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话说南方人鸟语

(2017-02-07 12:48:21)
标签:

粤语

方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

普通话

分类: 论述分析

话说南方人鸟语

谭笑

2017-2-2

 

 

南方人到北方常被北方人笑话,说他们说话像鸟语。其实,南方人不必在意。无论南方北方,我们中国人多以盛唐自豪,而盛唐的语音,反倒是更多遗传在了现在的南方“鸟语”里。现在的普通话,其实某些特质是过去的满蒙汉语。

中国语音系统按时间分,若主要从共同语出发,可分为上古音、中古音和近古音。所谓共同语,就是天下人都会共同去使用的语言,通俗讲就是古代的普通话。

我国共同语历史上有叫“雅言”、“官话”、“国语”等,今天之所以叫普通话,据说是为避免官方语言称谓给人以凌驾于方言乃至少数名族语言之上的感觉。

上古音,指从西周初年到汉末的汉语语音。上古音历时一千二百多年,代表性音系是《诗经》的韵母系统和先秦的声母系统。

汉朝时语音已同周朝不同,汉朝就有人发现这一现象。上古音声调、韵母等具体情况在当前学术界有许多说法。

中古音,指从隋经唐至宋这个历史时期的汉语语音。中古音历时约七百年,代表性音系是隋唐时期盛行的韵书《切韵》系统。

中古音声调已明确分出四声:平、上、去、入。

所谓四声,就是四个声调。若以现代普通话解释,可举例“妈[mā]、麻[má ]、马[mǎ ]、骂[mà ]”四个字。四个字读音不同,就是四个声调不同。注意,中古音四声和现代普通话四声不一样,这在后面会介绍。

中古音唐与隋也不完全相同,语言总在发展变化。

近古音,也称近代音,指元朝至清朝的语音。近古音历时近七百年,代表性音系是元朝编写的《中原音韵》。

近古音四声和中古音四声变化较大,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中古音的平声在近古音中分化为阴平、阳平,入声在近古音中消失。入声是一种短促声调。宋朝岳飞的《满江红》押韵要用入声,按近古音读没有入声,往往无法读出原来的顿挫感。

近古音随着时间发展,同现代普通话越来越近,有人说明万历时北京方言已显露出现代北京话雏形。由于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基础的语言,所以,我们可以拿现代普通话具体解释近古音。

例如上文的“妈[mā]、麻[má ]、马[mǎ ]、骂[mà ]”,按现代普通话“妈[mā]”是阴平,也叫一声;“麻[má ]”是阳平,也叫二声;“马[mǎ ]”是上声,也叫三声;“骂[mà ]”是去声,也叫四声。

注意,明朝皇宫里的官方语言是当时南京风格的北京话,更南京一些,这在后面会介绍。

除声调有变化外,近古与中古比声母、韵母也有变化。

例如,《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zhě]。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xià]。

《登幽州台歌》按今天读音读,“者[zhě]”“下[xià]”不押韵,但按唐朝读音却押韵。唐宋时的“者”读类似现在“价[jia]”的音,“下[xià]”可能读“[ha]”的音,“价[jia]”和“[ha]”就押韵了。

中古音、近古音都是指社会主流语音,是社会多数人使用的共同语,还常是官方推行的标准语,而其他地区的语音属于方言,可以叫方音。今天,我国南方的方言更多保留有古音,甚至上古音,其中越往东南沿海地区,越多保留有中古时期的唐宋官方语音。

由于近古音去掉了入声,所以语音的丰富性变弱。现在许多歌曲广东话唱就更好听,换普通话唱就单调一些,原因之一即广东话与中古音更接近,声调更为丰富。

其实不光语音,广东话用词也复古。在广东街道上,我们可以听到有人不说“喝”,说“饮”;有人不说“吃”,说“食”。北方人到了广东,简直像是回到古代。

当然,广东话某些语法也有保留有古人遗迹,本文讲语音,故不细说。

语音不同,用词不同,语法不同,都更复古,为什么?

就中古而言,主要是我国宋朝统治者被北方少数民族赶到南方造成的。 

宋朝原本统治中心在北方,被赶到南方后,随着皇亲国戚、重臣大元以及逃难百姓的南迁,中原语音系统就到了南方。

而在北方,金人、蒙古人成为了统治者,把阿尔泰语系带入,异族语言和汉语融合,就诞生了汉语近古音。

语言文明历来是弱者屈服于或追随于强者。

金人、蒙古人是统治者,语言文明就倒向金人、蒙古人。可笑的是,汉语太有定力,汉文明太强大,所以,没全倒过去,只是融合,而且,还是汉语主体保留下来,在京城这地界,把统治者的文明融合了,甚至,还有消灭了他们的民族语言。金人后来多不会讲金人自己语言,再后来的满人最终也是如此。入侵者变成统治者后,曾有定他们的民族语言为国语,但后来不得不迫于现实的无奈而徒有其表。现在他们的文明有的找不到了,有的变成了被保护的濒危遗产。当然,他们许多少数民族都非常伟大,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主动接纳更先进的汉文明,也可见他们的胸怀。

宋时南方相对落后,宋朝统治者南迁,宋朝统治者的语言就成了主流语言。于是,南方当地人部分放弃自己方言,说起当时的北方话。注意,南方人此前的语音,也有五胡乱华衣冠南渡时带来的中原上古音。

在元、清两朝,汉人不满于异族统治,尤其南方距离北京山高皇帝远,还较为富足,所以,即使蒙、满全面统治了中国,中国南方的语言仍保留有很多唐宋特征。

明朝为汉人统治,但北方的近古音已形成,所以北京的官方语言,明朝除因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随着江淮人的涌入,变成北京的南京话外,并未能将整个近古音改变。我怀疑当时的北京官宦说话系统,在北方地区是个语言孤岛,跟整个北方的人民大众可能有点距离。

语言发展有个规律,语言融合后会向更方便、更准确的方向发展,并会和地域风格一致,和经济政治一致。所以,最后北方地区又融入满族特征的汉语渐渐发展起来,统治者的满语渐渐衰落。特别是辛亥革命后,许多满人连姓氏都改为汉姓,就更别说语音了。

现在的北京话在某些特征上,就是一种汉语满蒙说,是一种融合后发展了的语言,非常适合京城。而被推广的普通话,则是北京话的人工再造,历史证明其推广问题不大。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过许多次的民族大融合和人口大迁徙;中国也是个地域辽阔的国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今天,我们既应该尊重各个民族的人,也应该尊重各个地区的人,尊重各自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大家想一想,一个枝叶繁茂的民族,有着普通话为主干,又有各种各样的方言为枝干,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呀!

这正是:

话说鸟语南方银

更多唐宋汉人音

历史千年总变化

海纳百川博为今

 

补一

1.老国音,1913年,民国政府制定的老国音虽以北京音为主,但为了兼顾各地,仍具有当时的南京官话特征,如有入声等,制造了一个北京音为主兼顾南北的复合普通话,进行推广,但很快以失败告终。

失败的原因说法不一。有说是人为制造的语言脱离实际,也有说是当时动荡的社会导致推广失败。

2.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可分地域方言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方言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所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汉语方言常以地域大致划分为八大方言:官话方言晋语湘语赣语吴语闽语粤语客语

3.蒙古语,是古老的民族语言之一,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4.满语,是东北亚地区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满语支

 

补二

此文有南方网友QQ里看到,当即说北方话听着像驴叫,又有网友则做诗如下:

【活跃】侃哥.孤独飞鹰(QQ:355083179)

北国天寒语硬朗

南疆地润话柔肠

你谓鸟语他谓兽

同是中华何必伤

 

普通话的推广,一定意义上是为保证国家民族的统一与交流方便,但实际上,千年来中国方言就存在,也并不影响统一和交流。所以,由于普通话的推广,今天方言已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消失,我们是否可以鼓励地方台以方言播报节目,来保护方言呢?

 
该不该鼓励地方台用方言播报节目?最多可选1项
发起时间:2017-02-07 12:00    截止时间:2017-04-07 12:00    投票人数:0人
  • 0(0%)
  • 0(0%)
  • 0(0%)
投票已截止
最后投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