粤两地的风土人情、地形地势,为他今后彰显他的军事才能做了铺垫。
幕僚
如果不是接二连三的变故和那面目狰狞的倭寇,我想徐渭应该还在科考的路上努力奋斗着。
徐渭二十五岁的那年,家里仅剩下的财产被当地的恶霸豪绅抢占。
第二年,妻子潘氏也病逝,离他而去。
徐渭自是孤身一人、家破人亡。生活还得继续,徐渭先是到了江苏太仓谋生,后来事情进展不顺利。便回到老家绍兴,以私塾授课糊口,研习王阳明的理学。在生活稍微宽裕点以后,就不顾世俗眼光将生母接到家中奉养。
徐渭博才,倭寇入侵家乡,他一代文人骚客,手无缚鸡之力,只能出谋划策。徐渭先后在柯亭、皋埠、龛山等地为明军充当智囊。此一举,显示出了徐渭不可多得的军事才能,同样他也得到了浙江巡抚胡宗宪的关注。
胡宗宪仰慕徐渭的才能,想要把他招做幕僚。面对达官胡宗宪抛出的橄榄枝,徐渭万分纠结:一方面,他十分倾佩胡宗宪的军事胆略和爱国情怀;可是另一方面,胡宗宪是当时内阁首辅严嵩的门生,胡宗宪是严党。是那个大奸臣严嵩的车前足。徐渭早年因为严嵩当政任由蒙古俺答在京畿劫掠,造成“庚戌之变”,徐渭满腔热血,写下了《今日歌》等痛斥严嵩卖国误事,已经与严嵩决裂,看清严党误国、贪污的嘴脸。
在万般挣扎之下,徐渭选择了相信胡宗宪,进入胡府成为了胡宗宪的幕僚。
胡宗宪没有看错人,徐渭提出要平定倭寇祸乱不在于无休止的征战而在于以柔克刚的招抚。倭寇不光是日本人,还有相当一部分事沿海的居民,他们或走投无路、或想要不劳而获纷纷当上了盗贼祸害乡里。在徐渭的神机妙算之下,倭寇头子徐海被诱降,经他之手消灭了多股倭寇势力,最后徐海也是人头落地。经过徐海的内耗与徐渭的计谋,另一位倭寇头子汪直也也有意投降。但是,在浙江巡按使王本固的急功近利下,汪直在投降时被诱杀。汪直死前说过:“他一人死足以,可是连累到两浙的百姓。”汪直死后虽倭患暂平,但是倭寇群龙无首,此之后将带来更大的灾难。徐渭的政策本意招安,但是被这些贪功冒进的官吏插上一手,倭寇自是无人敢降。断绝了后路的大明原居民倭寇,烧杀起来日益疯狂。
公元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严嵩倒台,徐阶担任内阁首辅,为了清除严党势力。胡宗宪受到了弹劾被逮捕入京。徐渭更是心灰意冷自此离开了总督府。
牢狱
胡宗宪因为抗倭有功被免除处分,怎奈朝中人容不下一个胡宗宪。三年后,胡宗宪再度遭受牢狱之苦,这一次胡宗宪没有那么幸运,他惨死在了狱中。
徐渭是胡宗宪的幕僚,被打上了同党的标签。看惯了明代官场的阴暗,自己才华横溢,却屡不中第。胡宗宪抵御外敌却被一帮庸夫之臣害死,徐渭心有不甘却又无可奈何。
他写下了《自为墓志铭》以自我抒怀,并且九次自杀未遂。后来徐渭又因为杀妻而再遭牢狱之苦。
徐渭的才华还是或多或少地拯救了自己。因为徐渭的才华,让他在狱中注释《周易参同契》,参与好友张元忭《会稽县志》的编纂工作,得以将功赎罪。当然,这和诸大绶和张元忭等友人的鼎力相助是离不开的。
徐渭出狱后应戚继光的邀约远赴辽东教授李成梁兵法,但是因为身体抱恙值得回京保养。之后,才子徐渭和好友张元忭不合,病情越来越严重,最后含恨而终。
徐渭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生性悲苦,他看清了这世间的冷暖。他孝顺,偌大的徐府,竟然容不下他的生母将她逐出家门。徐渭的生母做错了什么吗?没有,只是因为她是小妾,卑微的小妾。这没关系,徐渭发达时,能够将她接到身边,恪守孝道;他忠义,胡宗宪他是功臣,抗倭的功臣。可是堂堂天朝大国,一个个君子圣人,竟然容不下这位救万民于水火的将领。胡宗宪做错了什么吗?没有,但是他是严党,严党都是毫无作为的,都是误国殃民的,都应该一网打尽。徐渭没有办法,只得以死明志。他足足自杀了九次!
世间给了徐渭太多的冰冷,没有人懂他,也没有人配懂他。
参考资料
《锦衣之下》里的白鹿竟然是真的,徐渭还专门写了一首诗
小麦说文艺
发布时间:02-0512:47优质原创作者
这周播出的《锦衣之下》里,出现了一个通体雪白的白鹿。
这只白鹿由吴守绪寻得,但在原著中,这只其实是由戚继光为了支持抗倭大计的胡宗宪擒得的,此时胡宗宪被弹劾,急需这只白鹿讨皇帝开心。
其实,这只白鹿并不是什么稀奇的动物,大概率就是得了白化病,但奈何当时的皇帝嘉靖修仙入了迷,所以将这只白鹿先给他倒是拍对了马屁,一不做二不休,为了凸显这只白鹿的“祥瑞”,胡宗宪还专门让徐渭写了一首历史上有名的拍马屁诗《进白鹿表》。
《进白鹿表》分为《代初进白牝鹿表》和《代再进白鹿表》二表,史称“代进白鹿双表”,虽然荒诞不经,却文辞优美,所以嘉靖看到后非常高兴,就此保住了胡宗宪。
获得了皇帝支持的胡宗宪不用再依附他人,一举平定了危害国家数十年的倭寇之乱。
所以,《进白鹿表》虽然为许多文人所不齿,但不得不说,这篇文章的意义是巨大的。
代初进白牝鹿表
说道《进白鹿表》,徐渭是绕不过去的。
徐渭,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他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
徐渭非常有才,是少年得志的典范。
徐渭十岁的时候,就通读了杨雄的名文《解嘲》,和一般人只是读一读,背一背不一样的是,徐渭不仅搞懂了意思,还将之改写了,取名为《释毁》。
《释毁》这首诗没有流传下来,但据史书记载,这首诗当时轰动全城,被喻为“指掌之间,万言可就。”
由此可见,徐渭的确不是一般人。
但是,徐渭虽然满腹才学,科举之路却不是那么顺利,20岁中秀才之后就屡考不中,这可是把徐渭打击坏了,要知道“明代三才子”之一的杨慎就是状元出身。
考不上科举,但生活还要继续,就在他人生最艰难的时候,徐渭遇见了改变他一生的人,胡宗宪。
当时的胡宗宪是浙江总督,听说了徐渭的才能,决定聘他为幕僚。
徐渭虽然怀有大才,但那个年代,考不中科举有才也没用,所以当时的徐渭也就是一个穷光蛋而已,被总督看上了,哪有不答应的道理。
就这样,徐渭成了胡宗宪的幕僚,《进白鹿表》就是他专门帮胡宗宪所做,高手一出,必定不凡,这篇表文一出,嘉靖顿时龙颜大悦,不仅保住了胡宗宪,还提升了他的俸禄。
《进白鹿表》的成功,胡宗宪决定再接再厉,又令徐渭代笔了《代进白龟灵芝表》。
白龟不稀奇,稀奇的是这只白龟潜伏在灵芝的根部,果不其然,嘉靖看了这篇表文后,龙心大悦,还亲自将之命名为“玉龟仙芝”。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胡宗宪的倒台,徐渭也被牵连,后来对人生彻底失望的他精神上也出了问题,反复自杀有9次之多,嘉靖45年,因怀疑妻子不贞,徐渭将妻子杀死后入狱,在朋友的帮助下,坐了7年牢。
出狱后,徐渭居住在乡间,过着清苦的生活,73岁那年病逝。
前一篇:[转载]寻找赵之谦
后一篇:[转载]“你的心”和“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