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规则意识
(2019-07-09 09:37:56)
标签:
教育 |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规则意识
小学低年级儿童是幼小衔接的阶段,幼儿园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规则意识,在幼儿园时,小学生以游戏为主,到了小学要从“游戏人”变成“学习人”角色的转换。小学低年级儿童进入一、二年级后他们正处于感性认识和具体形象认识的阶段。我们要在这个转型阶段给予帮助,多提供些活动的机会让儿童来发展自己的思维。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形象性,他们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与面前的具体事物或其生动的表象联系着的。我们要利用好这个特殊的阶段,在活动中,在游戏中培养小学儿童的规则意识。变硬性的说教为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对规则进行讲解,加强认知的引导。比如培养课间活动要守秩序,有一位老师是这样做的:他就让学生在下课时大家一起跑向教室门口,你抢、我挤,大家挤来挤去,结果谁也出不去,这就让学生亲自体验到无秩序、无纪律就是没有自由。每个学生在这种实际情境的经历过程中就能产生感受,有了这种感受,再把感受上升到理念,学生就很容易接受,也能在行为上有所体现。反复多次的行为逐渐就能内化为内在需要,从而形成行为习惯。
规则是遵守秩序的保障,对规则的崇尚与遵守就一个人而言,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就一个班级而言是一种良好的班风,就一个学校而言是一种良好的氛围,就一个团体而言是一种良好的道德规范。在一个大家都遵守的环境中,比较容易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因此营造一个秩序井然的校园环境,是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最好条件。小学低年级儿童精神奖赏的功效远远大于物质奖赏的功效,对于同学们遵守规则做得好的地方,我们要大力宣传,表扬,让学生感受遵守规则的幸福感和自豪感。榜样的挖掘和学习是不可忽视的。在遵守规则方面,注意把遵守规则好的同学作为榜样的学习,一方面,使榜样感到了受表扬的愉快,另一方面让普通学生形成只要认真遵守规则就会受到表扬的意识。
教育虽然以表扬,鼓励为主要手段,但是一直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会很脆弱,所以,适当运用惩罚的方法教育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会有好处。规则意识的形成有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使儿童从他律到自律。适当地让儿童受到一些自然的惩罚,是非常必要的,这种方法要有一定的限度,还要与说理与引导相结合,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与老师的爱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再加上以不同后果就能使孩子慢慢感悟。在这里我推崇“热炉法则”,我们在运用“热炉法则”惩罚的方法去让小学低年级儿童遵守规则的时候,重要的是给低年级儿童形成一种违反规则就会受到惩罚的心态,形成一种遵守规则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