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柳敬亭传
清·黄宗羲
【原文】
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记》,当时演史小说者数十人。自此以来,其姓名不可得闻。乃近年共称柳敬亭之说书。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见之,曰:“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欢咍(hi)嗢(wà)噱(jué)矣。”又期月,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宁南以为相见之晚,使参机密。军中亦不敢以说书目敬亭。宁南不知书,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援古证今,极力为之,宁南皆不悦。而敬亭耳剽口熟,从委巷活套中来者,无不与宁南意合。尝奉命至金陵,是时朝中皆畏宁南,闻其使人来,莫不倾动加礼,宰执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称柳将军,敬亭亦无所不安也。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汝者,从道旁私语:“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
亡何国变,宁南死。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敬亭既在军中久,其豪猾大侠、杀人亡命、流离遇合、破家失国之事,无不身亲见之,且五方土音,乡俗好尚,习见习闻,每发一声,使人闻之,或如刀剑铁骑,飒然浮空,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者矣。
【注释】
柳敬亭:名逢春,明末以说书负盛名。
《东京梦华录》:南宋孟元老著。记述当时汴京的城市面貌和人民生活,很有史料价值。
扬:扬州府。府治在现在江苏省扬州市。
犷悍:粗野强悍。
云间:松江府的别称。现在上海市松江区一带。
句性情,习方俗:鉤探所讲说人物的性格感情,研习各地方的风土人情。
凝神定气:聚精会神,专心。
欢咍:欢快。咍,喜悦。
喟然:叹息的样子。
金陵:南京。
旅会:大聚会。旅,众。
宁南:左良玉,字昆山,明末山东临清人。先率军在宁东与清军作战,升总兵官。其后在河南一带与张献忠、李自成起义军作战。南下驻武昌,封宁南伯。南明福王时进封宁南侯。
目:看,名词作动词用。
不知书:没有读过书,没有文化。
耳剽口熟:耳朵经常听到的,嘴里经常说的。剽,掠取,这里是得到的意思。
尝奉命至金陵:这时北京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破,崇祯皇帝死后,福王在南京即皇帝位(历史上称为“南明”)之后的事。
市井小人:街坊上地位低微的人。
亡何国变:不久,明朝覆灭。亡何,同“无何”。
略尽:差不多光了。
豪猾:强横狡诈不守法纪的人。
【赏析】
文章的开头从回顾说书历史落笔,从而指出柳敬亭在说书史上的地位。全文也是循着说书这条线来写的。
第二段是纪传体的写法,介绍柳敬亭的身世。侧重写他在说书方面的成长过程:由盱眙市中的崭露头角,到受教于云间莫后光,再到名达江南缙绅间。
第三段写柳敬亭入宁南幕府的情况。作为传记,柳敬亭的这段重要经历,自然无法回避,但此段中涉及说书的情况甚少,作者写它的目的何在?细读起来,我们可以理解到:作者企图从柳敬亭的人生大转折中,寻求他说书艺术后来更加提高的原因,因而此段为后文做了铺垫,仍是暗扣说书这条线的。
![[转载]黄宗羲《柳敬亭传》赏析 [转载]黄宗羲《柳敬亭传》赏析](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