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坑禅踪

标签:
竹坑竹坑寺义乌竹坑桂花树王义乌桂花树王 |
竹坑村是位于义乌倍磊乡寺口村西南面的一个小山村。只有几十户人家,四面环山,村口一库湖水,依山傍路,也不是很大,但湛蓝色的水面,静如明镜,天上的白云倒映其中,清晰可见,足见水质的清澈。从义乌电商博览会的返程途中,第一站游览完了义亭镇的铜山岩之后,我们就直赴第二站的竹坑村。
现在的竹坑没有什么有名气的风景名胜,几乎不为外人所知。之所以吸引我前往一探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这里有一座竹坑古寺,其最早的前身为中国禅宗始祖达摩祖师亲手创建的六尘寺,也是其从义乌香山苦修六年,出山后,亲手在义乌金华一带创建的七座寺院之一。这七座寺庙分别为香山寺、莱山寺、易址莱山寺、龙磐寺、龙邱岩寺、六尘寺和三藏寺。香山寺长而不兴,莱山寺兴而不长。六尘寺建成后,一时香火鼎盛,香客如云,成为义乌南乡一带著名的佛教圣地。其后,始有陈姓迁于离此不远的倍磊之地定居,并最终繁衍成人丁兴旺的倍磊村。可惜的是时间不长,六尘寺就毁于一场大火之中。之后,虽又于原址兴建竹莲寺及至今日的竹坑古寺,但早已盛景不复。
佛门所载:竹坑是中国观世音菩萨天成佛国,天竺国僧达摩祖师在公元556年创建六尘寺的名胜佛地。优美秀丽的竹坑有天造的“天成佛国”之形,又有天然的天南地北之势。天生的名胜,加上人类再创的古迹,竹坑仙境,存有很多很多神话般的传说和永恒的遗迹。竹坑还有自然天成的观音打坐山,为金华佛家所敬仰。
其二,竹坑有闻名金华的两百年树龄的“金银桂花树”,一树同开黄白两花,堪称一绝,被“义乌报”和义乌电视台誉为“桂花王”,在中国也非常罕见,委实值得前往一看。身处江南,古老的桂花树并非罕见,建德的梅城至今还有树龄高达400年以上的桂花树,但是,一树双花而又达两百年树龄的桂花树,就真正是绝无仅有了吧。
http://s6/bmiddle/0060RP59gy6RS121AkR95&690
从义亭镇走东黄线,至上佛线,本来一直到底,再经金义东公路,至倍磊乡之倍鱼线,过寺口村后,即可直达竹坑村了,但是,手机导航却引领我们从上佛路上转入了舟墟、候芹和祭坛,再倍鱼线的路上。无意之中经过的这三个村庄亦令我浮想联翩。义乌古文化研究者冯志来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义亭是越王勾践的“复国根据地”》,据其独创的地名历史论考证,现在的义亭镇铜山岩周边一带,一直到独山、舟墟、候芹、祭坛、杭畴一带,也就是这一段义乌江的南北两岸所组成的一个地带,曾经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秘密复国练兵基地,同时,这一带也可能就是史书所记载的最早的于越古国之地。也就是说,不经意间,我的这次返程之旅,恰巧从古于越国和勾践的兴国之地做了一次穿越。如果时间上推2500年,周边岂不到处是一片旌旗招展、战阵烈烈的金戈铁甲之声。
行径至寺口村时,忽然,一座规模不小,颇有气势的寺宇出现在了左手边,尤其是寺门前的两座乌黑的铁塔,高高耸立,格外引人注目。于是,顺路停车其旁,赶紧下车拍照留念。俗话说“过而不往非礼也”,既然路遇此寺,就是缘分,岂有不下车一探的道理。站在寺门口,望着匾额上“X山禅寺”几个大字,却百思未解第一个繁体字到底是哪个汉字,直到回家网上查后,才知是“仙山禅寺”。哈哈!多认识了一个繁体字,也算此游的所得吧。在门口拍了几张照片后,迈步进入了寺门,里面的大雄宝殿上书“庄严第一”四个大字,根据印象,好像只有双林寺的匾额上有过同样的写法,那么里面所供奉的定是中国维摩禅始祖傅大士了。但是,因为时间较紧,我没进去参拜,只能在心中默拜一下了,希望佛祖不要见怪。
据载:仙山禅寺始建于唐乾符二年(875年),原有遗址在八宝山的山岙,现在的寺为近年复建而成。历史上,有两个重要人物在倍磊一带留下了活动的遗迹。一个是中国维摩禅始的傅大士,另一个则是道教人物葛洪葛仙翁。
继续上路,过了寺口村后,于叉路口,转至左前方一上山之路,又续行十多分钟后,终于抵达了竹坑村,而且我们直接把车就停在了200年树龄的桂花树下。望着偌大的一颗桂花树,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枝繁叶茂,非常大,覆盖了广阔的一片天空。身在金华,见过无数的桂花树,但无一能和这颗相比。树所在的位置紧邻山脚,也算是这个小村庄的中心位置,下面的一大片空地,顺理成章地形成了一个小广场。想想当秋季来临,满树金花银华盛开之时,会是怎样的一片情景呢。而这个小村庄肯定到处都沉浸在醉人的桂花香气之中,连睡觉都是甜甜的桂花香味。
这时,才开始打量了一下这个村庄,确实很小,不过几十户人家,房舍简旧,依山而建于小小的山坳之中,空间甚少,其中几家就位于桂花树的上面。一条街道穿村而过,直通山外。另有一条土路沿桂花树之侧的山腰,直向山里。因为别无他路,我想竹坑古寺应该位于其里吧。于是,我弃车步行,向山里面走去。
大约一公里左右,来到了一个小山坳,一排黄色墙壁的房子位于右手边的山坡台地上。再往里走,似乎没什么道路了,正好碰到了一个老乡,问后果然如此。于是,转身向房屋之处走去,外面挂了一个老年活动中心的牌子,但里面山腰上却有一个寺庙,写有“竹坑古寺”,想必这就是六尘寺的古址了。但是,看看现在的样子,实在是简陋之至,毫无规模,与我想象中的实在相差甚远。也许在金华随便找到一座寺庙,都要比这个有气势的多。顺势观察了一下周边的环境,虽是群山环抱,但我丝毫没有看到佛家所说的佛国天成之感,相反,倒是觉得此地实在简单普通,不过是一个极为寻常的山谷,无丝毫惊异之处。难道这就是达摩祖师所建的六尘寺之地?不会弄错吧。带着满腹的疑问,我也没有上去仔细地一览,拍了一些照片之后,决定该启程回家了,因为时间已经较晚,气温愈发降低了。
竹坑之行就在这种毫无惊喜的平淡之中结束了。同时,也给我留下了不少的问号,不知有些东西是否被人为地夸大而言过其实呢,还是后人的考证尚存不足,抑或还是真正的精彩仍然在更远的山里,未能为我所见呢。或许事情的本源就是如此,任何的所谓辉煌,不过都成为了历史中的一抹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