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红楼梦中的戏曲涉及西厢记最多,牡丹亭第二

(2019-08-01 16:35:38)
标签:

转载

分类: 名家评说红楼梦

红楼梦中的戏曲涉及西厢记最多,牡丹亭第二

   ——《红楼梦》前八十回戏曲浅析(10

2017-1-2


(续昨)《牡丹亭.寻梦》写杜丽娘一日在花园中睡着,与一名年轻书生在梦中相爱,醒后终日寻梦不得,抑郁而终。这一出戏似伏林黛玉泪尽而死。

南曲《西厢记》叫《惠明下书》,而非王实甫或关汉卿的北曲,这出叫“白马解围”“解围”或“寺警”。内容说的是孙飞虎兵围普救寺,张生修书向好友白马将军杜确求救,寺中无人敢送信,唯有平日好吃酒打架的惠明站了出来,去给杜确将军送信来解围。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它的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可以说每支曲子都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诗。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

故事梗概:前朝崔相国死了,夫人郑氏携小女崔莺莺,送丈夫灵柩回河北安平安葬,途中因故受阻,暂住河中府普救寺。这崔莺莺年方十九岁,针织女红,诗词书算,无所不能。她父亲在世时,就已将她许配给郑氏的侄儿郑尚书之长子郑恒。

小姐与红娘到殿外玩耍,碰巧遇到书生张生。张生本是西洛人,是礼部尚书之子,父母双亡,家境贫寒。他只身一人赴京城赶考,路过此地,忽然想起他的八拜之交杜确就在蒲关,于是住了下来。听状元店里的小二哥说,这里有座普救寺,是则天皇后香火院,景致很美,三教九流,过者无不瞻仰。

本是欣赏普救寺美景的张生,无意中见到了容貌俊俏的崔莺莺,赞叹道:“十年不识君王面,始信婵娟解误人。”为能多见上几面,便与寺中方丈借宿,他便住进西厢房。

一日,崔老夫人为亡夫做道场,这崔老夫人治家很严,道场内外没有一个男子出入,张生硬着头皮溜进去。这时斋供道场都完备好了,该夫人和小姐进香了,以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张生想:“小姐是一女子,尚有报父母之心;小生湖海飘零数年,自父母下世之后,并不曾有一陌纸钱相报。”

张生从和尚那知道莺莺小姐每夜都到花园内烧香。夜深人静,月朗风清,僧众都睡着了,张生来到后花园内,偷看小姐烧香。随即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也随即和了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张生夜夜苦读,感动了小姐崔莺莺,她对张生即生爱慕之情。

叛将孙飞虎听说崔莺莺有“倾国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颜”。便率领五千人马,将普救寺层层围住,限老夫人三日之内交出莺莺做他的“压寨夫人”,大家束手无策。这崔莺莺倒是位刚烈女子,她宁可死了,也不愿被那贼人抢了去。危急之中夫人声言:“不管是什么人,只要能杀退贼军,扫荡妖氛,就将小姐许配给他。”张生的八拜之交杜确,乃武状元,任征西大元帅,统领十万大军,镇守蒲关。张生先用缓兵之计,稳住孙飞虎,然后写了一封书信给杜确,让他派兵前来,打退孙飞虎。惠明和尚下山去送信,三日后,杜确的救兵到了,打退孙飞虎。

崔老夫人在酬谢席上以莺莺已许配郑恒为由,让张生与崔莺莺结拜为兄妹,并厚赠金帛,让张生另择佳偶,这使张生和莺莺都很痛苦。看到这些,丫鬟红娘安排他们相会。夜晚张生弹琴向莺莺表白自己的相思之苦,莺莺也向张生倾吐爱慕之情。

自那日听琴之后,多日不见莺莺,张生害了相思病,趁红娘探病之机,托她捎信给莺莺,莺莺回信约张生月下相会。夜晚,小姐莺莺在后花园弹琴,张生听到琴声,攀上墙头一看,是莺莺在弹琴。急欲与小姐相见,便翻墙而入,莺莺见他翻墙而入,反怪他行为下流,发誓再不见他,致使张生病情愈发严重。莺莺借探病为名,到张生房中与他幽会。

老夫人看莺莺这些日子神情恍惚,言语不清,行为古怪,便怀疑他与张生有越轨行为。于是叫来红娘逼问,红娘无奈,只得如实说来。红娘向老夫人替小姐和张生求情,并说这不是张生、小姐和红娘的罪过,而是老夫人的过错,老夫人不该言而不信,让张生与小姐兄妹相称。

老夫人无奈,告诉张生如果想娶莺莺小姐,必须进京赶考取得功名方可。莺莺小姐在十里长亭摆下筵席为张生送行,她再三叮嘱张生休要“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长亭送别后,张生行至草桥店,梦中与莺莺相会,醒来不胜惆怅。

张生考得状元,写信向莺莺报喜。这时郑恒又一次来到普救寺,捏造谎言说张生已被卫尚书招为东床佳婿。于是崔夫人再次将小姐许给郑恒,并决定择吉日完婚。恰巧成亲之日,张生以河中府尹的身份归来,征西大元帅杜确也来祝贺。真相大白,郑恒羞愧难言,含恨自尽,张生与莺莺终成眷属。

《西厢记?6?1惠明下书》同《西楼记?6?1楼会》一样,也似伏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

十二、《上寿》伏贾宝玉最终出家结局。

第六十三回,写宝玉过生日,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于是大家吃酒,芳官便唱:‘寿筵开出风光好……’众人都到:‘快打回去!这会子很不用你来上寿,拣你极好的唱来’”。

《缀白裘》初集《牧羊记?6?1庆寿》中“山花子”:“寿筵开出风光好……”唱词,便是芳官所唱。《南词叙录?6?1宋元旧篇》著录此剧出于宋元无名氏《苏武牧羊记》,亦称《白雁记》,《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有录。但《缀白裘》八集中《上寿》剔除有关苏武情节,改为八仙上寿,为昆曲上演剧目,其中亦有芳官所唱。有关“八仙庆寿”的作品,朱有燉曾作《瑶池会八仙庆寿》,傅山曾作《八仙庆寿》。庆寿演剧历史悠久,只是在不同的时代,演剧的方式及其内容有所变化而已,这几种庆寿戏,是研究庆寿演戏的重要的史料。

《缀白裘?6?1上寿》是从《牧羊记?6?1庆寿》变化过来的《八仙贺寿》。《牧羊记》是元代出现的南戏剧本,作者不详,清张大复在《寒山堂曲谱》中认为是马致远作,姑为一说。《古本戏曲丛刊》收录的是清初抄本,一般认为此本是经明代人改写过的,非元代原本。此剧演西汉苏武故事: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押,拒不投降。乃被放逐到北海牧羊。匈奴单于命降将李陵向苏武劝降,苏武正气凛然,李陵羞愧而退。苏武牧羊十九年,啮雪吞毡,坚贞不屈,历尽艰辛,终归汉朝。全剧二十五出,“庆寿”是其第二出,演苏武出使匈奴前夕,为母亲庆祝寿诞。这出戏从明代起就很流行,明清选本如《群音类选》、《南词定律》、《南曲九宫正始》、《缀白裘》等均收有此出。清代梨园又把《牧羊记?6?1庆寿》删换了几首曲子,将其内容改为八仙祝贺王母寿诞,改名《八仙上寿》,简称《上寿》,专为寿筵祝觞及作为开场例戏演唱,清代同治至民国年间的曲谱如《遏云阁曲谱》、《六也曲谱》、《与众曲谱》均有收录。

将苏武为母亲庆祝寿的《牧羊记?6?1庆寿》改为八仙祝贺王母寿诞,并更名《八仙上寿》的《上寿》,明显伏贾宝玉最终出家的结局。

十三、《红楼梦》前八十回中涉及《牡丹亭》情况一览。

1、第十一回贾敬寿辰,凤姐所点之戏之一为《还魂》,家班上演。

2、第十八回元妃省亲点的第四出戏为《离魂》,贾蔷命龄官做《游园》《惊梦》二出,龄官上演。

3、第五十四回元宵节里,贾母叫芳官唱一出《寻梦》,只用箫和笙笛,余者一概不用。

4、第二十三回回目名称“牡丹亭艳曲惊芳心”。

5、第二十三回黛玉听见梨香院内十二官正在演习戏文《牡丹亭》的《游园》《惊梦》。

6、第三十六回宝玉想起《牡丹亭》曲子来,想听小旦龄官唱一套《惊梦》中的“袅晴丝”。

7、第四十回黛玉酒令引用“良辰美景奈何天”。

8、第五十一回薛宝琴作诗谜《梅花冠怀古》,涉及《牡丹亭》中《写真》、《拾画》、《圆驾》三出戏。

《红楼梦》前八十回中的戏曲,涉及到《牡丹亭》的为第二多,第一多是《西厢记》。

《牡丹亭》,亦称《还魂记》,为汤显祖《玉茗堂四梦》中最负盛名者。有玉茗堂刊本、文林阁本、石林居士本、明泰昌朱墨本、蒲水斋校勘本、柳浪馆刊本、暖红室刊本等,《古本戏曲丛刊》据朱墨本影印。《今乐考证》、《曲品》、《传奇品》、《曲考》、《曲海目》《曲目》均有著录。《牡丹亭》第二十出《闹殇》,舞台本称《离魂》,剧演杜丽娘相思成疾而亡,且葬于梅树之下。《游园》、《惊梦》实为《牡丹亭》第十出《惊梦》,舞台本将其分为两出,剧演丽娘游园,目睹春色,牵动春情,梦遇柳春卿(梦梅),两情缱绻,梦醒之后萦思不已。这两出戏不仅在元妃省庆所演,梨香院排演时被黛玉所闻,几近留恋痴迷,还令宝玉所垂涎。

十四、《红楼梦》前八十回中上演、引用、化用《西厢记》情况一览。

 1、第二十三回回目名称“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2、第二十三回宝玉将自己和黛玉作比张生和莺莺 :“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西厢记》原文:“小子多愁多病身,怎当他倾国倾城貌”。( 第一本第四折P27页)

3、第二十三回黛玉骂宝玉:“ 呸!原来也是个‘银洋镴枪头’”。《西厢记》红娘骂张生原文:“呸!你是个银洋镴枪头”。(第四本第二折P91页)

4、第二十三回黛玉深层领悟戏词:“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西厢记》原文:“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 (第一本楔子P7页)

5、第二十六回黛玉自叹:“每日家情思睡昏昏”。《西厢记》原文:“每日价情思睡昏昏”。(第二本第一折P31页)

6、第二十六回宝玉与紫鹃打趣:“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叫你叠被铺床”。《西厢记》原文:“若共他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叫他叠被铺床”。 (第一本第二折P16 

7、第三十五回黛玉触景生情:“幽僻处,可有行人?点苍苔,白露泠泠”。《西厢记》原文:“幽僻处可有行人,点苍苔白露泠泠”。(第二本第二折P42页)

8、第四十回黛玉将《西厢记》戏词引入酒令:“纱窗也没有红娘报”。《西厢记》原文:“纱窗外定有红娘报”。(第一本第四折P25页)

9、第四十九回宝黛交谈中宝玉道:“孟光接了梁鸿案”。 《西厢记》原文:“更做道孟光接了梁鸿案”。(第三本第二折P69页)

10、第四十九回宝玉道宝钗与黛玉间矛盾化解:“小孩儿家口没遮拦”。《西厢记》原文:“小孩儿家口没遮拦”。( 第三本第二折P65页)

11、第五十一回薛宝琴新编怀古诗(诗作):《蒲东寺怀古》。

12、第五十四回葵官上演 《惠明下书》。

13、第五十四回贾母述说 “……凑了《西厢记》的《听琴》……”

14、第六十二回探春对薛姨妈道:“恭敬不如从命”。《西厢记》原文:“恭敬不如从命”。( 第二本第二折P45页)

15、第六十三回 岫烟品妙玉:“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西厢记》原文:“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第二本楔子P36 

从《红楼梦》前八十回中涉及的《西厢记》和《牡丹亭》情况可以推断:《红楼梦》所呼唤的,正是“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续完)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