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的三座紫岩殿

标签:
紫岩殿东紫岩西紫岩金华紫岩殿邢植 |
据了解,25年多以前,唐村破土动工开始修建中紫岩殿,2006年完成第一座大殿的修建,直到前年才完成了最后一座大殿的修建,并于29日举行了开光仪式,正式投入了使用。
东紫岩庙,位于金华城东赤松镇山口村东首。该庙供奉的是北宋时的山口村人邢植的神像。据《金华征献略》载:“邢侯,讳植,行第九,金华赤松人,母梦金甲神入怀而诞,生有膂力。宋庆历间应武科不第,叹曰:‘大丈夫生不遇时,当庙食百世’,卓立而卒。”乡人立庙紫岩祀之。绍兴间,命师淮上御敌,见阵前有神,长三丈,扬旗书“护国邢九公”,军得全胜。此后师中皆祀之。开禧用兵,疫疾上作,侯显灵而获痊,敕封“忠佑侯”,庙曰“康济”,又封“刚应广利忠佑侯”,敕封者三。凡乡民水旱、疾疫、火盗祷之辄应。郑刚中题其遗像曰:“气宇不凡,面犹心赤,歿为神灵,生为豪杰,护国佑民,恩封三赐,冤旒衰衣,万年血食。”关于邢侯的出生,有一段传说:
说邢侯是在坟墓里出生的(邢侯的庙旁有一个坟墓,该墓是邢母死后的安葬之地。在此坟墓上长出一棵大樟树,树上有一个小庙),他母亲常常带他到山口(距庙二、三百步)去买东西给他吃,钱交给店主时是大青钱(青铜铸的钱)、,她离开后即化作纸灰。一天,母亲去买东西,店伙计就把一个线团悄悄地连在她的后背,等她往回走时,将线团一路牵去,一直牵到坟墓里。于是大家将坟墓挖开,看见邢侯坐在母腹上。
东紫岩庙会在农历八月十五、十六日。庙会期间扛神像出巡,前面长旗锣鼓引路。据说长旗代表潮水,锣鼓代表潮声,这样做潮水不会到金华来。八月十五夜,女子到庙里要守长寿夜,戏班子演戏到天明,十六日是男子往拜的日子。另每十年斗一次牛,斗牛完即演戏,共九个戏班,二个九楼台(俗称翻九楼,即用九张台桌叠起,人从下面翻觔斗到上面去,再从上翻下来)。现东紫岩庙改称邢植纪念馆。
紫岩寺
郭仲南
行山杖策紫岩东,靉靆雲湥小径通。雨霁人家千树里,春浓僧寺百花中。
快心景物乘时好,极目韶光到处同。醉酒野失多洒落,花枝斜插照巾红。
郭仲南,名晃以,字行,兰溪人。正统四年登进士第,官行人,历南京刑部员外郎。有《复初子稿》、《省斋集》。
徐公大仙姓徐名侨,字崇甫(1160-1237),是浙江义乌徐塘下村人,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理学家,也是抗金派。淳熙十四年(1187年)进士,授上饶县主簿,曾拜朱熹门下,开禧二年(1206年),上书力陈与金人议和的危害,提出退敌之策,未被采纳。嘉定七年(1214年),由严州推官考满,历任刑工部架阁文字、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并兼吴王、益王府教授。后自请外知和州,抚恤百姓,精练军卒,作御敌准备。不久金兵来犯,属下纷纷提出“揭牌闭关”,侨不为所动。幕僚又提议请徐侨将妻子子女送过长江避难,徐侨拒绝并说“不幸受困,当共死守。”金兵探到和州已有准备,没敢侵犯。过了十年,改知安庆府,次年,任提举江南东路常平茶盐事,命州县官开常平仓赈济流散淮民。后上书建议“明诏大臣以正己之道正人、忧家之虑忧国,庶几致安于已危,迓治于将乱”,触怒当时的丞相史弥远,遭罢官。归老家10多年,潜心研读理学,写书教学生。紹定六年(1233年),朝廷重用老臣,觐见时直陈时弊,帝为之感动,改容咨嗟。接着又先后任侍进兼国子祭酒、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官、宝谟阁待制。退休后,理宗皇帝将义乌的殿口、和斯洛等村的土地收为官田,赐徐所有,徐侨拒绝接受,将土地还回百姓,当地百姓感其恩德,把这片土地的地名改称为“官清畈”。
而“胡公大帝”胡则是浙江永康县胡库村人,生于北宋乾德元年(963),太宗端拱二年(989)登进士,在40多年的仕途生涯中,曾十次担任杭州、温州、福州、陈州等地知州,六次出任江淮、广南等路(相当于现在的省)的制置发运使,还做过吏部、工部、刑部、兵部侍郎等,直到71岁才退出官场。宝见二年(1039)病死杭州,葬在杭州龙井。由于他在为官期间,宽刑薄赋,清正廉明,颇有政绩,深得民心,特别是他在灾年,上疏朝廷,永久免除了浙江衢、婺两地百姓的“身丁钱”,各地百姓纷纷建寺庙供奉祭拜。
再说“邢公大帝”,姓邢名植,是北宋时期本村人(金华赤松镇山口村),力大无比,传说生前善行好似,能驱疫,特别以取散稻瘟病称善乡甲。邢植死后,北宋皇帝追封他为刚应候,乡人立庙祀之,廟建在东紫岩,称“康济廟”,奉邢植为邢公大帝,与永康的胡公大帝、义乌的徐公大仙并立齐名。
“康济庙”的左侧前后两进之间开有侧侧门,门梁上方书有“东紫岩”三个繁体字。门前有棵直径2米的古樟,是我近年遍游各地见过最大的香樟树,树上还建了座小庙宇。古樟树下有座孤坟,墓碑上刻着“邢公母之墓”,碑前有只形似元宝的香炉,香炉旁有块“窝窝头”似的巨石,巨石裂成两爿,邢植历史上确有其人,据《金华征献略》载“邢候,讳植,行第九,金华赤松人,母梦金甲神入怀而诞,生有臂力…”天生力大无穷,宋庆历间应武科不第,名落孙山,回到母亲坟墓,拔出宝剑,对着“窝窝石”,手起剑落,将巨石劈成两爿,叹曰“大丈夫生不遇时,当庙食百世”,卓立而卒。
这一天,妇女又来敲门。老板心知这个鬼又来了,便装病躲到楼上去了。他对伙计讲:“驼背,我身体不舒服,你去招待一下客人。”驼背这几日看老板有点古怪,心里也毛了。接过妇女的铜钿就顺手搁在柜台,便店门一关,赶紧也溜到楼上。第二日起来一看,柜台上也是一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