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泽逊《人文化育:杜泽逊教授谈治学》

标签:
档案档案学历史文化 |
分类: 科研之道 |
杜泽逊《人文化育:杜泽逊教授谈治学》
内容简介
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杜泽逊先生在本书中拈出人文精神作为主要话题,希望学术有其更高的追求,成为人类文明的引领,超越眼前功利,却又不要脱离现实生活,期待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者,能养成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治学态度。不仅如此,杜先生还将金针度人,结合自身从事研究、组织项目的深切体会,摆事实,讲故事,形象地告诉我们何谓科学的治学方法,并强调由于不同时期、不同处境、不同条件,研究者的思维特点等因素的影响,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方法容有不同。惟其如此,所谓方法的科学性才成立,才能克服学术研究领域的教条主义和盲目崇拜,真正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走上科学研究艰辛但正确的道路。
作者简介
图片
杜泽逊,山东滕州人,山东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院院长,著有《四库存目标注》《文献学概要》《微湖山堂丛稿》;主编有《清人著述总目》《清史典籍志》;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2012年开始主持“十三经注疏汇校”大型古籍整理研究项目。
序
复旦大学出版社顾雷同志去年11月来信,希望把我为青年谈治学的文字结集出版。今年五一节嘱门生王笃堃君搜检未曾结集的篇什寄呈顾君筛选。顾君用两月之力审读,选编成册,分类排比,名曰《人文化育——杜泽逊教授谈治学》。收入本集的文字包括对学生、对教师同行的工作会议发言,学术会议发言,学术报告,还有序跋题记、回忆杂文,倒是没有脱离“教”与“学”。至于治学方法,多是从前辈师长那里继承而来,一得之愚,亦间附一二。唯旧学荒疏,乏善可陈,聊供参考,无负顾君美意而已。
2022年10月29日滕人杜泽逊序于山东大学文学院
后 记
本书的辑集主要依靠门生王君笃堃,遴选则全赖复旦大学出版社顾雷同志。收入本集的文字有的是草稿请学生录入整理,有的是友人或学生录音整理,与其事者:尚树青、魏辰羽、兰天启、王一清、孔妍文、张清俐、柏颖、何贺婧、隗茂杰、纪霖凯、杨胜祥、吴雪菡、郭怡妮、方英权、胡培培、胡晨晖、任凤至、范萌、韩悦、戴金鑫、谢雨欣、孙齐、李振聚、王晓静、任哨奇、唐桂艳、张鸿鸣等。清样审校复有以下诸位:丛方怡、王一清、王智尧、孙伊昕、张恒、张溯尧、陈蔚曦、尚树青、祝章霞、唐龙飞、曹湲媛、程瑜、傅宇宁、蒙晓晗、潘静琳、魏辰羽。特此申谢。
杜泽逊
2022年11月1日
目 录
致莘莘学子
尼山学堂的历史使命
自由的环境
人文的精神 无限的可能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深味斯旨 无愧前哲
攻坚克难,不避艰险:创新活动的核心精神
青年人如何克服焦虑
什么是师生传承
从学生到老师
成功之人须三条件
学习与学问
对教师同仁
“新文科”与中文学科人才培养
把研究生培养成学术人才
谈谈博士后的培养
谈谈“双一流”中文学科建设中的创新团队
如何构建中国特色教材体系
谈谈学术评价中的“非量化因 素”
爱护学校,爱护老师,爱护学生
网络空间学术工作的一个例子——《王小舒文集》编纂情况报告
传统道德教育的生动性、科学性和持久性
答靳永同志问余字号
人物专题研究
纪念饶宗颐先生
我所认识的白化文先生
怀念冀淑英先生
文化传承:如何弘扬李清照、辛弃疾的精神
漫谈周一良先生与二十世纪学术界
记董治安先生的几件事
向吴格先生学习——在吴格先生荣休纪念暨《文献形役录》新书发布会上的发言
关于《红楼梦书录》作者“一粟”是谁
古籍整理出版
谈谈版本学与校勘学的相互为用——以《十三经注疏汇校》为例
关于《清人著述总目》出版情况的说明
整理经典文献
赓续中国文脉
中国学术史的一次“大洗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漫谈
文献学方法的历史、由来及现实意义——兼谈纂修《中华典籍全书》的必要性
怎样研究民国时期古籍出版史
“《永乐大典》存卷综合整理”项目的规划与实施
对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的几点建议
统筹布局 提高质量
面向未来——学习《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的体会
日本收藏经典古本举要
《梅贻琦致朱自清等函底》及其他
文言文标点的特殊性
附录一:上海博古斋阅书记
附录二:壬寅年校经处推荐宋云彬古籍整理奖备选书目
序言与发刊词
书家刘元堂之学问
《古有憙》序
《石刻中的山东古代社会》序
《桑榆书谭》序
《邢侗著作全编》序
《文学天地》发刊词
《山大草木图志》序
《中国小说论坛》发刊词
《上庠振铎录》序
《明代内府刻书考》序
《中国诗史》影印说明
《中华三千年文学通史》叙例
《王献唐往来书信集》序
《山东高等学堂明儒学案讲义》影印说明
胥润东整理《盐亭县志五种》序
《梁玉绳研究》序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文博馆藏珍本汇刊》序
《高等学校中文一流学科参考教材》前言
《明清时期山左新城王氏家族文学研究》序
《涵芬楼烬余书录》序
后记