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惊现一件宋代“供御”铭款建盏
文图/陈 平
宋代福建省建阳以盛产黑釉瓷而遐迩闻名。在古籍中称为“乌泥建”、“黑建”、“紫建”,日本人称之为“天目”。
宋时盛行“斗茶”,由于黑瓷能清楚地看出茶面上白沫的变化情况,所以建盏大受欢迎。黑瓷中又以兔毫斑最受人们钟爱。这种瓷器的釉面颜色绀黑如漆,温润晶莹,釉面上布满密集的筋脉状白色、褐色纹,犹如兔身上之毫,故称“兔毫盏”。用兔毫盏沏茶,兔毫花纹在茶水里交相辉映,令人爱不释手。历代都有人对此进行论述。除建窑外,当时全国其他众多的窑场也生产这类造型的黑釉盏,釉色比较著名的有吉州窑的玳瑁,釉色酷似海龟壳;鹧鸪斑,釉色酷似鹧鸪鸟羽毛斑纹。在北方金人统治地区的河北定窑生产的这类产品,造型多为敞口盏,其特点是胎薄体轻;胎色洁白。釉色常常不够黑,而呈铁红色或酱褐色。河南省一带常生产一种白唇黑釉盏,其唇口是白色的素瓷。唇口以下器内外施黑釉,有的黑釉釉面上满布“银星”或“油滴”,是非常珍贵的。宋代建窑碗盏是以窑变著称,但从未见到有诸如像吉州窑的木叶纹装饰纹样。
最近,笔者有幸在闽建阳大潭古玩城廖先生商铺,惊喜地见到一件宋代牛毛纹“供御”铭款建盏(见图)。该建盏高6.8厘米、口径11.1厘米、足径3.6厘米,圈足极浅几达饼足,外足墙略向内斜直,足内宽0.5厘米。敞口、鼓腹、圈足,造型灵巧。灰褐色釉,近底部聚釉现象不明显。外腹壁近底处及圈足露胎,露胎处呈黑褐色。盏内施釉均匀,表面呈现出的兔毫已有部分被土蚀,但更增加了它的古朴沧桑之感。胎体较束口式盏薄,重量相对于其他盏式亦轻。制作较规整,造型简练美观,清秀宜人。上海博物馆仅有“进琖”铭款,笔者所见这种建盏应是首次发现,实属珍贵,填补了建窑建盏款识的一个空白。
“油滴”、“银星”类黑釉盏在日本被奉为国宝级,特别宝贵。最引人注目的为足底刻划“供御”和模印“进琖”、“官□”的铭款,表明当时建窑曾专为皇宫烧制御用盏、碗。宋《宣和遗事》记载的北宋政和二年(公元1120年),“(徽宗)又以惠山泉、建溪异毫盏,烹新贡太平嘉瑞茶赐蔡京饮之”,可作为建窑盏进贡宫廷的文献佐证。“供御”款为竖式阴刻,字体古拙纯朴,所占圈足内的位置较大。“进琖”和“官□”款为竖式模印阴文,字体相对于“供御”款较小和整洁。现在所见刻划和模印的建窑盏,其底部均露较粗糙的砂胎。
建窑黑釉瓷,成也因饮茶风尚的兴起而盛行,败亦因饮茶风尚的转变而走向衰落。昔日黑釉瓷生产的辉煌年代,有如夜空流星,流光闪现,一去不复返。然而,其发明的结晶釉纹饰,尤其是兔毫釉、油滴釉、曜变釉等名贵品种,自然奇特、异彩纷繁,耀眼夺目,是中国陶瓷工艺史上盛开的一朵璀璨的奇葩,在中国陶瓷工艺史上留下灿烂的一页。
http://www.yourcollect.net/bbs/xheditor/upload/day_150425/2015042514564636800.jp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